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對談】陳人平X李霈瑜-螢幕前、舞台上的淨灘

按編:2022年,我們推出全新的名人對談企劃,將媒合客座總編與不同領域的名人,開啟一場場精彩可期的跨界對談,用1+1>2的力量,讓台灣社會一起看見更多。

《倡議+》的名人對談,邀請致力淨灘與減塑的「海湧工作室」創辦人陳人平和活躍於海上活動與環保倡議、曾以關注海洋生態節目《水下三十米》獲金鐘獎最佳主持人的李霈瑜(大霈),暢談愛上海洋的淵源,分享生活中的減塑心法。

繼續看>>【名人對談】陳人平X李霈瑜-因為工作更愛大海(上)

繼續看>>【名人對談】陳人平X李霈瑜-聽過「孤兒沙灘」嗎?(下)


《倡議+》邀請致力淨灘與減塑的「海湧工作室」創辦人陳人平(左)和曾以關注海洋生態節目《水下三十米》獲金鐘獎最佳主持人的李霈瑜(大霈),暢談愛上海洋的淵源。
《倡議+》邀請致力淨灘與減塑的「海湧工作室」創辦人陳人平(左)和曾以關注海洋生態節目《水下三十米》獲金鐘獎最佳主持人的李霈瑜(大霈),暢談愛上海洋的淵源。

對談紀錄如下:


人平本來就從事教育推廣的工作,李霈瑜則是透過主持、帶觀眾認識海洋,請問在你們各自的角色中,有沒有想讓大家看見或重視的事情呢?

李霈瑜:

我發現蠻有趣的是,我雖然一開始不喜歡出海,但從小一直都對環境議題很有感,小時候在做資源回收時,真的都會從中獲得療癒;開始潛水之後,打中我的一個很大的感受是,世界各地的海域都不一樣,水的顏色、地形、生物、鹹度、質感都不同,卻看見唯一一件事是相同,就是海廢。

雖然製作人有時候會希望用正面方式,帶大家認識海洋,節目中偶爾會去救小動物,但畢竟這無法成為節目的主軸,所以我把責任轉移到自己身上,平日用社群、媒體,或是一些很生活化的東西,讓大家知道愛護環境,不必壓力那麼大,只是觀念上的轉變而已。

就像人平提到的「影響力」,他的影響力是透過說話來實踐,而我的方法是行動,也就是用親力親為的方式,拉近跟大家的距離。雖然藝人通常被塑造出一種距離感,才能誘發大眾的關注,但恰巧我做的是外景,容易讓觀眾發現我的個性很真,認識我關心、關注的事,直到最近,我甚至發現有一些人,開始相信我的話、或跟著做我做的事了,例如:當我分享台灣原來有無塑包裝店的貼文時,大家就會開始去關注、去討論。

雖然現在關心海洋、愛護環境和地球的議題很熱門,但這些泛永續的議題,在三、五年前還真的沒什麼人關注,這也是我想透過最可及、最生活化的方式去傳達的原因,告訴大家這件事沒有這麼難。我也常常會參考國外的案例,例如有人把海廢拿去做藝術,或是再生、再製成其他物品,看看別人用什麼有趣的方式倡議。

我還記得,有一個叫「Shark Girl Madison」的德國女生跑到印尼峇里島,因為當地魚刺買賣是很熱絡的生意,所以她就去各魚市場和海邊,拍下每一隻沒有鰭的鯊魚,然後放上社群,長年用這樣有點震撼,又很真實的方式做這件事。

而且除了海洋,他們也聯合很多組織或一些環保材質的廠商,在峇里島做一些實驗性的建材,當成是當地小孩的環境教育教材,也許發展的進程還沒非常完善。但其實大家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作為藝人,比別人擁有更多機會去突破同溫層,哪怕是去參加淨灘活動,能在現場和大家互動、合照,也是一種行動,和發揮影響力的方式,以我在2018年參加海湧舉辦的那場淨灘為例,當時就有很多人是第一次來參加,代表這樣的號召確實能推動一些事,讓原本不知該從何開始關心海洋或環境的人,踏出實踐的第一步。

同時,這件事也讓我發現,台灣明明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但大家對關心海洋環境這件事,還是會覺得不好意思、有點奇怪或不容易,所以這種時候,適恰地在淨灘活動中,安插像尋寶一樣的遊戲,甚至把垃圾變成一個藝術的展覽,就成為喚醒大眾海洋意識的方法。

其實演藝工作很有趣,可以遇到很多不一樣的人,也會一直遇到新角色、新節目、新主題,如果能有更好的附加價值,能讓更多人關心海洋環境、台灣文化,或其他值得關注的價值等等。

但另一方面,有時也會感到吃力不討好,甚至有實質衝擊,例如當我們呼籲要自備環保杯,也會有人問「那你之後都不代言飲料了嗎」,坦白說,我身為藝人,當然會想接到代言,但權衡之後,我認為現在更想做的是讓大家對環境有感,我想就算拿到了代言,心裡也會有點難過。

再加上這幾年,很多大型的企業或品牌也都在轉變,愈來愈重視永續這件事,代表這些都是好事,社會正在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陳人平:

現在接觸環保或了解這件事的人,真的愈來愈多,我們自己也常討論,到底為什麼這個意識會瞬間高漲?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環境真的變很糟了,以我們10年前去澎湖望安島做的調查為例,現在那邊的海岸有非常多的垃圾,我們比對了十年前拍的照片,當時的海岸完全沒有垃圾,所以這幾年環境的惡化是真的很嚴重。


當然不論什麼原因,現在大家願意開始關心,都是好的,所以今天不論你關心的原因是什麼,就算是質疑,或是真的想參與,都是很重要的開始。但我們比較想要去克服的是,因為資訊多了、關心的人多了,難免會出現一些盲點。

這個議題正熱,似乎什麼東西只要掛上一個「永續」或是「SDGs」,就變很厲害,關注度提高當然很好,但不要變成贖罪券或擋箭牌,例如:永續意識抬頭了,那就辦一個永續論壇,但但活動現場發瓶裝水、吃東西使用一次性餐具,好像永續議題與活動脫了鉤,我們會希望大家除了投入議題,也要真的在思維、行動和態度上改變,而非只是貼上一個永續標籤,就等於很環保。

接下來,海湧也會開始找出這些狀況,希望讓大家更理解環保的本質和意義,例如:現在如果推出用回收寶特瓶做的包包,很值得支持沒錯,但如果你已經有10個包包,就不需要特地去買一個回收材質再製的包包了。環保商品不是護身符,不是買了就很環保,而是真的有需要,那你可以選擇比較環保的方式達成。

不過,這也是一個轉型過程必經的過渡期,海湧只是透過提醒,希望縮短這個過渡期,我們常常在推廣的時候,被民眾問到,哪種便當盒或是容器最環保?我們都會回答,就是你家廚房那一個。

又像是我的包包裡,就隨身放著一個大便當盒,因為我食量很大,且不怕佔空間、也不怕重,但如果換作霈瑜,可能就得選可折疊的盒子,才便於移動、攜帶,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先搞懂自身需求和習慣後,再消費才對。

我們不該從個人行為來判斷環不環保,而是真正了解環保的思維,自然會知道在生活中怎麼執行、那個選擇適合自己。環保是跟以前的自己比,才會前進,並不是去跟其他人比。

李霈瑜:

我覺得這種東西都要回到人身上,畢竟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會有食衣住行的需求,生活中就是會有碳排,就是會消耗資源,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做自己問心無愧的選擇,例如像過年時,就可以選擇吃對物種、對環境傷害較少的魚,像我選到後來,就直接吃素了,又或是少用一個塑膠袋,少拿一個油紙袋,這些都是我在生活中,能積少成多做到的節能減碳。


如果時光倒回,請問你們想像得到自己會從事現在的工作,並倡議或推廣海洋與環境的議題嗎?會感到意外嗎?

陳人平:

對我來說,的確是蠻不一樣,至少7、8年前,我還在做研究員時,不會想到自己會做現在正在推廣的事,甚至把它當一份志業,但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會一邊做、一邊調整,像我們成立工作室後,有很大時間在帶淨灘,從過程中帶大家了解環境問題,就是一個隨環境變動的任務。

然後漸漸地,淨灘這件事就變成了一個媒介,因為如果只辦淨灘,大家很容易產生「我在幫別人撿垃圾」的心態,但海湧希望回歸到本質,讓大家了解台灣是我們的家,海邊的垃圾雖然不是你丟的,但我們同時也在別的地方製造垃圾,破壞環境,所以不用去分垃圾是誰的。

海湧在每次淨灘前都會舉辦講座,推廣一個價值:淨灘不是在海邊撿垃圾,才叫淨灘,我們在生活中每拒絕一個塑膠袋,也可以是淨灘,你今天覺得參加淨灘很有意義,那其實你回去之後,也可以把一樣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這也是海湧在努力的事,持續從生活中找出讓大家更了解、或延續淨灘精神的方法。

李霈瑜:

這個部分,我倒沒有很意外,就像剛剛提到,我從小就超喜歡做資源回收,加上也對動物、農作都很感興趣,雖然認真說起來,我真的是微不足道,但我想自己可能就是充滿愛的人,願意主動去關心這些事,並且用一種女性、較溫柔的方式,去傳達這些觀念跟能量。

我不想用責備的方式去逼別人或自己,像我有時候,就真的拍了一整天的戲,都沒吃東西,身體真的累到想直接叫外送,偶爾原諒自己一下,但就算這樣,我還是會每天做好垃圾分類,或是在生活中盡量重複使用塑膠袋,這些都是我能做的改變和選擇。

繼續看>>【名人對談】陳人平X李霈瑜-因為工作更愛大海(上)

繼續看>>【名人對談】陳人平X李霈瑜-聽過「孤兒沙灘」嗎?(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聖母峰還再轉大人?每年長高2毫米 竟是因為這原因

聖母峰還再轉大人?每年長高2毫米 竟是因為這原因

老虎吃雞掛了?越南20隻老虎死亡 禽流感病毒陽性

老虎吃雞掛了?越南20隻老虎死亡 禽流感病毒陽性

乾旱、暴雨、火災…全球糧食生產告急 農業期貨大漲

乾旱、暴雨、火災…全球糧食生產告急 農業期貨大漲

驚見「龍」巢!新竹發現全台首個「亞洲水龍」巢卵 緊急拆除

驚見「龍」巢!新竹發現全台首個「亞洲水龍」巢卵 緊急拆除

最新文章

老虎吃雞掛了?越南20隻老虎死亡 禽流感病毒陽性

老虎吃雞掛了?越南20隻老虎死亡 禽流感病毒陽性

驚見「龍」巢!新竹發現全台首個「亞洲水龍」巢卵 緊急拆除

驚見「龍」巢!新竹發現全台首個「亞洲水龍」巢卵 緊急拆除

Dcard「電車吃漢」翻車!闖香山濕地挖蛤蜊 違反保育法最高可罰50萬元

Dcard「電車吃漢」翻車!闖香山濕地挖蛤蜊 違反保育法最高可罰50萬元

抓!趁颱風天偷排油汙廢水 桃園黑心煉油廠最重恐罰300萬

抓!趁颱風天偷排油汙廢水 桃園黑心煉油廠最重恐罰300萬

從鳥友到救援專家!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從鳥友到救援專家!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高灘處抓水牛還要移除外來植物?民代籲:回歸局處專業

高灘處抓水牛還要移除外來植物?民代籲:回歸局處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