身處科技時代 如何讓孩子發揮出人的天性?

左起:綜合座談與談人Max Schubert、主持人鄭同僚、講者Michael Waski。圖/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左起:綜合座談與談人Max Schubert、主持人鄭同僚、講者Michael Waski。圖/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優質教育

台灣首次聚焦蒙特梭利青少年教育的論壇--亞洲蒙特梭利教育周,於11月10日至11日在政治大學舉辦。論壇由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MPGI 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基地合作,邀請美國 Great Work Inc. 國際蒙特梭利青少年教育專家來台交流。

11月10日活動當天,超過200位民眾,包括來自菲律賓、泰國、中國、香港、澳洲、美國與台灣的學校創辦人、校長、教師、以及台灣實驗教育工作者、體制內老師與家長,與臺北市教育局何雅娟副局長等與會。

培養孩子同理心與終身受用的能力

講者之一,蒙特梭利高中數學先驅麥克・華斯基(Michael Waski)提到:「數學性心智並不是單純學習計算,而是透過理解運算的原理,掌握邏輯概念、分析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一位講者,赫許蒙特梭利中學(Hershey Montessori School)課程主任羅莉.伊沃.夸克(Laurie Ewert-Krocker)則分享了赫許中學的經驗:「透過『過程』學習,這讓孩子能以自然的方式,培養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其中感受事件發生的情境,產生同理心。」

除了「老師」的觀點,論壇也邀請到19歲的麥克斯.舒伯特與觀眾分享蒙特梭利教育對他的影響:「小學時老師鼓勵我們對世界的事進行思考,我曾與同學發起為天然災害的賑災募款,那時儘管只募到100元,但相信自己能為社會做到改變的念頭,已深埋我的心中。到現在,我仍持續抱有這樣的想法,持續對世界好奇、學習,相信我可以為世界做些改變,並勇於付出行動。」

MPGI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的啟動

左起:綜合座談與談人Max Schubert、主持人鄭同僚、講者Laurie Ewert-Krocker、Michael Waski、毅宇基金會創辦人杭容宇、Andy Chen。圖/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左起:綜合座談與談人Max Schubert、主持人鄭同僚、講者Laurie Ewert-Krocker、Michael Waski、毅宇基金會創辦人杭容宇、Andy Chen。圖/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MPGI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主持人鄭同僚教授說提到,「蒙特梭利所謂提供準備好的環境,既非壓迫更不是寵溺,而是和青少年結伴而行,其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觀察每個不同階段孩子的發展,然後依各階段受教者特性,提出具體環境的準備和成人準備的主張。」

主辦單位之一,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創辦人陳毅分享了成立基金會的初衷:「身處科技產業,我不確定標準化的教育是否能因應多變、快速成長的未來,因此決定成立基金會,希望找出最能發揮孩子潛力的教育觀念,並在今年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啟動MPGI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

另一位創辦人杭容宇提到:「此次活動是MPGI第一次的大型研討,除了台灣,也有來自亞太地區的朋友參加,看到眾人不分語言國界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更堅定基金會支持優質教育的信心!」

透過教育,成為世界改變的力量

百年前提出的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當年看似前衛,但在科技進步的現在,反而因其重視人性與引導,成為面對AI時人類最珍貴的資產。

甫宣布退休的中國電商巨頭馬雲,規劃退休後將投身教育。今年9月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也宣布將投入20億美元捐作公益,其中一個重要計畫就是成立免費的蒙特梭利幼兒園。貝佐斯也曾接受蒙特梭利教育,深知教育對未來世界的影響至關重要。

在兒童過渡為成人、內心敏感而劇烈的青春期,如何在這個關鍵階段,讓他們培養起面對世界的勇氣與心境,才能將對不可知的憂慮,轉變為開創未來無限可能的力量,這一切,都必須從「教育」做起。 

亞洲蒙特梭利教育周,講者與聽眾大合照。圖/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亞洲蒙特梭利教育周,講者與聽眾大合照。圖/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提供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土壤碳匯」吹向台灣米鄉!池上小農搶搭種碳列車 伯朗大道400公頃農地變碳匯田

「土壤碳匯」吹向台灣米鄉!池上小農搶搭種碳列車 伯朗大道400公頃農地變碳匯田

節能標章 vs 能源效率標示有什麼不同?搞懂再拿節能補助不吃虧!

節能標章 vs 能源效率標示有什麼不同?搞懂再拿節能補助不吃虧!

看熱鬧也看門道!年輕世代力撕民俗「8+9」標籤 卻難解文化斷層危機

看熱鬧也看門道!年輕世代力撕民俗「8+9」標籤 卻難解文化斷層危機

在尋根與謀生之間...開放山林是原民回家的路 還是文化失落的開始?

在尋根與謀生之間...開放山林是原民回家的路 還是文化失落的開始?

最新文章

另類成年禮!八年級學生2天走完16公里淡蘭古道 讓山林成為最好的老師

另類成年禮!八年級學生2天走完16公里淡蘭古道 讓山林成為最好的老師

學種菜、雨撲滿儲水、飼養昆蟲!嘉義大南國小榮獲生態學校綠旗認證

學種菜、雨撲滿儲水、飼養昆蟲!嘉義大南國小榮獲生態學校綠旗認證

從小學習當綠手指!嘉義小學生親手種下康乃馨、義賣所得再捐弱勢團體

從小學習當綠手指!嘉義小學生親手種下康乃馨、義賣所得再捐弱勢團體

融化偏見!屏東用草生可可結合食農教育、身障夥伴參與 打造獨特部落創生模式

融化偏見!屏東用草生可可結合食農教育、身障夥伴參與 打造獨特部落創生模式

阿里山生態旅遊新選擇!觸口龜類教育園區 帶你認識台灣原生陸龜

阿里山生態旅遊新選擇!觸口龜類教育園區 帶你認識台灣原生陸龜

校園有100種鳥!「新竹綠地」清大誕生首本校園鳥類圖鑑 賞鳥新手也能秒懂

校園有100種鳥!「新竹綠地」清大誕生首本校園鳥類圖鑑 賞鳥新手也能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