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揭露女童被家暴 導師否認言語霸凌
台北市某公立國小傳出有2年級女童被列為家暴高風險個案,導師卻在班上公開描述女童家庭情況,有同班同學家長憂心導師處理不當,可能帶給女童二度傷害,投訴該師,校方允諾勸導,也派員入班觀課輔導。
本報接獲家長投訴,一對雙胞胎姊妹疑因父母過度管教,去年底已通報為高風險家庭。今年3月中,雙胞胎姊姊帶傷到校,導師寫聯絡簿和父母溝通,卻發現整頁不翼而飛,懷疑父母撕毀聯絡簿。
事後,導師趁姊姊離班接受輔導時,向全班描述雙胞胎經歷、父母撕毀聯絡簿等,要孩子受暴時主動向老師求援,當時雙胞胎妹妹就坐在教室前排。
投訴家長聽小孩轉述後,雖認為老師立意良善,做法卻不恰當。家長表示,孩子還見導師拉扯雙胞胎姊姊的口罩至鬆緊帶脫落、威脅不脫掉口罩作品就算零分等,他向學校反映,校方允諾勸導。
不過,投訴家長又聽孩子說,老師在班上公開數落妹妹,說是妹妹害姊姊被打。他打1999市民當家熱線投訴到教育局,盼積極介入調查,但教育局僅致電學校了解,不久他就收到回覆,案件已處理完成。
導師否認有言語霸凌、拉扯,表示只是要觀察傷勢,卻被誤認拉扯,當眾數落妹妹也是誤會,是私下告訴妹妹以後有什麼事跟老師講就好,卻被扭曲,「還滿受傷的」。
學校表示,會加強輔導導師的兒少保護知能,但許多投訴訊息都是孩子轉述,和導師說法有很大落差,該師教學認真,應是親師溝通不良,願協助改進。教育局則說,該師有改進空間,但不致使受暴孩子困擾,必要時會介入釐清事實。
投訴家長質疑,未實際調查就定調是「親師溝通不良」冷處理,令人憂心。校方後續提出多項措施,包括安排行政人員入班觀課、提升高關懷學生輔導等。
專家怎麼說
北市府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主任陳淑娟表示,家防宣導通常會用故事或不具名為例,對低、中、高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敘述語言和教材也不同,如要用真實案例機會教育,也要隱匿小朋友個資。
雖然校方說女童事後未表達傷心的情緒,但靖娟兒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這階段的孩子不見得能精準表達內心受傷,也需在班上發展歸屬感,如受家暴又被當眾揭露,怕會感到自卑,覺得格格不入。
「孩子在家中受暴,只能求助老師。」林月琴說,老師應是最親密的支持者,應私下多關懷。如學童疑被不當對待、遭言語霸凌,學校、教育局更應以公權力介入輔導、調查,言語霸凌有時比體罰更傷害小孩。
家長投訴1999,按研考會的投訴處理流程,局處收到投訴案後,6天內回覆告知處理進度,6天後要開會、調查,後續還需補充回覆;如陳情人不滿處理結果,應再走一次流程。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說,民眾投訴後常發現教育局和學校調查不出什麼,這是因為「處理問題的人」跟「出現問題的人」是同一個體制,太封閉了。
馮表示,例如這件投訴案,校方最初就定調為「親師溝通」,但家長不願淡化問題,憤而投訴,學校就推說是「親師溝通不良」;馮喬蘭說,一般想在教育體制內深入調查相當困難,只能靠外界試圖追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