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別再只是享清福 新熟齡世代越工作越快活
2025年,台灣就要邁向超高齡社會。不僅台灣銀髮人口比例將邁向新高。連「老」的定義,恐怕也得重新定調。為此,立委吳玉琴積極提倡「退休沒有年齡」觀念,鼓勵新世代銀髮族投入工作,找出老後新生活。
吳玉琴解釋,過往任職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時,就接觸不少老一輩長者。但那一代的人生活辛苦、工作操勞,「退休」一詞,就等同於享清福。「但世代正在翻轉,觀念該改變了。」吳玉琴說。
政府推法令 鼓勵熟齡世代再就業
她解釋,現在銀髮長者正是台灣戰後嬰兒潮的一代,不僅知識教育水準高出許多,平均餘命延後。身心狀態極好,應該要延續經驗、貢獻所長,「倘若就此退休就太可惜了!」吳玉琴說。
鼓勵熟齡族群再工作,首要就是挑戰大眾既有觀念。吳玉琴說,退休再工作,既不是『歹命』,也非『操勞』,而是能夠找到社會存在價值、維持健康和經濟自主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鼓勵提倡新熟齡世代、擁抱新觀念,另一方面,吳玉琴也從政策面著手,打造友善高齡就業環境。此前,政府就《中高齡者和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就是希望提供更多政策和制度的建置,鼓勵公司雇主聘用熟齡者工作,或是推動職務再設計,也減低年齡歧視的發生。
吳玉琴解釋,《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主要鼓勵「中高齡者」和「高齡者」兩大族群,投入勞動市場。只是,兩者在勞動市場所面臨的處境和需求並不相同。
因此法令針對中高齡者,強調協助體力仍佳的熟齡族群,盡可能自給自足,也不致未來陷入貧窮危機,造成社會福利隱憂。針對高齡族群,則是透過較為彈性的聘用法規,鼓勵企業雇主繼續聘用銀髮人力。
此外,法令也特別針對「銀髮人才服務據點」設置,促進更多熟齡長者投入工作。吳玉琴表示,根據2016年資料,台灣退休人口勞動參與率平均僅9%,透過銀髮人才服務據點設置,目的是希望鼓勵55歲以上的長者退休後再工作。
她解釋,銀髮人才服務據點的設置,不同過去政府所推動的就業中心媒合工作,更強調民間力量引進,並透過在地、區域的就業供需調查,進行職務再設計、促進熟齡就業。
吳玉琴表示,有關銀髮人力服務據點的構想,是一次赴日本參訪後得到的啟發。2006年,仍時任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的她,前往東京新宿考察銀髮人力服務中心。日本銀髮人力服務中心的運作,是由政府補助民間成立,中心的職員、參加者都是超過55歲有意求職的族群。
銀髮中心主要扮演媒合角色,提供的服務、職務也多以在地、社區為主,個人、家庭、企業都可能是雇主;顧小孩、修剪花木、門窗修繕都能是新型態的職務類型;此外,中心也會能因應新型態的工作、提供職務訓練。而從日本最終結果顯示,投入工作的銀髮族群,維持健康的程度也大幅提升。
吳玉琴解釋,未來「銀髮中心服務據點」,將跳脫過去政府就業中心的媒合方式,希望引進更多民間力量,開創針對銀髮族群的新型工作。目前由公部門所經營的就業中心多半只依據現有的雇主和求職者供需市場,提供雙方資訊,但有些退休職務需要重新再設計,民間組織能扮演更積極和創新的角色,並創造新工作模式,倘若越來越多成功案例出現,也能激勵政府、公司更願意聘用熟齡族群。
此刻特別強調「熟齡族群再就業」的觀念,是吳玉琴認為,現階段政府政策多著重在長照,但針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需要將預備進程往前提前,活力老化也是重要的一環。
吳玉琴表示,而工作正好是滿足活力老化觀念中維持個人健康、社會參與與經濟安全三大要素最好的方式。「鼓勵銀髮長者多多投入工作,是希望讓健康時間越長越好;失智失能的時間越短越好。否則即使政府資源投入再多,依然無法負荷長照的空缺。」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