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開發吞噬濕地!西海岸泥灘地消失近6成、威脅候鳥生態

陸地生物

生多所研究顯示,在經歷了100年的大規模人為開發後,台灣西海岸泥灘地整體面積約有58%已經消失,天然棲地也逐漸被人工化設施取代。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生多所研究顯示,在經歷了100年的大規模人為開發後,台灣西海岸泥灘地整體面積約有58%已經消失,天然棲地也逐漸被人工化設施取代。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近日在國際期刊Wetlands發表一項關於台灣西海岸泥灘地過去百年變遷的研究,報告顯示,經歷100年的大規模人為開發,西海岸泥灘地整體面積約58%已消失,將威脅到生物多樣性,對遷徙性水鳥構成重大威脅。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團隊呼籲,政府應重新審視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規畫,減少泥灘地等天然棲地的流失,以達成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目標。

泥灘地為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提供碳吸存等生態服務功能,及承載高度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指出,根據澳洲研究顯示,全球泥灘地自1984至2016年間,流失16%,亞洲因為20世紀末經濟與工業成長快速,沿海泥灘地流失程度遠高於全球,而台灣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中繼站,因此泥灘地健全程度對東亞水鳥的存續至關重要。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宛均說,為了全面了解台灣泥灘地變遷,團隊透過歷史地圖與衛星影像分析,發現從1950年代開始,台灣西海岸泥灘地面積隨著大規模人為開發,而逐年減少,至2010年約有58%的泥灘地消失。

陳宛均分析,在開發歷程中,因水資源需求,在上游河川興建水庫與水壩,攔截了泥沙,也阻斷了泥灘地的自然增長。此外,愈來愈多泥灘地被填海造陸,轉變為養殖漁業和農業區,或是開發為工業區、漁港及商港,使得海岸環境從天然棲地逐步變為半天然棲地,最終成為完全人工化設施。

陳宛均表示,目前全台僅存最完整的泥灘地位於彰化漢寶濕地、芳苑濕地、濁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濕地一帶,肩負著重要的生態系服務功能,更是眾多水鳥的重要覓食地,提醒政府謹慎規畫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凍卵費用高達3萬美元 業者推貸款、團購優惠...這場生育投資值得嗎?

凍卵費用高達3萬美元 業者推貸款、團購優惠...這場生育投資值得嗎?

全球唯二無蚊國破功...冰島自然環境首度發現3隻蚊子 來歷仍是謎

全球唯二無蚊國破功...冰島自然環境首度發現3隻蚊子 來歷仍是謎

「人體堆肥」大受歡迎?比環保葬更環保、45天變沃土 疫情後美國已有14州合法

「人體堆肥」大受歡迎?比環保葬更環保、45天變沃土 疫情後美國已有14州合法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最新文章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守護台灣的「鼠患剋星」!新北首度成功人工孵化黑眉錦蛇 順利野放11條幼蛇

守護台灣的「鼠患剋星」!新北首度成功人工孵化黑眉錦蛇 順利野放11條幼蛇

原生魚種再+1!「弓背青鱂」證實為台灣特有種 標本錯認百年終認祖歸宗

原生魚種再+1!「弓背青鱂」證實為台灣特有種 標本錯認百年終認祖歸宗

台灣本島已絕跡!金門擎天水庫野放800尾珍稀原生魚「大鱗梅氏鯿」變身保種庫

台灣本島已絕跡!金門擎天水庫野放800尾珍稀原生魚「大鱗梅氏鯿」變身保種庫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