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成溫度難民 北市回應民意 下一步推「連續綠廊」
聯合報20日陽光專題報導「都市熱島擴大、搶救溫度難民」,許多人一出門就汗流浹背,成道路上的「溫度難民」,民眾盼人行道、廣場多一些樹蔭,營造舒適的步行環境,北市府下一步將跨局處推動「連續綠廊」。
北市府副秘書長張溫德說,種樹是很明確的降溫目標,但有時可能會受限人行道不夠大、位置不適合反而會造成安全問題,目前府級和工務局討論規畫一個系統指引,針對台北四大熱區盤點路段狀況,串成連續綠廊。
他說,將召集相關局處討論,若考慮遮蔽交通視線或因人行道空間不足,可考慮改種需要空間較小的樹木或綠籬;甚至針對人行道加頂蓋等,透過各種手段達到降溫。「降溫是大家的共識」,但該怎麼去落實,也是接下來要來整合討論方向。
「城市降溫重要一環是公共工程的綠化基盤。」都發局長王玉芬認為,針對既有社區的住戶,在房子還沒有都更或改建前,透過降溫的人行道,舒適的行道樹遮蔭,享受涼適生活路徑,是市府下一步要努力的目標,必須透過工務局及交通局等各局處一起協助才能達成。
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人行道樹木、綠蔭議題絕對是跨局處業務,在人行道種樹,也必須要有一定的空間設置公共設施,才能連貫性提供行人走路空間,除了綠蔭外,還要有路燈桿、電箱等空間,這些道路設計議題,都會納入未來的路型設計中。
謝銘鴻提到,他日前徒步環島時,走在樹蔭下的溫度和被太陽直射差很多,路樹對城市降溫相當有幫助,現在設計新道路都要盡量拓寬人行道寬度,納入公共設施,在既有道路部分,假設道路寬度可以負荷車流,就會盡量拓寬種植樹木,包括新工處、公園處、交通局都要合作做好整體規畫。
工務局長黃一平表示,會與都發局推動都市綠覆、綠條件及交通局提升人行空間策略中尋求平衡,台北市道路原則會由交通局辦理整體規畫,包含車流流量、人行動線等,如果相關空間寬幅足夠安全島及人行道時,便可種植路樹,但同時要考量人行道淨寬度達到一定標準,確保行人通行順暢。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