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道博物館領角鴞帶孩子回來了!亞成鳥萌樣公開

陸地生物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領角鴞今年2月一度「離家出走」失去蹤跡,館方原以為是受到干擾另尋棲木,孰料,近日卻發現領角鴞「返家」,且帶著1家4口回來,讓館方人員相當驚喜,小領角鴞呆萌可愛的模樣,也十分療癒。 圖/水道博物館提供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領角鴞今年2月一度「離家出走」失去蹤跡,館方原以為是受到干擾另尋棲木,孰料,近日卻發現領角鴞「返家」,且帶著1家4口回來,讓館方人員相當驚喜,小領角鴞呆萌可愛的模樣,也十分療癒。 圖/水道博物館提供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去年8月底出現保育類領角鴞駐留,但今年2月時,領角鴞一度失去蹤跡,館方原以為是受到干擾因而離開另尋棲木,孰料,近日卻發現領角鴞終於「返家」,且帶著1家4口回來,讓館方人員相當驚喜,小領角鴞呆萌可愛的模樣,也十分療癒。

水道博物館表示,館內自然生態豐富,去年8月底在園區的樹叢間,發現2隻定時定點出現站崗的保育類領角鴞後,由館方人員一路持續觀察,但在今年2月時,領角鴞似乎「離家出走」消失蹤影,起初以為是受到干擾因而另尋棲木,沒想到近期又發現領角鴞蹤影。

臺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則說,透過館方拍攝照片研判,4隻領角鴞中,有1隻左側個體頭頂顏色相對深,其他3隻顏色較淡,應是1隻成鳥帶著3隻亞成鳥回來;領角鴞在可以各自獨立之前會先聚集在一起,由親鳥傳授生存技巧,之後就會各自離開,另闢天地。

他提到,領角鴞公、母鳥外觀幾乎相同,唯在繁衍育雛時,以母鳥負責孵卵育雛,公鳥負責狩獵與守衛,但經過多天觀察,最多只看到4隻,研判公鳥應在附近守衛,沒有一起入鏡。

曾翌碩表示,領角鴞為躲避鳳頭蒼鷹等猛禽天敵,喜好在道路、建築旁等靠近人群的樹木繁殖育雛,而水道博物館樹木高大,樹冠茂密,隱蔽性夠,加上遊客出入頻繁,成為領角鴞偏好的棲息地,不過也呼籲民眾,不要過度聚集干擾,避免影響領角鴞棲息意願。

文化局長謝仕淵指出,水道博物館除了是國定古蹟以外,多元生態也是園區特色,之前就曾有保育類的黃鸝、朱鸝現身,而日前的黑冠麻鷺育雛,以及這次發現的領角鴞家族都有重要的自然保育意義,日後也將持續深耕相關環境議題,發揮更多教育功能。

水道博物館樹木高大、樹冠茂密,隱蔽性足夠,成為領角鴞偏好的棲息地,而領角鴞躲藏在樹間也彷彿在和遊客玩捉迷藏,相當有趣。 圖/水道博物館提供
水道博物館樹木高大、樹冠茂密,隱蔽性足夠,成為領角鴞偏好的棲息地,而領角鴞躲藏在樹間也彷彿在和遊客玩捉迷藏,相當有趣。 圖/水道博物館提供

小領角鴞呆萌的模樣,十分可愛。 圖/水道博物館提供
小領角鴞呆萌的模樣,十分可愛。 圖/水道博物館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打臉氣候懷疑論!數據證實: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更「省土地」

打臉氣候懷疑論!數據證實: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更「省土地」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戰後嬰兒潮迎來大退休...去年創歷史新高、有11萬人退休 勞動力結構加速轉變

戰後嬰兒潮迎來大退休...去年創歷史新高、有11萬人退休 勞動力結構加速轉變

最新文章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