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環保」概念其實只存在50多年喔!

資源回收在臺灣深植人心。 圖/unsplash
資源回收在臺灣深植人心。 圖/unsplash

資源要回收、垃圾不落地,這幾句話聽在我們耳中,是不是覺得老生常談呢?「環保」的概念出現在1970年代,1970年的4月22日是第一個「地球日」,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啟人類環境保護的思潮,也就是說,環保的意識出現至今其實只有50多年。但如今幾乎人人都有環保的概念,並且落實在生活行為上,長期推動環境教育的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張子超說:「這是因為我們這幾十年來的環境教育相當成功。」

剛過世界地球日50週年的此時,一起來回顧環境教育的萌芽與發展過程吧! 圖/fatcat11繪
剛過世界地球日50週年的此時,一起來回顧環境教育的萌芽與發展過程吧! 圖/fatcat11繪

環境教育和其他的學科教育很不同。物理、化學等學科,都是先有科學家探索得到許多知識內容,再發展成一門學科,「但環境教育的產生,卻是因為1970年代,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太嚴重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才開始思考應該要有環境教育。」張子超說,「也因此,環境教育其實是沒有特定內涵的,它有的只是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解決環境問題。」

從保護環境到永續發展

也因為這樣的起始背景,環境教育一開始的重點都放在「保護環境」,包括如何解決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各種已經發生的問題,或是如何保護生態。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一味地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會影響人類社會及國家的發展,當時全世界有70%的國家處於未發展或發展中,而以環保為主的價值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壓抑。所以從1983年起,人們開始思考不應該為了環保而阻止發展,而是應該在發展與環境間找到平衡,這就是「永續發展」的概念。

永續發展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除了對自然環境、動植物的保護外,也包含性別平等、公平正義等。張子超舉例說:「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一條,就是消除貧窮,第二條是解除飢荒,第三條是衛生與福祉。」他進一步解釋:「人類一開始只重視環保問題,是從先進國家的角度出發,可是聯合國後來發現,對全世界來說,更需解決的環境問題是貧窮國家的戰爭、疾病、飢餓等問題。因此永續發展最重要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有飯吃、有水喝,並且有基本的醫療資源。」

自此,環境教育從一開始簡單的問題,例如資源回收、垃圾分類,逐漸演變成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張子超說:「環境教育的內涵一直在變動,是一個動態的歷程,也是我們研究環境教育時,很有趣的一部分。」

人們需要在發展與環保之間找到平衡,也就是「永續發展」。 圖/unsplash
人們需要在發展與環保之間找到平衡,也就是「永續發展」。 圖/unsplash

臺灣的環境教育

在國際間開始重視環境教育後,臺灣也在20幾年前,開始將環境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張子超回想當時的過程:「1998年我參與了九年一貫課程的討論,2010年又參與12年國教,把環境教育放入課綱,這對我來說是可貴的經驗。」當時張子超是議題小組的一員,負責擬定環境教育的目標、理念、教學內容,他表示,教學的內容除了包含環境相關的知識,如什麼是空氣污染、氣候變遷、饑荒與疾病等,更重要的是建立學生的價值觀,重新思考人類發展的意義與目的,引發他們探討「人類該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從環境奪取資源,是為了生存還是享受?」「為了發展而對環境造成衝擊,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不必的?」張子超強調:「我們的教育並不是要大家把環境直接放在第一位,而是要先了解環境,然後在做任何決定或行為時,都把環境納入考量。」

另一方面,臺灣也是全世界少數制定「環境教育法」的國家,而且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環境教育法非常強勢,規定全國的公務單位每年都必須上4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並且要有負責推動環境教育的人員。此外也推動環境教育認證,讓生態公園、動物園等機構能夠取得做環境教育的資格。張子超認為:「我們在這方面的成果,讓臺灣在國際上很亮眼。」

對於孩子們而言,動物園、生態公園是接受環境教育的良好場域。 圖/unsplash
對於孩子們而言,動物園、生態公園是接受環境教育的良好場域。 圖/unsplash

幾十年過去了,環境教育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效果,張子超指出:「最好的指標就是民眾的生活行為。」舉例來說,疫情期間戴口罩的人數暴增,但是在路上,我們幾乎看不到亂丟的口罩,代表「不能亂丟垃圾」的觀念已經深植人心,並且落實在民眾的行動裡。

張子超又以臺灣對核能的態度舉例:在早年注重經濟的時代,贊成核能的比例高達70至80%;福島事件發生後,「反核」的支持度翻轉成60%的多數;到了2018年的公投,可看出大家對核能的態度又再一次翻轉,因為大家看到火力發電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張子超說:「這代表我們的民眾看待核能事件的態度是會跟隨不同事件的發生、接收到的訊息而改變的。環境教育不是單方面灌輸答案,而是讓你有選擇和判斷的能力。這就是教育的功能。」

看待環境的角度正在轉變中

民眾看待環境與人類發展的態度逐漸轉變,有個專業的名詞「典範轉移」,意思是我們的價值觀從過往經濟掛帥的「主流社會典範」,正逐漸轉移到與環境永續共存的「新環境典範」。例如,聯合國不斷反思永續發展的意義,世界上有愈來愈多大企業捐助弱勢,這意味著他們理解到人類發展的意義不是在於累積財富,而是做更有意義的事。

北極融冰的速率、地球氣溫的快速上升,讓專家擔憂不已。 圖/unsplash
北極融冰的速率、地球氣溫的快速上升,讓專家擔憂不已。 圖/unsplash

張子超說:「現在已經可以看出人類在想法上有這樣的趨勢,不過我們在朝著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時,難免受到經濟等其他因素影響,無法直線抵達,一定會有所偏離。」張子超也提出自己的擔心:「最近幾年氣候變遷的數據,讓我在樂觀中仍看見警訊。有些數字蠻恐怖的,像是地球升溫的速度有點快,北極融冰的速度有點快,天災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變大。我擔心我們行動的速度,會不會趕不上這些危機發生的速度,最後超過地球的負載。」

世界地球日50周年多一點的現在,回顧過去我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所做的彌補努力,可以幫助我們放眼未來,正視地球上仍未解決的環境危機,並認真省思人類究竟應該如何與地球環境永續共存。

本文轉載自《科技大觀園》(原文標題:伴你長大、深植你心的環境教育)

延伸閱讀

>>你丟對垃圾了嗎?100%回收的4大盲點

>>孩子將繼承我們的氣候災難-我們卻要孩子留在教室

>>貨架上「故意設計來淘汰的產品」,你還是買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該給孩子多久時間用手機?瑞典公共衛生局螢幕使用時間建議 引發專家熱議

該給孩子多久時間用手機?瑞典公共衛生局螢幕使用時間建議 引發專家熱議

彭啟明喊話:「2年消滅南投垃圾山」 力挺建設焚化廠

彭啟明喊話:「2年消滅南投垃圾山」 力挺建設焚化廠

放任哈士奇獨攀太魯閣、還咬傷山豬!太管處:確認違法後將開罰飼主

放任哈士奇獨攀太魯閣、還咬傷山豬!太管處:確認違法後將開罰飼主

美濃龍肚國小種稻種出產銷履歷!全國首創小學自產水稻 產量可供全學年午餐

美濃龍肚國小種稻種出產銷履歷!全國首創小學自產水稻 產量可供全學年午餐

最新文章

被過度消費壓得喘不過氣!TikTok反吹起「少買」風氣

被過度消費壓得喘不過氣!TikTok反吹起「少買」風氣

中國廉價快時尚夯、官方政策阻礙 永續時尚推廣陷困境

中國廉價快時尚夯、官方政策阻礙 永續時尚推廣陷困境

快時尚 out!盤點5家瑞典融合「與自然共存」品牌,破舊衣服甚至可變美味佳餚

快時尚 out!盤點5家瑞典融合「與自然共存」品牌,破舊衣服甚至可變美味佳餚

傳統市場減塑動起來 南門市場怎麼減塑? 夜市又如何跟進?

傳統市場減塑動起來 南門市場怎麼減塑? 夜市又如何跟進?

快時尚分身來了 Fast Deco「快家居」正入侵法國

快時尚分身來了 Fast Deco「快家居」正入侵法國

傳統市場減塑動起來 南門市場怎麼減塑?夜市又如何跟進?

傳統市場減塑動起來 南門市場怎麼減塑?夜市又如何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