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塑膠元凶?中學生當偵探,追蹤河邊垃圾誰丟的
學生也能破案?是的,有一群科學家,號召了全德國的中小學學生,一起破解困擾他們許久的問題:「到底為什麼河邊有這麼多垃圾?」、「這些垃圾從哪來?」、「什麼垃圾最多?」,以及「這邊垃圾會危害人類或生物的健康嗎?」
這個名為「塑膠大盜(Plastikpiraten,英譯為Plastic Pirates)」的公民科學家計畫,野心勃勃一舉邀請了超過340所學校和組織,超過5500位學生參與。在調查的冬季(2016年9月至11月),和春季(2017年5月至7月)期間,他們踏查的範圍包括德國境內流域超過7000公里的大大小小河川,有主要的大河——萊茵河、威瑟河、易北河,以及名聞遐爾、發源自德國黑森林的多瑙河,還有其他較小的河流。
學生們組成408隊,他們自己選擇調查的河流,沒有強制調查的河流大小或地點。每個學校和組織,都可以根據自己願意參與的時間、人力,以及學生的意願,來安排調查的深度與廣度。
河邊垃圾從哪來?
科學家將垃圾可能的來源分為以下幾類:居民、遊客、非法傾倒、工業污染、船舶交通,以及河流本身(從上游流下來的)。他們依照這些可能來源,詢問調查的學生:「這裡的垃圾污染是來自居民/遊客/非法傾倒/工業污染/交通/河流嗎?」學生從「是的」、「很可能是」、「也許」、「不太是」和「不是」當中勾選。其中「是的」和「很可能是」統計為正,「不太是」和「不是」統計為負,而「也許」則不列入計算。
在幾乎所有調查的區域裡,學生認為遊客是造成河濱垃圾污染的兇手,遠遠勝過居民與其他來源。河流的大小對於以上垃圾的來源沒有影響,不過在寬度超過100公尺、擁有船隻往來航運的河流,則比較常被認為交通也是造成垃圾污染的來源。另外,從學生現場拍攝的照片分析,垃圾熱點也是遊客所造成的。
哪條河最髒?
走訪河濱的學生們一共算出5955件垃圾。有完全沒有垃圾的乾淨河濱,但也有一個1.5公尺半徑的圓圈就有高達174件垃圾。九成的學生在調查的區域內至少會發現1件垃圾,幾近六成的調查圓圈裡有垃圾。
科學家發現,垃圾的多寡和河流的流域系統有關。流入北海的萊茵河、威瑟河、易北河和其他小河,垃圾的分佈較相似;不同於流入波羅的海的小河與流入黑海的多瑙河。垃圾污染最嚴重的區域為萊茵河與多瑙河,這也是德國最大與第二大人口居住的地方。另外,多瑙河的垃圾聚集量也稍高於其他河川。而流入波羅的海的河流(較小的河流),垃圾密度較少。總的來說,河邊垃圾的密度跟河流的大小有關,大河(寬度大於10公尺)的垃圾,明顯多於小河小溪,可能是大河更容易吸引遊客造訪。
河岸垃圾主要(三成)是塑膠類,再來則是菸蒂(20%)、玻璃(16%)、紙類(13%)與金屬(11.5%),還有少部分的廚餘和其他類型垃圾。再仔細看垃圾聚集處的垃圾類型,則多半是飲食包裝(44%)、抽菸(26%)、其他飲食相關(18%,例如餐具或烤肉架),以及酒類(11%)。
讓學生來做調查,可靠嗎?
的確,有許多人看到調查工作是由學生包辦,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公民科學家的方法雖然會有所限制,但是如果在試驗設計時,就先將這些限制納入考量,並採取適當的策略,例如志工訓練、簡易指南與資料驗證的機制等,志工完成的資料品質,跟專業科學家幾乎沒有兩樣。甚至有研究發現,受訓後的小學生,做出來的調查可能還比大人還好,不輸給科學家呢。
由普羅大眾甚至是中小學生擔任的公民科學家,早在全世界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天文等各種研究領域蓬勃發展。由民眾參與調查的好處,不只能貢獻科學資料,也能增加民眾對科學的理解,進一步促成參與公共決策的討論。有了河岸垃圾調查的經驗,下一步就能透過社區教育,以及淨溪、淨河的行動,實際動手撿來減少垃圾量。未來,減塑政策也能直接改變產品包裝或民眾的行為,讓河邊環境能常保乾淨。
倡議夥伴
響應夥伴
●花王(台灣)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DAIKIN大金空調
看更多專題
為地球找出解答,【倡議+】特別企劃:【世界地球日50周年專題】。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