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養出沒有同理心的「小霸王」!家長必修的霸凌防治課

優質教育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不論是霸凌者、受害者或加害者,家長可能都以為孩子知道什麼是對錯,卻可能忽略了他們對霸凌的誤解。我們該如何讓孩子不僅懂得尊重他人,也懂得在面對霸凌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圖/Unsplash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不論是霸凌者、受害者或加害者,家長可能都以為孩子知道什麼是對錯,卻可能忽略了他們對霸凌的誤解。我們該如何讓孩子不僅懂得尊重他人,也懂得在面對霸凌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圖/Unsplash

編按: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不論是霸凌者、受害者或加害者,家長可能都以為孩子知道什麼是對錯,卻可能忽略了他們對霸凌的誤解。我們該如何讓孩子不僅懂得尊重他人,也懂得在面對霸凌時做出正確的選擇?作者梅琳達.溫納.莫爾在《別教出混蛋!》書中為霸凌問題提供具有科學數據支持的答案,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審視霸凌行為的成因,並給出教育上的實際建議,讓孩子不再迷失於錯誤的行為中。

在2013年出版的《抨擊霸凌行為》(Bullying Under Attack,暫譯)一書中,全美各地的青少年和青年分享了關於霸凌的親身經歷。部分投稿者本身曾參與霸凌,其中不少人間接透露了原生家庭並不幸福。有一位曾霸凌他人的青少年提到,他父親除了責罵,鮮少與他交談。

權威式和獨裁式教育,誰能避免養出霸凌者?

霸凌者的家庭都不甚美滿,這就不難理解了,因為霸凌就是為了取得和把持權力。如果孩子在家裡毫無權力,就會渴望透過其他管道獲取。研究顯示,孩子在家沒有獲得所需的監督與關注,在外霸凌他人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另外,霸凌者目睹或遭受家暴的比例通常也高於非霸凌者;身處暴力之中會使孩子習以為常,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可行之道。

而最不可能養出惡霸兒童的是實行權威式(authoritative)教養的家長。他們會明定界限、設立規範,但是也會傾聽子女的想法、彼此商量,並解釋其中的道理,而非不分青紅皂白地下達命令。相對地,獨裁型(authoritarian)家長與子女關係較為疏遠,也給予較少尊重和自主性,他們的孩子就比較有可能去侵犯他人。如果你總是陪伴著你的孩子、經常互動交流(這種時刻請放下你的手機!),而且以富有同理心的方式溫暖回應,你的孩子勢必能與同儕更處得來,而且懂得相互尊重。

無知並非無罪!孩子的錯誤認知,將持續助長霸凌行為

即使如此,你依然得經常跟孩子聊聊霸凌的議題。霸凌是件壞事,對家長來說,這個道理似乎簡單到不必直說。但事實上,有些孩子就是不懂,需要直截了當的額外引導。研究人員楊.烏爾班斯基(Jan Urbanski)在克萊門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家庭與社區生活研究機構(Institute on Family and Neighborhood Life)擔任奧維斯霸凌防制計畫(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主任。她說在各校執行相關計畫時,經常碰到孩子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算是霸凌。這些孩子可能會參與一些行動,他們只覺得是無關緊要的嘲弄,而且大家都很開心,卻沒接收到他人釋放了完全相反的訊號。

在一項發表於2003年的研究中,西班牙與義大利學者請179位9~12歲的孩童填寫問卷,藉此評估他們有沒有可能是霸凌者、受害者,或不涉及霸凌行為的人。然後,他們讓孩子觀看描繪霸凌行為的系列漫畫,詢問他們覺得身為霸凌者會有什麼感受,以及可能因此對受害者造成什麼影響。最後發現,可能是霸凌者的孩童之中,竟有7成根本不曉得霸凌行為會傷到別人。還有其他研究指出,其實有15%至20%的孩童會崇拜霸凌者,認為受害者只是活該。

請明確定義霸凌、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所以,請向孩子明確說明何謂霸凌、各種可能的樣貌,以及不該霸凌別人的原因,確認他們理解這無關乎個人動機,更重要的是他人感受。如果你的孩子一再嘲弄別人,即使並未懷有惡意,但只要讓對方覺得無助或受傷,那就算是霸凌。(如果你是會在彼此都開心的前提之下戲弄孩子的家長,那務必特別解釋這點;因為如果你會嘲笑他,他也會想嘗試,卻又無法適當拿捏無害逗弄和傷人譏諷之間的界線。)

研究人員也發現,部分霸凌者比非霸凌者不善於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也就是說,他們理解他人觀點的「心智理論」能力較弱。想要傳授這種技能,就得要求孩子想像別人的感受。你們一起看電影或電視節目時,可以偶爾暫停下來討論:「你覺得那個人物現在在想什麼?她剛剛遇到了什麼事?你覺得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如果孩子之間發生爭執,或是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時起了肢體衝突,你也可以這麼做。「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我們來想想,你覺得為什麼你的好朋友會難過呢?」

該做霸凌的旁觀者還是行動者?教孩子正確介入霸凌

另一個實用的辦法就是提出思考的框架,讓孩子了解目睹霸凌時該如何應對。不少家長都會建議孩子別插手,盡可能置身事外——這種想法的出發點是好的,實則糟糕透頂。

青年之聲研究計畫(Youth Voice Research Project)的研究人員調查了近1.2萬名的五到十二年級學生,詢問順利阻止與未能阻止霸凌事件發生的干預行為類型。根據初步分析,有87%的學生認為,不作為雖於事無補,卻也不會助長霸凌情況。當然,孩子大可不必突然變身正義使者而與霸凌者正面對抗,畢竟這並不容易(也很危險)。事後向老師報告或許會有幫助,但也要看學校風氣和老師的回應處理方式,所以孩子不見得會想這麼做。

那究竟該教孩子怎麼做呢?其中一個有效的辦法,是請孩子在霸凌發生後主動向受害者示好,例如跟對方一起吃午餐。我自己高中時,班上有個受歡迎的女生會積極地接觸被邊緣化和霸凌的同學。我注意到她的善舉且銘記在心,而現在也明白了,這樣確實有幫助。在青年之聲研究計畫中,曾被霸凌的孩子表示,同儕做過最能支持他們的兩件事,就是傾聽與陪伴。向受害者展現善意,也能防止日後再度發生霸凌的情況。霸凌者看到其他孩子向他的目標示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反彈,也沒有達到預期中排擠對方的效果,有時就會罷休了。

若當下無法制止霸凌,孩子還可以怎麼做?

然後,以家長的身分跟孩子聊聊如果事發當下無能為力,該怎麼做比較好;如果當下沒有能力挺身而出,依然可以做點什麼,例如找其他時機或方式給予受害者一些支持。聊聊這些真的會有幫助。在一份2018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家長向四、五年級的孩子建議在目睹霸凌事件時該怎麼做,然後再觀察這些孩子在校內遇到霸凌事件時的實際行動。在家長叮囑之下要主動關心及支持受害者的孩子,確實採取這類行動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孩子。

《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孩子犯錯怎麼教?科學大數據當你的教養神隊友》。 圖/游擊文化提供
《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孩子犯錯怎麼教?科學大數據當你的教養神隊友》。 圖/游擊文化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62.jpg

游擊文化

游擊文化是非典型的獨立出版平台,容納靈活機動的企劃、積極反叛的選材,出版各種來自群眾且走入群眾的作品,以銜接書房與街頭的距離、填補知識與行動的落差。

作者文章

我變成了長照機器人...一個「照護離職」家庭的真實故事

我變成了長照機器人...一個「照護離職」家庭的真實故事

小心養出沒有同理心的「小霸王」!家長必修的霸凌防治課

小心養出沒有同理心的「小霸王」!家長必修的霸凌防治課

長輩們的「四處走走」 為了找到社群安全感與支持

長輩們的「四處走走」 為了找到社群安全感與支持

老了等於要減少勞動?撥開刻板印象背後對死亡的恐懼

老了等於要減少勞動?撥開刻板印象背後對死亡的恐懼

最新文章

大甲—從媽祖信仰到藺草編織 女神與婦女一同書寫的女子路

大甲—從媽祖信仰到藺草編織 女神與婦女一同書寫的女子路

性騷擾也存在世代分歧?#MeToo運動如何改變女性的處境?

性騷擾也存在世代分歧?#MeToo運動如何改變女性的處境?

求助比率僅單親媽媽的1/10...單親爸爸因刻版印象 常不敢貿然求援

求助比率僅單親媽媽的1/10...單親爸爸因刻版印象 常不敢貿然求援

人工生殖法脫鉤代理孕母?修法急轉彎 醫界、同志團體也霧煞煞

人工生殖法脫鉤代理孕母?修法急轉彎 醫界、同志團體也霧煞煞

健康因素?1.5萬跨性美軍 可能於川普上任首日「被退役」

健康因素?1.5萬跨性美軍 可能於川普上任首日「被退役」

每10分鐘就有1名女性遭親友殺害...性別暴力猖獗 非洲最嚴重

每10分鐘就有1名女性遭親友殺害...性別暴力猖獗 非洲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