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診如賭命!面對急難救助 偏鄉醫療怎因應?
由於事故地點在宜蘭蘇澳,距離宜蘭市區醫院不遠,讓大量傷患能夠及時被送達醫院救治;對此已有人指出,若事故發生在花蓮光復,後果恐不堪設想。由於花蓮與台東幅員遼闊,行政區域範圍狹長,從北到南的醫院數量卻屈指可數,顯見台灣醫療資源分配極端不均。
《聯合報》調查團隊曾在今年年初製作〈地圖看台灣醫療資源〉數位專題,以動態圖表清楚呈現台灣醫療資源分配的情況,帶大家一同思考偏鄉基礎醫療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嚴重,但是從政府官方數據卻無法看出急迫性。根據衛福部醫療服務量統計資料,嘉義市醫療資源最充足,其次是花蓮縣和台北市。
花蓮縣贏過都會區讓人詫異,《聯合報》團隊諮詢專家、偏鄉醫生,撈出大量官方數據並且比對地圖,發現花蓮部分鄉鎮醫療資源嚴重不均,居民要找到醫生、藥局,難如登天。更多縣市期待臨終最後一哩路能好好走,安寧資源卻像沙漠般匱乏。
偏鄉老年人口多,他們繳一樣的健保費卻無法享有相同的醫療資源。要滿足偏鄉醫療需求,需要的或許不是大醫院,而是能就近領藥、生病時有地方求助的安心所在。
政府說醫療資源充足,你相信嗎?
探討醫療資源分布的區域差異時,不能只看病床數、醫事人員數,這樣的計算方式是假設區域內的人口和醫療機構是平均分布,但事實上醫療機構根本分布不均。《聯合報》團隊透過數據清洗,並且結合地圖畫出全國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位置,圖中可清楚發現,大型醫療院所多集中在北部和西部,東部較少,顯示全國醫療資源分布落差,進一步觀察,每一個縣市也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情況。
比如被衛福部稱為醫療資源豐沛的花蓮縣,主因人口較少,平均下來每萬人病床數可高達132床、醫事人員數130人,在全國名列前茅。但透過地圖就能清楚看到官方數據陷阱,花蓮縣地廣、醫院數少,且三家大型醫院都集中花蓮市,花蓮中南區偏鄉民眾就醫極度不便。
以花蓮熱門景點六十石山為例,其位在花蓮縣最南邊的富里鄉,因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當地民眾若要看慢性病、做檢查,只能跑大醫院。我們利用Google map路線規劃功能試算,當地到縣內三家大型醫院的行車時間,最短車程得花上2小時17分,才能抵達花蓮市區的門諾醫院。
偏鄉多老人家,普遍沒有交通工具,搭計程車到大醫院來回車資至少上千元;若搭公車,等車、換車得花上一整天。對偏鄉老人來說,就醫可謂是一條漫漫長路。
後山醫療不均問題,花東縣市居民點滴在心頭。台東金城武樹是許多遊客造訪的熱門景點,位於好山好水的池上鄉,但這裡的長輩生活可能不像風景如此美好,翻山越嶺看病是他們的日常。
台東縣只有一家區域醫院馬偕台東分院,位於台東市,池上鄉居民若要就醫,最短車程得花上1小時11分。台東縣衛生局指出,台東每萬人平均病床數雖只略低於全國平均值,但若分別看台東縣內四個次醫療區(數個鄰近鄉鎮為一次醫療區),台東區只有42床,關山、成功區都不到10床,大武區更慘,掛鴨蛋。
根據衛福部數據,屏東縣的醫療資源與全國平均相近。但把數據放到地圖上便一目瞭然,屏東縣醫療資源多集中在屏東市,南北狹長的地理位置,南端的恆春半島包含恆春鎮、車城、滿州、牡丹鄉,居民就醫極度不便。
以恆春鎮的墾丁大街為例,這裡的居民要到大醫院看病,最短得花上1小時26分鐘車程。
反觀台北市,醫療資源豐沛,市區內有20家大型醫院,就醫可近性高。若以一位大安區居民為例,最短只需要6分鐘,便可抵達鄰近的台大醫院,與偏鄉居民就醫時間形成極大落差。
52鄉鎮沒健保藥局 37萬人受影響
食藥署2017年9月曾公布,「全國健保特約藥局數量已達到6000家以上,藥局密度甚至高於我們日常生活常光顧的便利商店。」但食藥署沒說的是,即使藥局密度如此高,全國仍有52個鄉鎮市區連一家健保藥局都沒有,估計36.8萬人受影響。
慢性病患者可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到附近的健保特約藥局領藥,就可免跑醫院排隊掛號、批價,但沒有健保藥局的地區多位於人口密度低的偏鄉及山區,這裡的居民必須跨區領藥,他們雖然繳納相同的健保費,卻無法享受同等的醫療資源。
15個超高齡鄉鎮 領藥難上加難
進一步分析這52個沒有健保藥局的鄉鎮市區,其中有15個是「超高齡鄉鎮」。而老年人口中,高達8成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疾病,他們必須定期領藥,是最需要健保藥局的族群。
包括新北市坪林、平溪、貢寮,新竹縣橫山、峨眉,苗栗縣三灣、獅潭,南投縣鹿谷、中寮,台南市南化、龍崎,高雄市田寮,花蓮縣豐濱、富里,台東縣東河都是零健保藥局。這裡的老人家怎麼辦?
141鄉鎮缺緊急醫療資源 轉診像賭命
2017年11月底,苗栗縣公館一名張姓村長的兒子急病,輾轉苗栗、新竹、台北醫院急救,5天後回天乏術,此事件凸顯苗栗緊急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根據衛福部公布「緊急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轉換成鄉鎮市區於地圖上表示,全國有141個鄉鎮市區缺乏緊急醫療資源,居民一旦發生突發中風、心肌梗塞、重大外傷等急重症,只能轉送其他地區,可能因此錯失黃金搶救時間,有些人甚至途中就不幸死亡,轉診幾乎變成在賭命。
衛福部:將加強偏鄉基礎醫療照顧
針對醫療不均問題,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醫療資源不均是必然,因為醫院經營有固定成本,但他曾在屏東擔任過衛生局長,深知偏鄉醫療的問題,「偏鄉醫療強度不足,明顯跟都會相比有差距。」尤其是重急症、慢性病,以及急難災害的醫療能力都需要檢討改善。
他強調現下會先盤點各縣市的醫院功能,衛福部仍期待各縣市的當地醫院有一級醫院的能力,此外部分縣市因幅員遼闊,導致基礎醫療照顧能量不足,並且後送機制也有待重整改善。
薛瑞元表示,2018年會著重加強基礎醫療照顧,包括建立醫療人員派出模式,「老人、病人無法出門,我們醫院派人出去,這些在原鄉行之多年,非原鄉也要建立這種模式。」
此外,許多偏鄉人口老化,部分鄉鎮老年人口占比達20%以上,有領藥看病的需求。因此,他表示要強化前端預防工作,包括定期檢查、了解老人的服藥狀況等,避免老人家慢性病急性發作,2018年將在部分偏鄉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