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年產量年減20% 為什麼檀香精油、線香越來越貴?
英國統治印度期間的相關公司,在20世紀的頭10年僅砍伐大約60噸木材,自此之後,年產量從未超過1400噸。同時,自1995年到現在,檀香木種植面積每年減少20%,因為檀香木的根系很長,會對土地造成極大破壞,而將樹木連根拔起後,則會使土地變得嚴重貧瘠。
每棵檀香木精油產量都不一樣,但降雨越少,通常會產生越多的精油,而生長速度越快,通常意味著精油產量越少。
樹齡越老,精油產量越高,因此這也造成了保育上的難題,因為年齡最老的樹木(同時也吸存了最多的碳)往往是大家最想要的。東印度檀香油(East Indian sandalwood oil,今日在廣泛的醫學及藥物學文獻中簡稱為「EISO」)的供需失衡,自然導致其價格不斷上漲。
檀香木的生存智慧:延伸根部27公尺、寄生300多種植物
演化的力量對樹木有幫助,同時卻也因為商業因素而面臨危害。檀香木在印度被稱為「chandan」,它是一種寄生植物,意思是它從另一種活著的植物中獲取一部分營養。它是植物學家所稱的「專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沒有宿主就活不下去,至少在年幼的時候就要有宿主。
大約有1%的被子植物(開花植物)是寄生植物。與所有的寄生植物一樣,檀香科的成員在根部發展出名為「吸器」(haustoria)的結構,可穿透其他植物的根部,從中得到水分和營養素。檀香可以寄生在300多種植物上,包括禾草類和其他種檀香。這個策略通常會牽扯到地底下的紛爭。
對檀香樹來說,這種機會主義並不容易,因為檀香必須克服好幾種障礙才能寄生到另一種植物上:首先是距離,然後它必須破壞宿主的各種防禦機制。檀香的根部擅長尋找營養素、水分和宿主,從底部延伸出去可以長達27公尺。
壽命短、生長慢...檀香木正受到氣候變遷衝擊
了解樹木的地理位置,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它所面對的氣候挑戰。檀香要長得茂盛,需要適度的降雨、充足的陽光和長時間的乾燥天氣。這種樹大多以自然狀態生長在開闊的森林中,分布範圍很廣。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和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擁有全印度約90%的檀香木。
雖然檀香在印度次大陸各地的分布密度不均,但其主要原生範圍在印度半島德干(Deccan)一帶的落葉林──馬拉約爾檀香林也在這裡。
南部和北部的天氣不一樣,北部較濕潤,南部較乾燥,而在過去4分之1個世紀裡,全國各地的氣溫都升高了,但南北氣候的差異越來越大。
氣候學家提出了各種理論來解釋這種南北氣候二分的現象,例如雲量的變化、空氣中懸浮微粒的角色及其他影響農業和人類健康的因素,但沒有人能夠確切地解釋為什麼兩地氣候間的分歧速度這麼快,氣象學家對這些差異的理解仍屬推測階段。
這些氣候變遷正影響檀香樹的生長速度及密度。接下來可能會造成無數的連鎖效應:政府控管和監督該國較偏遠地區種植樹木的能力出現變化;在較潮濕地區,採伐樹木的時段改變;氣候塑造的勞動力導致無法預測的結果;以及其他我們要等到較年輕的樹木成熟到可以採伐時才會明白是什麼的效應。
檀香的壽命相對較短,通常不會生長超過1個世紀,因此檀香油通常需要數十年才能達到可用狀態,有時甚至要半個世紀左右才能達到商業成熟度。檀香木的木材至少要埋入地下10年後,才會開始散發氣味。
- 本文摘自:《樹說時間的故事:一部跨越千年的生命史詩,述說自然共生、氣候變遷與人類未來的啟示》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