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調查:自來水、貝類都驗出微型塑膠

環保署昨(25)上午舉行「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與貝類中微型塑膠含量調查」記者會。 記者邱德祥/攝影
環保署昨(25)上午舉行「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與貝類中微型塑膠含量調查」記者會。 記者邱德祥/攝影

環保署首度公布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與貝類中微型塑膠調查結果,結果發現,大部分樣品均檢出微型塑膠。

其中,從自來水廠自來水中檢出塑膠為纖維狀,數量範圍為0至6根/公升,其中,原水的檢出率為61%、清水為44%,又以公館的清水檢測值較高,環保署與自來水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採樣時周邊正好進行工程所致,工程結束後即降低,民眾無須擔心。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面對塑膠微粒要從源頭減量到河川中途的攔截、淨灘、海洋廢棄物的移除等,這樣的研究,是未來持續調查的基礎資料。

根據環保署的調查顯示,海水微型塑膠數量範圍為每1000公升有1000至1.85萬個,沙灘砂礫每公斤26至2400個,養殖及野生貝類每公克0.2至5.2個,鑑定檢測出的微型塑膠多屬常見的塑膠材質;來源來自寶特瓶、塑膠袋、瓶蓋、吸管等等物質的分解。

這調查在民國106年12月至107年7月進行,包括106年12月台水、北水11處淨水廠、107年3月在台水、琣水、金門、馬祖共89處淨水廠,採取樣本清水100件、原水23件。調查顯示,清水平均值為0.75根/公斤,原水2.17根/公斤;環保署比對國際非營利組織的各國自來水檢測值為4.34根/公斤,我國仍低於國際檢測值。

在大部份檢體中均驗出微型塑膠,用顯微鏡可清楚看到各式的微型塑膠。 記者邱德祥/攝影
在大部份檢體中均驗出微型塑膠,用顯微鏡可清楚看到各式的微型塑膠。 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副總吳振榮表示,微型塑膠無所不在,經過風化日曬後變成小型碎片,他認為這個數值已經比國外數據低很多,但仍請民眾少用並做好回收。

此外,環保署也到王功、台西、東石、安平、澎湖、金門、馬祖等採集養殖貝類和野生貝類,包括淡菜、牡蠣、扇貝、蛤蜊等,養殖的因為時間到就採收,因此驗出來的數值比野生的還要少,台灣抽驗的數值比國際數值要低。

環保署環檢所組長楊喜男表示,聯合國有做一項調查,認為貝類的營養價值與吃到貝類中的微型塑膠危害相比較多,所以聯合國仍建議民眾食用貝類。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政府、民眾都應該要抑制塑膠氾濫的現象,把塑膠用在必要用途,使用後要好好做回收,一般民眾自己都會亂丟,有些民眾即使拿給清潔隊回收最後也是堆置,有些回收場等於垃圾的堆置場,颱風一來,垃圾也就隨處去,亂丟的量即使僅有1%,就會造成為嚴重的問題,塑料的包裝用品,太過便宜,讓大家不知道節制。這些塑膠在環境中就會慢慢碎裂,魚吃進去,進入生物的消化道,最後我們再吃魚,又回到人體內。

被隨意棄置的塑膠在環境中就會慢慢碎裂,魚吃進去,進入生物的消化道,最後我們再吃魚,又回到人體內。 記者邱德祥/攝影
被隨意棄置的塑膠在環境中就會慢慢碎裂,魚吃進去,進入生物的消化道,最後我們再吃魚,又回到人體內。 記者邱德祥/攝影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齁勝!梨山猴子躲過電網又吃又玩 破壞果園、蜜蘋果損失3成

齁勝!梨山猴子躲過電網又吃又玩 破壞果園、蜜蘋果損失3成

富者守恆...全球有70兆美元繼承財富將轉移 造成未來十年貧富差距惡化

富者守恆...全球有70兆美元繼承財富將轉移 造成未來十年貧富差距惡化

零電價?澳洲宣布啟動「太陽能共享」 不裝光電板也能享每日3小時免費電力

零電價?澳洲宣布啟動「太陽能共享」 不裝光電板也能享每日3小時免費電力

2025《百分百共樂祭》11月7日至8日盛大登場 體驗共融社會的無限可能

2025《百分百共樂祭》11月7日至8日盛大登場 體驗共融社會的無限可能

最新文章

齁勝!梨山猴子躲過電網又吃又玩 破壞果園、蜜蘋果損失3成

齁勝!梨山猴子躲過電網又吃又玩 破壞果園、蜜蘋果損失3成

全日本最安全旅遊地?熊出沒警報下 本州唯一「零熊」的千葉縣爆紅

全日本最安全旅遊地?熊出沒警報下 本州唯一「零熊」的千葉縣爆紅

北海道熊患嚴重 獵友會卻拒絕獵熊...全因副議長耍官威 熊出沒無人處理

北海道熊患嚴重 獵友會卻拒絕獵熊...全因副議長耍官威 熊出沒無人處理

讓綠意回家!聯合線上攜手企業復育千株在地原生樹苗 為森林添新生力

讓綠意回家!聯合線上攜手企業復育千株在地原生樹苗 為森林添新生力

熊出沒激增!日本秋田「Kumadas」地圖系統爆紅 單月新增5000人註冊

熊出沒激增!日本秋田「Kumadas」地圖系統爆紅 單月新增5000人註冊

英國開始種水稻了?全球暖化讓歐洲種稻區往北移 開啟農業轉型之路

英國開始種水稻了?全球暖化讓歐洲種稻區往北移 開啟農業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