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暴力到隨機殺人案 為何韓國政府漠視女性暴力?

性別平等

韓國首爾江南地鐵站附近發生一起隨機殺人案,兇手犯案動機只因對方是女性,這起事件引起韓國社會不分男女對「女性之死」的關注。 圖/Shutterstock
韓國首爾江南地鐵站附近發生一起隨機殺人案,兇手犯案動機只因對方是女性,這起事件引起韓國社會不分男女對「女性之死」的關注。 圖/Shutterstock

編按:2016年,韓國首爾江南地鐵站附近發生一起隨機殺人案,兇手犯案動機只因對方是女性,這起事件引起韓國社會不分男女對「女性之死」的關注。《我只是想分手而已》作者李周娟、李禎環訪問了韓國女權運動家金洪美里,深入了解從家庭到社會,女性面臨死亡威脅,但政府卻消極處理,且至今仍沒有女性暴力的相關統計資料。

—2019年5月,您在Facebook上寫道:「不要問殺死妻子的男性『為什麼殺了她』,不要問他有沒有殺人意圖,而是採訪他對妻子家暴的實際狀況。」實在讓分析親密殺人判決書的我們深感共鳴。

要是問:「為什麼殺人?」他們的答案只有一個:「因為她不聽我的話。」基於她不替我做飯、不跟我做愛、她劈腿等與性別角色相關的脈絡,於是他們殺了人。

在這種情況下,何須再問加害人理由?但這些約會暴力、親密殺人,沒有人問為什麼那些女性非死不可,卻只一再聽到加害人的說詞。如果繼續把這些視為個人的問題,而必須解決問題、負起責任的主體不把此視為自身的職務,這些反覆的對話還要說到哪一天?

受害者逃不出家暴高牆 你我可能都是共犯

梨花女子大學韓國女性研究所教授許閔淑分析配偶殺人關係的論文中,就寫道,法官質問遭受家暴、最後憤而殺害丈夫的妻子為何不開門逃跑。法官也會問約會暴力的受害女性:「為什麼不跟那男人分手?」表示法官渾然不覺被害人面對的不是「門」而是「牆」的處境。

加害人就是把門打造成牆的人。那麼,誰該將牆打造成門呢?就是你我,就是這個社會,我們卻一再說出有助於堆疊高牆的話,就連說出這種話也可說是暴力的共犯,因為我們應該懂得選擇讓什麼樣的想法被廣傳。

對遭受親密暴力的人說:「我能為妳做些什麼?怎麼做才能幫助妳?」是很重要的。光是陪伴就能替被害人打造一扇門。目前無論是非正式或正式的支援系統卻都沒有啟動,被害人被高牆包圍,加害人的「殺人權利」卻受到保護。

我們不能把這一切視為兩個人的問題,把被害人當成傻瓜,說出「就是因為那女人太愛那男人,才無法擺脫他」,這種行為等於是在守護「殺人的權利」。

韓國政府隱匿女性死亡數字 直到「江南站隨機殺人事件」敲響警鐘

—想徹底掌握約會暴力、親密殺人的實際狀況,就必須先知道究竟有多少女性死亡。這是從韓國女性熱線開始的?

之所以會開始這項統計,是因為太生氣了。2009年我任職於韓國女性熱線時,透過媒體報導開始調查「女性被親密關係中被男性殺害的數字」。

那時我們向政府要求提出「女性在親密關係內遭殺害的統計資料」,已經要求了快10年,政府就是拿不出來,我們就帶著「好啊,那就由我們來算」的想法開始。直到現在,還是沒有官方統計資料,這已經不只是怠忽職守了,根本是在默許死亡事件發生。

不管是10年前或現在都一樣,太令人生氣了,居然這麼不把女性的死當一回事!政府等於是把親密殺人、約會暴力假定為「合理的個人理性選擇」,是「選擇的主體在談戀愛」,但我想透過統計數據來表達完全不是這樣,問題潛伏在個人與個人的權力結構內。

原本以為公布數字之後,至少有人開始關心吧,但無論死了多少女性,整個社會還是不聞不問。

直到2015年發生江南站隨機殺人事件後,大眾感到震驚,社會才開始關心起「女性之死」,這反而更教我吃驚。之前也有過仇女殺人案例,但當時多數人的反應卻是「太令人意外了」,我不禁心想,原來也會有這麼一天啊。

打破性別不對等 韓國男性首次與女性一起上街抗議

—江南站隨機殺人事件後,有什麼改變嗎?

社會從來沒有正視「約會暴力是在權力關係內發生」的問題,直到發生這起事件後,才認知到「性別化的戀愛」。男人向來以「我會保護妳」的名目,告誡女人「衣服不能穿這樣、晚上不要在外面遊蕩」並進行控制,保護成為控制的藉口。

女性本來對此毫無問題意識,直到事件發生後才意識到這樣好像不對,開始轉換了立場,提出質疑:「世界很危險,但為什麼是我要小心?」

當女性開始說「你再也不需要保護我」時,有一派男性卻生氣地說:「我們是珍惜妳們,為什麼把我們當成加害人?」也有另一派男性說:「對耶,我們為什麼要自詡為保護者?我們是夥伴,應該一起奮鬥才對。」

那些說「一起奮鬥吧」的男性,在事件發生後一起感到忿忿不平。在此之前,我從來沒見過任何男性會為了仇女殺人事件一起參加抗議遊行。那時應該是第一次。

好像也是從那之後,才開始聽到「不要按照固定的戀愛劇本去扮演性別角色」、「戀愛是夥伴關係,不是誰要保護誰」的論調,衍生出的結論就是4B(不戀愛、不做愛、不結婚、不生育)。

畢竟女性再怎麼費盡脣舌,對方也不想思考何謂平等的夥伴關係,連嘗試也不肯,才導致女性做出如此斷然的宣告,這是必然會產生的變化。

韓國政府漠視女性暴力 親密關係殺人只是私人問題嗎?

—您認為在女性開始改變的同時,男性也在改變嗎?

江南站隨機殺人事件後,好奇「女人搭計程車時真的會害怕嗎?」的男性增加了,這代表男性真的不明白女性生活的世界和自己生活的世界有何不同。他們得以面對經驗的差異,也得以與知道此差異的人對話。

當對話的經驗逐漸累積,當女性說出「我想談非保護方式的戀愛,想談不侷限於性別角色的戀愛」時,能聽懂的人也會增加吧?如今才總算可以說些什麼,才能有所理解。我認為這種形貌正在成形。

—目前整個社會正在形成這樣的氛圍,但真正需要引領「改變」的政府似乎對此沒有太大興趣。女性暴力防止基本法於2018年12月修訂,也因此有了由國家全面建構「女性暴力統計資料」的法律根據,可是至今沒有官方統計資料,根本就缺乏「意志」。

原因就在於是女性死亡、是弱者死亡。就像死了一名普通上班族,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就像朋友間有人情緒失控而殺了人,不會有人把這種事件視為結構性的問題。

國家是把「親密關係內的死亡」視為「情緒失控而發生的私人問題」。就算將「親密暴力被害人多數是女性」的統計資料擺出來,也會有一種共同情緒認為這是「私事」,不會視為共同的問題。

如果不跨越這層認知,政府就很難提出對策。拖延「女性成為被害人的暴力問題」,認為與自己無關,甚至連這是「問題」都不知道。只是發生了江南站隨機殺人事件,群眾集體發聲,才勉為其難地假裝跟上。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親密殺人,被深愛的男人殺死的女人們》。 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只是想分手而已:親密殺人,被深愛的男人殺死的女人們》。 圖/時報出版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69.png

時報出版

書之所在,心之所在;閱讀使我們持續美好著。

作者文章

烙印於文壇、政壇的女力之痕 台灣第一位女記者、女立委的傳奇故事

烙印於文壇、政壇的女力之痕 台灣第一位女記者、女立委的傳奇故事

視障者也能趴趴走!他們怎麼過馬路?導盲犬如何知道方向?

視障者也能趴趴走!他們怎麼過馬路?導盲犬如何知道方向?

從家庭暴力到隨機殺人案 為何韓國政府漠視女性暴力?

從家庭暴力到隨機殺人案 為何韓國政府漠視女性暴力?

打分數就會更努力嗎?為什麼經濟學家不建議凡事量化

打分數就會更努力嗎?為什麼經濟學家不建議凡事量化

最新文章

永遠下不了班…已婚女性平均每日無酬家務時間為4.41小時 多出男性近3小時

永遠下不了班…已婚女性平均每日無酬家務時間為4.41小時 多出男性近3小時

宇多田光新單曲觸禁忌!歌詞提及「夫妻別姓」引發日本社會論戰

宇多田光新單曲觸禁忌!歌詞提及「夫妻別姓」引發日本社會論戰

傳統習俗不合時宜了嗎?捷克復活節會用柳鞭輕打女性臀部 引發性別討論

傳統習俗不合時宜了嗎?捷克復活節會用柳鞭輕打女性臀部 引發性別討論

「你老公『同意』嗎?」 ,在台灣女人沒有生育自主權

「你老公『同意』嗎?」 ,在台灣女人沒有生育自主權

爸爸分擔育兒比率上升!新北約3成男性有申請育嬰假 創六都新高

爸爸分擔育兒比率上升!新北約3成男性有申請育嬰假 創六都新高

拒絕影像性暴力!偷拍私密影像犯罪無孔不入 統計有6.8%成人受害

拒絕影像性暴力!偷拍私密影像犯罪無孔不入 統計有6.8%成人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