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心靈燈塔說bye...只借不賣的燦爛時光書店經營10年、即將告別

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創辦人張正(右)與廖雲章。 圖/張策攝影
創辦人張正(右)與廖雲章。 圖/張策攝影

燦爛時光書店,這家位於新北中和南勢角的小書店,經營已經10年,將於今年4月熄燈。10年來,這家小小的書店以「只借不賣」獨特模式,成為東南亞新住民與移工的心靈櫥窗,也增加台灣人對異文化的交流與理解。

創辦人張正、廖雲章夫婦是國內關注東南亞議題的先鋒,開設書店出發點是希望能為在台工作的東南亞移工創造一個能擁抱自己文化的空間,讓他們在異鄉找到情感的慰藉與自由。張正回憶起曾有一名印尼看護說「閱讀讓我自由」,這句話讓他深受感動,也堅定他守好這家書店的決心。

燦爛時光書店的書籍大多來自善心捐贈,10年前由天下雜誌發起的「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運動,是書店書籍的源頭。

這些書籍讓外籍移工在人生不熟的環境,可撫慰鄉愁,也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盞燈塔。

廖雲章談到,書店陳設、設計充滿東南亞文化元素,牆上的潑水節圖畫,是因為當年是在潑水節開幕的,潑水節也是東南亞很重要節日。大象噴水噴出東南亞各國的國旗,象徵著書店向東南亞文化致敬。而另一側的雨林,張正表示,這是希望大家能想像自己是在東南亞雨林中讀東南亞書籍。

張正提到,燦爛時光二樓設有一個演講空間,每年會舉辦約300場各式演講,內容涵蓋東南亞文化、語言學習,還有古埃及等多元主題。演講入場費通常是100至200元,親民價格讓更多人能夠輕鬆參與,並從中獲得啟發。

這些活動不僅讓燦爛時光書店成為知識的聚集地,更成為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張正說,儘管書店即將熄燈,但十年累積的影響與養分,將深深烙印在參與者心中。

燦爛時光員工謝發頲分享到,工作中最印象深刻的是與客人之間的交流,有些客人進店裡並非為了借書,而是希望與店員聊天、交朋友,這裡不僅是借書的地方,更是心靈的寄託。

前員工阿助笑稱,剛加入團隊時,以為老闆只是燃燒愛心在經營書店,後來才發現,老闆其實是在燃燒時間、金錢,甚至是燃燒生命。儘管薪水不高,他從未抱怨,「因為我看見了老闆無私的奉獻,理解到什麼是堅持與投入」。

就讀台大生態演化研究所的林姓女子表示,她是去年聽了日本學者談論印尼移工議題的演講後,才開始到燦爛時光看書,也在去年開始學習印尼文,得知書店要退場的消息,內心有些不捨。

張正說,經過多年努力與倡議,現在台灣各大圖書館都已開始加入東南亞書籍,象徵著台灣社會對東南亞文化的重視與支持,讓他感到無比欣慰,「燦爛時光書店的使命已經完成」,讓無數移工與新住民在異國仍可接觸家鄉文化,雖然實體書店將結束營業,但這些文化種子會繼續在台灣各角落生根發芽。

張正預告,燦爛時光團隊未來將於每周日下午2時至6時,在台北車站大廳擺攤提供免費借書服務,希望這些書籍能繼續流動,讓更多人從中受益,透過文字的力量,照亮更多離鄉遊子的心。

二樓為演講空間,張正表示這十年間大大小小已辦了數千場演講。 圖/張策攝影
二樓為演講空間,張正表示這十年間大大小小已辦了數千場演講。 圖/張策攝影

燦爛時光書店將於四月熄燈。 圖/張策攝影
燦爛時光書店將於四月熄燈。 圖/張策攝影

二樓為演講空間,張正表示這十年間大大小小已辦了數千場演講。 圖/張策攝影
二樓為演講空間,張正表示這十年間大大小小已辦了數千場演講。 圖/張策攝影

小小的空間乘載了許許多多溫馨的故事。 圖/張策攝影
小小的空間乘載了許許多多溫馨的故事。 圖/張策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力拚本土碳匯示範場域!屏東推人工林碳匯專案、打造森林碳權品牌

力拚本土碳匯示範場域!屏東推人工林碳匯專案、打造森林碳權品牌

停擺氣候研究!川普政府擬砍海洋大氣總署預算、裁氣候研究部門

停擺氣候研究!川普政府擬砍海洋大氣總署預算、裁氣候研究部門

連續2年暫停捕鯨!冰島因景氣不佳 表示暫停夏季捕鯨季

連續2年暫停捕鯨!冰島因景氣不佳 表示暫停夏季捕鯨季

最新文章

拾荒者處理全台近1成回收量...付出卻遠高於收入 陷入又老又窮困境

拾荒者處理全台近1成回收量...付出卻遠高於收入 陷入又老又窮困境

能源弱勢壓力好大...尤其是夏季電價期間 56.9%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超10%

能源弱勢壓力好大...尤其是夏季電價期間 56.9%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超10%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