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環球小姐 #真實身材 網熱議-請為真實自己驕傲

泰國和澳洲混血的安琪莉(Anchilee Scott-Kemmis)代表泰國參賽今年的環球小姐(Miss Universe)。 法新社
泰國和澳洲混血的安琪莉(Anchilee Scott-Kemmis)代表泰國參賽今年的環球小姐(Miss Universe)。 法新社

今年的泰國環球小姐安琪莉不是一般大眾印象中纖瘦的模特兒。她對身體自信健康的態度,掀起泰國社會熱烈討論「真實身材之美」,更讓許多女性願意正向看待自己的身材,為自己感到驕傲。

泰國和澳洲混血的安琪莉(Anchilee Scott-Kemmis)代表泰國參賽今年的環球小姐(Miss Universe)。今年22歲的她183公分高、71公斤重,身材凹凸有致,顛覆了大眾對模特兒一定要纖細的刻板印象。

在以色列舉行的環球小姐選拔賽日前落幕,由印度小姐奪冠,安琪莉雖然未能進入前幾名,但她自信健康的態度已經在泰國引起高度討論,由她帶起的社群媒體標籤「真實身材之美」(#RealSizeBeauty)也在泰國推特成為熱門標籤。

安琪莉賽後在臉書用英文發文表示,有時候事情無法盡如人意,可以沮喪沒關係,但她很感激也很榮幸代表泰國參賽,向世界展現真實身材之美;她接著用泰文發文,「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告訴所有女性,妳可能覺得自己不一樣,或是不符合大眾的審美觀,但妳永遠可以為自己感到驕傲。」



大批泰國網友在社群媒體支持安琪莉,許多網友感謝安琪莉讓她們更自信,更有勇氣做自己。署名Blackjack _BomShell的網友表示安琪莉鼓舞了許多女性,受到安琪莉的啟發,她更有勇氣按照自己的風格穿衣服而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

安琪莉的表現正好和近年來全球熱議的身材羞辱(Body Shaming)議題相關,外交部副發言人納塔帕努(Natapanu Nopakun)也在推特指出,很多人可能在青少年時期就面對了身材羞辱,這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

納塔帕努指出,對身體的自信和驕傲可以為每個人帶來自尊,也能帶來真正的多元,所有的身體只要是健康且快樂的,都會很美麗,經過商業化宣傳的美麗標準肯定不是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找到的。

泰國公視(Thai PBS)報導指出,長久以來泰國社會一直有著不現實的審美標準,大眾追求白皙皮膚、大眼睛、細腰和高䠷的身材,廣告中身材尺寸較大的女性就只能減重,電視劇中不符合瘦美標準的演員就只能演丑角,這樣的審美標準造成年輕女孩對自己的身體不自信,更糟的是有可能產生心理問題或是飲食失調。

報導指出,雖然正向看待身材這個議題有人討論過,但只限於小群體,且不會出現在主流媒體,直到安琪莉的出現才引起了大眾的注意,重要的是許多人因為安琪莉改變自己對身材的看法,變得更為正面,在泰國,如何正面看待身材以及接受多元標準,這股風潮肯定是一個正面的開端。

延伸閱讀

>>中國「玫瑰少年」鹿道森之死-省思官方反娘炮的事

>>你歧視嗎?我們都可能說過「包著讚美的歧視」

>>波蘭少女架「假美妝商店」 暗中拯救家暴受害者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作者文章

雪厚到直升機打滑...尼泊爾與西藏降異常大雪 聖母峰暫停開放觀光

雪厚到直升機打滑...尼泊爾與西藏降異常大雪 聖母峰暫停開放觀光

補貼是幫兇?研究:氣候變遷危及健康 政策失敗數百萬人枉死

補貼是幫兇?研究:氣候變遷危及健康 政策失敗數百萬人枉死

台灣最高峰變了...玉山快速升溫、更少寒冷 氣象署:暖化成為常態

台灣最高峰變了...玉山快速升溫、更少寒冷 氣象署:暖化成為常態

誰說農業是男人的事!為何人類開始投入農耕 甚至組成新聚落?

誰說農業是男人的事!為何人類開始投入農耕 甚至組成新聚落?

最新文章

性別戰爭的根源:J.K.羅琳事件帶你拆解複雜的性別光譜語言

性別戰爭的根源:J.K.羅琳事件帶你拆解複雜的性別光譜語言

日本解禁事後避孕藥!藥局可直接販售 台灣是否從「處方藥」降級備受關注

日本解禁事後避孕藥!藥局可直接販售 台灣是否從「處方藥」降級備受關注

凍卵費用高達3萬美元 業者推貸款、團購優惠...這場生育投資值得嗎?

凍卵費用高達3萬美元 業者推貸款、團購優惠...這場生育投資值得嗎?

科技解放悲慘婚姻?研究:超過8成凍卵女性陷「擇偶差距」

科技解放悲慘婚姻?研究:超過8成凍卵女性陷「擇偶差距」

台灣宮廟文化登國際!台灣佳麗手縫「官將首」戰袍 跨性別選美上展現陣頭魅力

台灣宮廟文化登國際!台灣佳麗手縫「官將首」戰袍 跨性別選美上展現陣頭魅力

當啦啦隊女孩成球場主角 職業賽事的「性別分工」是票房救星還是毒藥?

當啦啦隊女孩成球場主角 職業賽事的「性別分工」是票房救星還是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