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鬣蜥警報!孵化高峰期將至、一路向北現蹤苗栗 不排除族群擴散可能性
外來入侵種美洲綠鬣蜥近年族群激增,族群從南台灣一路向北、往東部蔓延,全台已有12縣市淪陷。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祭出「獵捕令」,號召獵人與專業團隊與民眾加入捕捉,上半年已移除逾10萬隻。不過,苗栗縣近期捕獲多隻中型個體,移除團隊憂心恐失守,正嚴密監控族群動態。
林保署去年底成立綠鬣蜥防治應變小組擬訂移除戰略,今年訂定移除12萬隻目標,除由各區分署組建原住民獵人團隊,用獵槍等工具對熱區優先移除;並委託10支專業團隊,進駐農田與畜牧場周遭移除;另號召民眾接受培訓,自主加入移除工作,以獎金、禮券或農特產作為獎勵,已有1600人完成訓練。
根據林保署統計,自今年1月至7月16日,全台已累計移除18544隻綠鬣蜥,移除數量以高雄市最多,逾4.5萬隻,其次為屏東縣。綠鬣蜥大軍一路向北、往東邁進,包括南投縣、嘉義市、雲林縣、彰化縣、台中市、台東縣、花蓮縣等縣市均現蹤。
林保署野生物管理科長邱國皓表示,目前仍以屏東、高雄、嘉義為主要熱區,初期捕捉以30公分以上、具有繁殖力的大型個體為主,移除量能集中在4月至6月,6月中下旬捕獲數量趨緩,以中小型個體居多。
邱國皓指出,花蓮在5月捕獲2隻中型個體,並未發現有穩定野外族群,將持續觀察;至於苗栗則在5、6月共捕捉6隻,目前仍在勘查中,尚未排除族群又往北上擴散的可能性,綠鬣蜥產卵期剛結束,將進入孵化高峰期,須留意是否有大量幼蜥出現。
邱國皓坦言,經過幾波高強度移除行動,高屏和嘉義地區綠鬣蜥族群有減少趨勢,今年移除12萬隻的目標可望達成,但由於野外族群數量難以精確掌握,實際數量研判恐超過20萬隻,他們會滾動式調整防治策略。
不願具名的野保學者質疑,目前各縣市獎勵移除標準不一,廠商捕捉大隻綠鬣蜥可以領500元、小隻200元,民眾則僅能領取半價,恐出現廠商轉包民眾、從中賺取價差的情形;此外,各地獎勵形式不一,有發現金、禮券,甚至以醬油、紅豆兌換,亦可能出現「甲地抓、乙地換」的漏洞。
邱國皓回應,已要求造冊管理,並限制受訓民眾僅能在所屬縣市核銷,以降低轉包與跨縣申報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