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戶外會中暑!室內高溫也會要人命 今年暑假熱傷害就診已破千人

氣候行動

天氣高溫炎熱,醫師呼籲,除了戶外高溫,室內的熱傷害風險也增加,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 圖/本報資料照片
天氣高溫炎熱,醫師呼籲,除了戶外高溫,室內的熱傷害風險也增加,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 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氣溫屢創新高,全台熱到像烤番薯!中央氣象署發布「高溫資訊」,北部有機會出現38度極端高溫,白天紫外線達危險等級。國健署提醒民眾,潮濕悶熱的天氣容易發生熱傷害,尤其是運動員、戶外工作者因來不及散熱,造成身體熱能的堆積,導致熱痙攣、熱衰竭或更嚴重的熱中暑。

閱讀更多:「沉默殺手」發威...美國高溫致死人數已超過颶風、洪水 熱傷害問題嚴重

根據衛福部統計,因熱傷害就診人次7月總計681人次,8月截至24日,總計472人次,暑假還沒結束已經累積1153人。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主任李宜恭表示,今年7月因為颱風、西南氣流,中南部有多日陰雨天氣,熱傷害較去年同時期少了許多,但民眾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多喝水」防高溫脫水奪命。

李宜恭指出,連續多日高溫、潮濕悶熱的環境會讓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體內熱能量累積導致體溫調節系統失常,就容易出現熱傷害。而夏日除了戶外高溫,室內的熱傷害風險也增加,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都要注意充足補水與電解質。

「出現口渴的感覺時,表示身體已經處於輕微至中度的缺水狀態。」李宜恭說,口乾舌燥是脫水前兆,若出現頭暈、虛弱無力已經是熱傷害變嚴重的指標。不應等到口渴才喝水,平常就要養成規律補充水分的習慣,白天活動時間每小時飲用200cc,避免身體進入缺水狀態。

李宜恭強調,熱傷害可能引發慢性病,例如中風、心肌梗塞等,因為高溫除了讓身體脫水,也會讓血液變得濃稠。對溫度變化較不敏感的長輩、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族群,要適時補水並加強室內通風,千萬不要因為省電而不開冷氣,室內酷暑高溫也會熱出毛病。

開業醫師高偉峰指出,出現熱傷害症狀務必記得「先降溫再送醫」,如果是程度最嚴重的中暑,可將患者泡在冷水中,或是手臂大量灑水,透過水分蒸發帶走身體的熱。處在炎熱環境中,除了補水也要補電解質;建議減少直接曝曬於太陽下,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炎熱時間,溫度破32度也盡量減少外出。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當機器手臂成為藝術家:上銀科技與大可創藝對藝術科技的再定義

當機器手臂成為藝術家:上銀科技與大可創藝對藝術科技的再定義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單一材質更永續!世博台灣館用「玉米+牡蠣殼」打造環保制服 快乾、排汗還不皺

單一材質更永續!世博台灣館用「玉米+牡蠣殼」打造環保制服 快乾、排汗還不皺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最新文章

可能會無茶可喝嗎?印度大吉嶺暴雨引發土石流 5%茶園遭重創受損

可能會無茶可喝嗎?印度大吉嶺暴雨引發土石流 5%茶園遭重創受損

如果沒有全球暖化...?今夏歐洲因高溫死亡人數將少2/3、減至8千人

如果沒有全球暖化...?今夏歐洲因高溫死亡人數將少2/3、減至8千人

你的避難包有什麼?華爾街日報採訪台灣人 有人砸30萬打造「戰備糧倉」

你的避難包有什麼?華爾街日報採訪台灣人 有人砸30萬打造「戰備糧倉」

日本熱浪連環爆!今夏全國中暑送醫超過10萬人 9月沖繩高溫也創史上最熱

日本熱浪連環爆!今夏全國中暑送醫超過10萬人 9月沖繩高溫也創史上最熱

高溫如何偷走生產力?當熱浪來襲時 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熱壓力」

高溫如何偷走生產力?當熱浪來襲時 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熱壓力」

首爾示範降溫術:「智慧型大陽傘」隨處可見、「道路瘦身」增加樹蔭

首爾示範降溫術:「智慧型大陽傘」隨處可見、「道路瘦身」增加樹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