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大危機...紐西蘭本土動物多有絕種風險、大腸桿菌讓水質惡化嚴重
紐西蘭環境部新公布關於該國環境狀況的重大報告,其內容揭露當地獨特物種的前景堪憂、凸顯水質惡化問題,但也指出空氣品質有所改善。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紐西蘭環境部3年更新1次的報告「2025年我們的環境」(Our Environment 2025)整理空氣、大氣及氣候、淡水、土地、海洋等5大領域的統計資料、數據和研究,以展現紐國環境狀況。
報告顯示,紐西蘭本土動物的處境令人擔憂,76%的淡水魚、68%的水鳥、78%的陸鳥、93%的青蛙及94%的爬蟲類恐瀕臨滅絕或有絕種風險。
報告提到,「在紐西蘭獨特的生物多樣性中,面臨滅絕威脅或風險的物種占比相當高,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中(占比)最高的國家之一」,且土地利用、汙染、入侵物種和氣候變遷都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衝擊。
報告也發現,大腸桿菌是影響地下水的最普遍水質問題。大腸桿菌是存在於動物和人類腸道的細菌,可導致嚴重疾病,被認為與紐西蘭農畜牧及城市有關。
同時,大量地下水因集約農業、伐木和都市化等活動累積過多硝酸鹽,這也影響水質並危害地表水生態系。
不過報告也發現部分環境有所改善,尤其是空氣品質方面。道路運輸仍是氮氧化物汙染的主要來源,但由於更嚴格的排放標準、更多人選擇使用低排放交通工具、引擎跟燃料改良,來自機動車輛的空氣汙染正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