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視障者過馬路好危險!導盲行穿線設置少、缺乏行人按鈕、定位點設置不清

減少不平等

導盲行穿線為3條平行白色實線,寬度5公分、間隔5公分,厚度0.4至0.6公分,需銜接人行道,對準人行道的定位磚(導盲磚)位置,高雄市目前有20處路口設置。 圖/宋原彰攝影
導盲行穿線為3條平行白色實線,寬度5公分、間隔5公分,厚度0.4至0.6公分,需銜接人行道,對準人行道的定位磚(導盲磚)位置,高雄市目前有20處路口設置。 圖/宋原彰攝影

高雄視障者超過6千人,但全市大型路口僅有20處設置「導盲型行穿線」,視障團體認為設置率太少,許多視障者根本不知道此裝置,在大型路口若無法辨識車流聲,只能利用標線穿過路口;交通局表示,導盲行穿線必須銜接人行道並對準定位磚(導盲磚),近年搭配人行環境改善工程,在設置新定位磚時一併設置,今年預計再增設10處。

根據衛生福利部全國身心障礙人數統計資料,高雄市今年截至6月視障者6686人,另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視障者有通行需求且穿越距離較長或斜交路口,需在行人穿越線上劃設視障引導標線,線型為3條平行白色實線,寬度5公分、間隔5公分,厚度0.4至0.6公分,需銜接人行道,對準人行道的定位磚(導盲磚)位置。

高市交通局雖每年與視障團體開會溝通導盲設施需求,並在醫院、學校、大眾運輸場站應優先劃設,但目前全市僅20處設置「導盲型行穿線」,相較北市38處、新北45處、台中35處仍有差距;高雄市視障關懷發展協會表示,全市導盲型行穿線設置量太少,平常在路口根本找不到,也無從得知是否真的對視障者有助益。

愛盲基金會表示,高雄許多大型多線道路口對視障著不友善,導盲型行穿線數量少,更缺乏有聲行人號誌按鈕,建議劃設標線時要有視障「通用設計」,不用另行塗銷原本標線再加設,全市舊有人行道的路口定位點設置不清,常導致視障者不清楚即將穿過馬路,要求定位點應加如實設置,才能確保視障者安全穿過馬路。

目前六都新設人行道已不再設置引導型「導盲磚」,工務局改為在路段中的做整齊邊界線和路口定位,交通局則依照路口定位設置導盲型行穿線;交通局表示,高市近年搭配人行環境改善工程,在設置新定位磚時一併設置,如十全/自由、博愛/忠言、左營大路客運站前、華夏路、正義路、南京路等,約計20處已完成,今年預計再增設10處以上。

導盲行穿線為3條平行白色實線,寬度5公分、間隔5公分,厚度0.4至0.6公分,需銜接人行道,對準人行道的定位磚(導盲磚)位置,高雄市目前有20處路口設置。 圖/宋原彰攝影
導盲行穿線為3條平行白色實線,寬度5公分、間隔5公分,厚度0.4至0.6公分,需銜接人行道,對準人行道的定位磚(導盲磚)位置,高雄市目前有20處路口設置。 圖/宋原彰攝影

導盲行穿線為3條平行白色實線,寬度5公分、間隔5公分,厚度0.4至0.6公分,需銜接人行道,對準人行道的定位磚(導盲磚)位置,高雄市目前有20處路口設置。 圖/宋原彰攝影
導盲行穿線為3條平行白色實線,寬度5公分、間隔5公分,厚度0.4至0.6公分,需銜接人行道,對準人行道的定位磚(導盲磚)位置,高雄市目前有20處路口設置。 圖/宋原彰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結不出果...越南榴槤結果期遇氣候異常 農民估計產量減3成

結不出果...越南榴槤結果期遇氣候異常 農民估計產量減3成

生態浩劫!全球83.7%珊瑚礁陷白化危機 部分極端區域物種恐全數消失

生態浩劫!全球83.7%珊瑚礁陷白化危機 部分極端區域物種恐全數消失

台灣黑熊最南紀錄!現蹤台東大武山區 海拔僅約119公尺

台灣黑熊最南紀錄!現蹤台東大武山區 海拔僅約119公尺

燒毀4.5公頃芒草、箭竹...陽明山火燒山完全復原需1年 財損估180萬

燒毀4.5公頃芒草、箭竹...陽明山火燒山完全復原需1年 財損估180萬

最新文章

兒童早療變晚療...17處偏遠地區無篩檢院所 全國兒童篩檢僅46.2%

兒童早療變晚療...17處偏遠地區無篩檢院所 全國兒童篩檢僅46.2%

體驗拾荒者勞動日常!「拾習生計畫」實作撿回收 翻轉刻板印象、汙名化

體驗拾荒者勞動日常!「拾習生計畫」實作撿回收 翻轉刻板印象、汙名化

拾荒者處理全台近1成回收量...付出卻遠高於收入 陷入又老又窮困境

拾荒者處理全台近1成回收量...付出卻遠高於收入 陷入又老又窮困境

能源弱勢壓力好大...尤其是夏季電價期間 56.9%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超10%

能源弱勢壓力好大...尤其是夏季電價期間 56.9%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超10%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