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隻赤蛙成本85萬?桃園斥資千萬復育保育類「台北赤蛙」 13年卻僅增14隻
桃園成立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多年,市府斥資千萬復育第2級珍貴保育類野生動物台北赤蛙,但13年來卻僅增加14隻,復育成效遭民代質疑。農業局則回應,台北赤蛙生長需5至6年,目前數量已從復育前個位數增長至雙位數,也記錄到逾百種動植物,顯示保育成效斐然,將持續營造棲地與保育維護。
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於2012年3月3日公告成立,面積僅1.11公頃,為全國面積最小的野保區。據台北市立動物園2005年調查,園區內台北赤蛙最高曾達187隻,後來數量卻急速遞減,最低僅10多隻,市府為此畫設野保區,並每年編列130萬元進行保育工作。
不過,議員周玉琴發現,野保區設立13年來,去年單日最高調查數量僅30隻,僅比畫設保護區之前增加14隻,換算每隻復育成本超過85萬元,也有志工抱怨野保區內本來沒有強勢外來入侵種,現在卻要編列經費請廠商移除人厭槐葉蘋、美國螯蝦等,質疑外來種哪來,呼籲找第三方公正研究單位複查。
農業局長陳冠義表示,每年保育經費主要用在委託專業團隊營造棲地,以維持水質穩定、移除有害物種與復育原生種植物等為主,同時於周遭宣導友善農法,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蛙類成長需5到6年時間,數量不可能瞬間暴增,高榮野保區台北赤蛙經過多年努力,由單晚僅記錄到7隻上升到30隻,除此之外,保護區也記錄到鳥類38種、蛙類8種、爬蟲類17種及植物126種。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則提到,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是全台唯一的台北赤蛙復育地,區內除台北赤蛙,還有領角鴞、大冠鷲、赤腹鷹共38種鳥類、蛙類有6科8種,爬蟲類17種,展現桃園生物多樣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