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務員到魚類保育家...陳光耀為守護金門原生魚種 自掏500多萬投入保種復育

水下生物

長相帥氣的陳光耀是金門稀有魚種守護者,為了做自己喜愛的保育工作,他離開安穩的舒適圈,自掏腰包500多萬設置「再生魚坊」。 圖/蔡家蓁攝影
長相帥氣的陳光耀是金門稀有魚種守護者,為了做自己喜愛的保育工作,他離開安穩的舒適圈,自掏腰包500多萬設置「再生魚坊」。 圖/蔡家蓁攝影

49歲陳光耀是金門稀有魚種守護者,曾在縣府建設處服務16年,為了復育金門的原生魚種,毅然離開安穩的舒適圈,自掏腰包500多萬設置「再生魚坊」,傾全力保護碩果僅存的大鱗梅氏鯿與攀鱸等魚。他欣慰地說,在他與相關單位努力下,大鱗梅氏鯿復育有成,明年可望解除保育

陳光耀外型神似藝人呂良偉,他小時候愛抓魚、釣魚,小學4年級隨父親舉家遷台,後來再回到金門,發現童年記憶中的魚愈來愈少,很多原生魚種消失。他說,「若不努力,就沒人知道這些魚的重要性。」

陳光耀是嘉南藥理環境工程系畢業,大學畢業時,到廠家做光碟染料,在親情呼喚下還鄉,到金門縣環保局擔任臨時人員,後來考上建設處的約聘僱職缺,一待就是16年。他說,當時業務「包山包海」,除了負責鄉村整建、產業道路和農塘浚深,還要守護野生動物,包含鯨豚擱淺、水獺路殺到民眾通報捕蛇等,相當多工。

他2008年離開公部門,為了精進保育的使命,攻讀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班,目前在博士班深造,他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復育「大鱗梅氏鯿」,他說,大鱗梅氏鯿1920年在台灣本島消失至今,已經滿100年,目前全世界僅剩金門有這一魚種,大致分布在光前溪、斗門溪一帶,估計目前僅存約1萬尾,近幾年有賴保育人士與相關單位的復育,目前太武池是該魚的保種基地,已有穩定族群與數量。

除了大鱗梅氏鯿,陳光耀也關心金門其他原生魚種。曾在烈嶼發現在大金門消失已久的稀有「攀鱸」,他說,這是一種會走路的魚,相當神秘有趣,也是國內僅有的族群分布地;還發現新紀錄魚種「餐條」;在金門消失20多年的「高體鰟鮍」,更被眼尖的他在野外逮個正著。這些少見魚種,現在都在「再生魚坊」保種或復育中。

陳光耀是金門稀有魚種守護者,他為了做自己喜愛的保育工作,自掏腰包500多萬設置「再生魚坊」。 圖/蔡家蓁攝影
陳光耀是金門稀有魚種守護者,他為了做自己喜愛的保育工作,自掏腰包500多萬設置「再生魚坊」。 圖/蔡家蓁攝影

長期從事金門魚類調查的陳光耀在斗門溪進行魚類調查時,所捕獲的紅鰭鮊,個頭相當大。 圖/陳光耀提供
長期從事金門魚類調查的陳光耀在斗門溪進行魚類調查時,所捕獲的紅鰭鮊,個頭相當大。 圖/陳光耀提供

長期從事金門魚類研究的陳光耀,意外發現外來魚種紅鰭鮊因為大陸原水來到金門,他將所撈捕的紅鰭鮊飼養在魚坊內。 圖/蔡家蓁攝影
長期從事金門魚類研究的陳光耀,意外發現外來魚種紅鰭鮊因為大陸原水來到金門,他將所撈捕的紅鰭鮊飼養在魚坊內。 圖/蔡家蓁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石頭 vs 瀝青?巴黎蒙馬特石磚路保存 引起歷史、交通的兩面討論

石頭 vs 瀝青?巴黎蒙馬特石磚路保存 引起歷史、交通的兩面討論

遺憾!台南「南山公墓」未能登錄文化景觀 保存觀點有差異讓公民團體難認同

遺憾!台南「南山公墓」未能登錄文化景觀 保存觀點有差異讓公民團體難認同

從茶山、海洋到山脈… 國家地理雜誌嚴選台灣5大生物多樣性秘境

從茶山、海洋到山脈… 國家地理雜誌嚴選台灣5大生物多樣性秘境

台灣八哥現蹤!大漢溪人工濕地成難得一見自然綠洲

台灣八哥現蹤!大漢溪人工濕地成難得一見自然綠洲

最新文章

從茶山、海洋到山脈… 國家地理雜誌嚴選台灣5大生物多樣性秘境

從茶山、海洋到山脈… 國家地理雜誌嚴選台灣5大生物多樣性秘境

台灣八哥現蹤!大漢溪人工濕地成難得一見自然綠洲

台灣八哥現蹤!大漢溪人工濕地成難得一見自然綠洲

【為土地續命】土地也要把脈!「土壤醫生」陳興宗前進高雄那瑪夏為農地開處方箋

【為土地續命】土地也要把脈!「土壤醫生」陳興宗前進高雄那瑪夏為農地開處方箋

不只宜花!基隆嶼外海海豚大增10倍以上 成另類賞鯨豚熱點

不只宜花!基隆嶼外海海豚大增10倍以上 成另類賞鯨豚熱點

南極巨型冰山崩落 科學家直擊冰層底下的繽紛生態系

南極巨型冰山崩落 科學家直擊冰層底下的繽紛生態系

從恐龍時代生存到現在!紅木壽命長達2千歲 長壽秘訣是什麼?

從恐龍時代生存到現在!紅木壽命長達2千歲 長壽秘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