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地址怎麼找工作?社企給無家者一個「虛擬地址」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無貧窮

一個地址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一個實體地點,更是用來識別身分的重要證明。無家者因為沒有地址,他們常被各式公共及私營服務拒於門外——不能開銀行帳戶、難以應徵工作、無法取得駕照、甚至不能看醫生。

不僅如此,英國非營利組織 Citizens Advice 發現,無家者因缺少地址,有更大機會錯過重要來信,進而導致他們的補貼被終止、遭逮捕或錯過入住社會住宅的資格。

因此,英國社會企業 ProxyAddress 提出「虛擬地址」作為解方,助無家者得以取得必要的公共服務,甚至有望讓他們脫離無家困境。

一個地址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一個實體地點,更是用來識別身分的重要證明。 圖/ProxyAddress
一個地址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一個實體地點,更是用來識別身分的重要證明。 圖/ProxyAddress

ProxyAddress 跟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等各方利害關係人合作,做法是「複製」現有住家的地址,在屋主的同意下,免費提供給無家者使用。可供使用的地址來源包括議會、住宅組織、地產商、私人捐贈以及超過 22 萬間長期閒置的空屋。

ProxyAddress 於官網說明道,可以把這個虛擬地址視為一組代號,無家者可運用這組代號指定郵件收貨地址,例如庇護所或郵局;亦可使用這組代號申請借書證、銀行帳戶等公共服務。

除此之外,考量到無家者時常搬遷,ProxyAddress 讓他們透過手機 app、簡訊,或到圖書館使用電腦網路,就可以更改該組代號代表的收件地址。

這樣的服務對提供地址的屋主會有什麼影響嗎?可以想像成,原地址的屋主也擁有一組獨一無二的代號,與無家者獲得的代號不同,因此不會影響地址擁有者原本的使用情境。

ProxyAddress 創辦人 Chris Hildrey 表示:「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人應該被丟下。在 COVID-19 疫情中,這個行動已經開始幫助無家者,替他們帶來一線希望。在可以提供穩定住宅與全面支持給所有需要的人之前,我們必須尋求創意的方法,幫助那些已經困在危機中的人。」

目前,該計畫在倫敦試行,已幫助多位街友慢慢脫離困境。

51 歲的 Gary Bester 在 ProxyAddress 的幫助下,已在南倫敦找到臨時住所。Bester 提及,他從南非抵達英國後,一直沒有穩定的住所和地址,因此難以取得必要服務,也找不到工作。因為該計畫,他終於找到一個為期 6 星期的臨時工作,接著更找到銷售經理的職位。

而一位名叫 Andrew 的男子,在疫情中被房東趕出租屋。「我沒有其他認識的人,沒有地址就好像我是隱形人一樣,我不被我想去的場所認可。場所人員會不知道該拿你怎麼辦,你只是想求助,但他們卻說『你要有地址』。」Andrew 表示,「ProxyAddress 這個想法很棒,它幫助了許多像我一樣的人。擁有一個可以冠上自己名字的東西——就算那並不是實際的地點——也讓人感覺正走向正軌。」

ProxyAddress 創辦人 Chris Hildrey 表示,在尋求更全面解決無家者問題前,虛擬地址是一個創意的過渡方法。 圖/ProxyAddress
ProxyAddress 創辦人 Chris Hildrey 表示,在尋求更全面解決無家者問題前,虛擬地址是一個創意的過渡方法。 圖/ProxyAddress

根據 BBC 4 月報導,已經有 20 位無家者取得虛擬地址。如果一切順利,ProxyAddress 期望把服務拓展到更多地區。

欲使用這項服務,無家者不需支付任何費用。那 ProxyAddress 的收入從何而來?據官網顯示,其收入來自於與議會合作,透過此服務能協助議會履行英國「減少無家可歸者法案(Homelessness Reduction Act)」的法律義務。實際上,一位在街上流浪的無家者,每年都會花費 2-3 萬英鎊的公帑,而 ProxyAddress 的服務有助議會更高效地使用資源。

在 ProxyAddress 發起的民調中,有 1/3 的填答者表示,他們願意把自己的地址捐出來幫助有需要的人。ProxyAddress 高興地發現,願意貢獻地址的人數,已超過英國的無家者人數。

除了 ProxyAddress,其他地方也出現類似的計畫。在雪梨,由慈善機構引介,郵政服務提供一個可以使用 12 個月的免費郵箱;2019 年,愛爾蘭推出一項名為 Address Point 的服務,讓無家者可以使用帶有相片的身分證到郵局領取信件。

對於無家者議題來說,ProxyAddress 並非一個根本性的解決方案。身為一名建築師,ProxyAddress 創辦人 Hildrey 認為,最終的解決方案應是建造充足的社會住宅。但建房子或制定相關政策,都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一個虛擬地址,便能立即成為改善無家者生存困境的好幫手。

本文轉載自《社企流》(原文標題:英國社企提供「虛擬地址」,助無家者應徵工作、開立銀行帳戶)。

參考資料

>>England: Pilot scheme offers proxy address to people who are homeless(Scottish Housing News)

>>'Having an address got me a job when I was homeless'(BBC)

>>ProxyAddress

延伸閱讀

>>父歿母病,19歲少女打工養家-「我哪還有理想…」

>>中年了...為了活下去,你願意住進車子裡嗎?

>>浪子回頭成街友的祝福——青年理髮師全台義剪,為生活迷失者找回自信笑容

>>看見被遺忘的女性無家者——人生百味朱冠蓁:從共食到找回安全感,讓人不再從隙縫中掉出來

>>從無人搭話的街友,到人人稱讚的社區大廚——她用料理重建自信,溫暖鄰里的胃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最新文章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監獄超收已成常態...2坪監舍擠10人 吃藥才睡得著

監獄超收已成常態...2坪監舍擠10人 吃藥才睡得著

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

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