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成威脅 高齡者獨居者面臨生存危機
我不是氣象達人,也不懂得天氣預報與治水,但發生在2003年的歐洲熱浪改變了法國高齡照護體系,或許也是我國的重要課題。
未曾經歷酷暑的歐洲,在2003年時遭受1540年以來最強熱浪襲擊,約有7萬人因酷暑而喪生,其中1.5萬人集中在熱浪襲擊最嚴重的法國。熱浪過後,法國政府啟動連串作為,探討因熱浪而死亡居民特質,發現絕大多數死者皆是獨居高齡者。
法國啟動健康照護體系與社區的改革,除提升民眾對於熱浪的警覺外,也強化社區高齡照護體系,而06年法國再遭熱浪襲擊,造成的高齡者死亡顯著下降。雖然與極端氣候無關,日本東北311大地震發生時,該地區高齡人口比率約23%,最終死亡居民中將近6成是高齡者。在經歷相同的環境災變時,即使有著相同的救助服務,高齡者仍具有較高健康風險,也較難以從環境災難中回復生活。
這些例子都構成超高齡社會的威脅,歐盟在12年發展出「活躍老化指數」,用以全方位評估社會制度與政策,是否能有效支持高齡者,內容包含中高齡就業、長者社會參與、獨立且安全的健康生活及環境強化活躍老化的能力等四面向,其中安全健康生活中細項指標,甚至包含評估長者居家空調。
聯合國推動的國家永續發展指標中訂有17項目標,包括社會平等、貧窮、環境、企業與經濟發展與城市永續發展等,而永續發展城市應該要能提供充足、安全且可負擔的住居、交通設施及公共環境,這三項對於超高齡社會城市居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議題。這些議題在極端氣候環境下更顯挑戰,城市設計規劃要能因應寒冷、酷暑,乃至強降雨外,還有因氣候變遷對高齡者所產生的健康風險,這些都是城市永續發展的挑戰。
我國6都人口約占全國7成,而台北市高齡人口接近16%,成為全國最高齡城市,由歐美經驗觀之,城市人口高齡化現象將更為迅速也更具規模。
過去城市規劃是以學區為核心,向外延伸生活圈,行人步行空間在經濟發展目標下被犧牲,在人口結構轉變下,以學區為中心建構社區思維需要翻轉,因為學區鄰近的居民相對較年輕,社區生活機能設計繞著學區建設,許多高齡者卻居住於環境欠佳的老舊公寓社區。環境因素為年邁長輩帶來更多困難,現今雖有居家醫療協助其就醫,但整體維持自立生活基本條件卻仍舊不足,這樣的情境在極端氣候下更增添長者安居的壓力。
人口高齡化是全面性的社會挑戰,絕非危言聳聽,加上氣候與環境變異,原本健康弱勢族群更為辛苦,家庭人口結構轉變也減少了家庭照顧的能力。城市規劃改變非短期可及,政策的推動需要額外關注長者在此環境下的困境,強化社區與高齡長者的身心韌性,使其面對環境變遷挑戰能降低風險,而城市設計也須依未來城市居民樣貌修正,讓不分年齡層的人都能擁有安全且可負擔的城市生活。(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