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行的安全,荷蘭公民上街!翻轉汽車優先邏輯,成為今日自行車天堂

(圖片來源:Alamy)
(圖片來源:Alamy)
無貧窮

在今天,多數人對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印象是「自行車天堂」,街上的自行車遠比汽車還要多。但其實,過去的阿姆斯特丹也是汽車天堂,二戰後的經濟繁榮改善了國民平均所得,越來越多人購買汽車,擁有汽車也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

然而,荷蘭人漸漸意識到了這一點:滿街跑的汽車了對社區產生負面影響。

許多的建築物拆除後,用來建設汽車道路或是停車場,越來越多的公共空間被汽車奪走。而對其他用路人來說,汽車則是致命的危險。

在汽車盛行後,荷蘭的道路死亡人數不斷增加,1971 年成為荷蘭交通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3,200 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大約 400 名兒童。人們漸漸不願意為汽車提供的便利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

荷蘭公民上街爭取權益

荷蘭全國各地開始了抗爭運動,其中最著名的團體是 1973 年成立的「Stop de Kindermoord」,意思是「停止謀殺兒童」。他們的訴求包括為孩童創建更加安全的道路,同時維護行人和自行車騎士的權益,並呼籲政府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的交通政策,汽車不應該再處於交通金字塔的頂端。

荷蘭「停止謀殺兒童」運動 (截圖自:How the Dutch got their cycle paths)
荷蘭「停止謀殺兒童」運動 (截圖自:How the Dutch got their cycle paths

在「停止謀殺兒童」成立兩年後,另一群活動家成立了自行車騎士聯盟,稱作「First Only Real Dutch Cyclists’ Union(Eerste Enige Echte Nederlandse Wielrijdersbond)」 ,要求政府為自行車提供更多空間,並且號召自行車騎士沿著危險的道路騎行,列下騎士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要求政府改善自行車道。

在年輕時期加入自行車騎士聯盟的 Tom Godefrooij 回憶起過去的大規模示威活動表示,他與同伴經常冒著被員警逮捕的風險參加活動,不過這一切都很值得。因為在被逮捕後,整件事情就會被媒體報導在報紙上,隨後就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市政府的官員也會漸漸聽進去他們的想法。

「我們有很強的戰鬥精神,我們知道如何表達我們的想法。我們最終獲得了自行車道。」Tom Godefrooij 接受《衛報》採訪時說道。

從汽車天堂變身自行車天堂

除了活動人士堅持不懈地爭取該有的權益,也是在這個時期,爆發了石油危機,導致油價上漲,政府為了減少對能源的依賴,開始鼓勵人們減少行駛汽車。

1973 年爆發石油危機,當時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宣布,對贖罪日戰爭(又稱第四次以阿戰爭)期間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其中包括荷蘭、美國和英國等其他國家,導致石油價格翻了兩倍。

時任荷蘭首相約普.登厄伊爾(Joop den Uyl)在電視演講中,敦促荷蘭公民採取新的生活方式,並認真對待節能。政府也宣佈了無車星期天的活動,以減少汽油的使用。

漸漸地,荷蘭政治人物意識到了:也許汽車不是未來的交通方式。荷蘭的交通政策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其實,荷蘭的平坦地形適合自行車騎行,溫和的氣候更讓人可以享受騎車的樂趣,這也都成為幫助荷蘭變身為自行車天堂的動力。

告別「汽車優先」邏輯

20 世紀無疑是汽車的世紀,私人機動運具為人類帶來了便利性、快速與個人自由,卻也導致城市設計遵循「汽車優先」的交通邏輯,其他用路人的權益遭受擠壓。

從荷蘭的經驗,可以看到這個國家並不是一開始就享有「自行車天堂」的美名,而是公民逐漸意識到汽車的壞處:不但奪走公共空間,還奪走人們的性命。

隨著活動人士上街爭取權利,政府官員逐漸意識到重新規劃交通的重要性。加上石油危機的爆發,政府呼籲減少對能源的依賴,人們也開始減少行駛汽車。

早在 50 年前,荷蘭就已經意識到汽車不是未來的交通方式。那麼台灣呢?

我國 2050 年淨零路徑中,為達到運輸部門減碳效果,設定目標 2040 年新售車輛 100% 電動化。即使全國車輛都轉為電動車對環境有極大的幫助,那麼「更環保」的私家車依舊滿街跑,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未來嗎?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移動性。一直以來,汽車已經佔用了城市大部分的空間,現在應該好好分配城市空間,盡可能為行人和自行車騎士提供單獨的空間。

此外,台灣一直存在著公共運輸不便的問題,大部分縣市的民眾皆依賴私有運具出行,因此,如何規劃完善的綠色運輸、減少私有運具應該才是邁向低碳交通要努力的方向。

尤其是,在氣候變遷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全球各地越來越多城市推動低碳生活,透過建立更多和更完善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鼓勵人們多以對環境影響最低的方式出行。那麼,台灣還要一直停留在「以汽車為優先」的邏輯,不斷方便人們開汽車出門,持續忽視其他用路人該有的權益嗎?


參考資料

BicycleDutchtheguardian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民報橘》(原文為:爭取行的安全,荷蘭公民上街!翻轉汽車優先邏輯,成為今日自行車天堂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7543.png

公民報橘

《公民報橘》是一個所有公民都可以積極參與,並採取行動的網路環境,讓我們一起打造對我們與下一代而言,都更美好的台灣。

作者文章

快時尚 out!盤點5家瑞典融合「與自然共存」品牌,破舊衣服甚至可變美味佳餚

快時尚 out!盤點5家瑞典融合「與自然共存」品牌,破舊衣服甚至可變美味佳餚

巴黎「15 分鐘城市」風潮吹向台灣,不用開車上班會是我們的未來生活嗎?

巴黎「15 分鐘城市」風潮吹向台灣,不用開車上班會是我們的未來生活嗎?

多山丘城市就不適合騎自行車?西班牙潘普洛納用公共電梯克服障礙,意外變身自行車之都

多山丘城市就不適合騎自行車?西班牙潘普洛納用公共電梯克服障礙,意外變身自行車之都

爭取行的安全,荷蘭公民上街!翻轉汽車優先邏輯,成為今日自行車天堂

爭取行的安全,荷蘭公民上街!翻轉汽車優先邏輯,成為今日自行車天堂

最新文章

介殼蟲、刺桐釉小蜂肆虐...暖化讓台灣樹木更容易病變、外來種也大肆蔓延

介殼蟲、刺桐釉小蜂肆虐...暖化讓台灣樹木更容易病變、外來種也大肆蔓延

路樹修剪只能理平頭?台灣行道樹養護問題多 農業部推「樹木修剪證照」

路樹修剪只能理平頭?台灣行道樹養護問題多 農業部推「樹木修剪證照」

不適合種樹就種草!「草本復興」力推種植台灣原生草本植物、自然式植栽

不適合種樹就種草!「草本復興」力推種植台灣原生草本植物、自然式植栽

空氣、選舉與陰謀論 倫敦超低排放區「刀鋒戰士」之亂

空氣、選舉與陰謀論 倫敦超低排放區「刀鋒戰士」之亂

捐贈食品可節稅 澳洲打擊食物浪費策略能奏效嗎?

捐贈食品可節稅 澳洲打擊食物浪費策略能奏效嗎?

綠化黑洞?一邊種一邊倒?台北3年投3千萬種4千多顆樹 遠不及近1萬棵倒樹

綠化黑洞?一邊種一邊倒?台北3年投3千萬種4千多顆樹 遠不及近1萬棵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