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虐童悲劇不再 終結「小爸媽」的惡性循環

讓孩子快樂長大事每個人責無旁貸的事,年輕父母的親職教育需要民間與政府齊心協力。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讓孩子快樂長大事每個人責無旁貸的事,年輕父母的親職教育需要民間與政府齊心協力。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虐童致死事件頻傳,根據衛福部研究指出,「小爸媽」是主要施虐者,而6歲以下幼兒是高危險族群。既然研究已經示警,為了保護更多孩子,預防工作就要對症下藥,我認為,推動「親職教育」是一帖治本的藥方。

至善從事台灣原住民兒少發展工作超過21年了,尤其我們的服務地區是在原鄉中的偏鄉,長期以來,我們便一直在面對「小爸媽」這個問題。很常見的狀況是,一個我們從學齡前就開始陪伴的孩子,好不容易國中畢業了,有一天,他/她就突然和社工失聯,再聯繫上,不是結婚就是懷孕了,人生從此拐了彎。

年紀輕輕當了爸媽,有了另一個角色叫做父親和母親,但內心還是住了一個孩子,有人可以把新角色扮演好,有人應付不來,壓力很大,當壓力需要出口時,又缺少支持網絡,孩子就容易成為出氣筒,造成憾事。

20年的經驗讓我們看到,當孩子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長大,很容易複製父母的生命經驗,不是只有小爸媽,還有小阿嬤、小阿祖,一代接一代,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這幾年來,至善開始在推動親職教育,針對2~6歲孩子的家庭,在既有服務計畫中,創造空間和機會,把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可能是父母、爺爺奶奶等)拉進來,也變成我們的服務對象。

至善「陪你長大計畫」在新竹尖石、五峰原鄉進行婦女培力方案,為媽媽提供育兒知能。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至善「陪你長大計畫」在新竹尖石、五峰原鄉進行婦女培力方案,為媽媽提供育兒知能。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往年,我們在部落設立「幼兒照顧中心」,現在於馬里光部落也成立了一間部落互助教保中心,一路走來,我們培訓在地婦女成為園長或是教保員,為她們辦理保母培訓課程、教她們如何給孩子說故事,帶她們如何和孩子玩玩具;另外,組織家長團體,讓她們有機會聚在一起聊天、談心。

2018年底,我們剛剛啟動「行動幼兒園」方案,表面上是透過一台車,載著教保資源進入孩子的家,但背後是培力了10餘個部落婦女,透過兼職的方式,讓婦女一方面共同照顧孩子,另一方面是這台車也為婦女提供喘息服務,社工則從活動中發現與關懷脆弱家庭,在孩子有狀況前就因應。

這個月,我們在原鄉部落還啟動安心媽媽車的計畫,將親職教育提前到「負1歲」,就是從婦女懷孕期間就介入。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你可能會好奇,「父母陪孩子玩還需要人家教嗎?」是的,這真的是一門學問,因為從中我們會獲得幼兒發展的知識與應對的能力,觀察孩子的需要,陪伴他們成長,過程中父母獲得了支持,情緒也有了出口。

少子化時代,孩子的量少了,成長的質就要提升。親職教育不只是父母的事,還需要社區和政府加入,養一個孩子,是需要整村子一起加入,政府則不只是社家署(社政)的責任,教育部門、衛生部門(衛政),甚至是經濟部門,都責無旁貸了。

這帖藥方不是特效藥,它需要一個世代的時間來修復、驗證,短期間內修法加重刑責處罰施虐者獲得表面正義,固然大快人心,但這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反之,社會應該同理小爸媽,台灣還有多少角落、有多少小爸媽和孩子需要幫助,我們應該有所覺悟,親職教育是長期作戰的希望工程。

家長可以從陪伴孩子一起玩遊戲、玩玩具過程中認識孩子的發展。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家長可以從陪伴孩子一起玩遊戲、玩玩具過程中認識孩子的發展。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親職教育的第一步是把照顧者拉近孩子,圖為至善汐止照顧據點從事親職活動的畫面。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親職教育的第一步是把照顧者拉近孩子,圖為至善汐止照顧據點從事親職活動的畫面。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如何帶孩子是一門需要學習並親手操作的課程,圖為至善為部落婦女提供保母訓練課程。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如何帶孩子是一門需要學習並親手操作的課程,圖為至善為部落婦女提供保母訓練課程。圖/至善基金會提供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最新文章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年輕街友有家歸不得、困在心裡的牢籠 這個「社會」憑什麼淘汰他們?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發生社會悲劇,是社工的責任嗎?撕下標籤,社工也是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台灣戒護比遠超美日韓...監獄超收危機 夜班管理員1人要管300人

監獄超收已成常態...2坪監舍擠10人 吃藥才睡得著

監獄超收已成常態...2坪監舍擠10人 吃藥才睡得著

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

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