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下課後的第二個家!聯電課輔中心:播撒希望種子讓更多希望發生

「老師好、同學好,我來上課了!」放學後孩子們有說有笑,背著書包陸續抵達課輔班。在這裡,他們有老師與同學的陪伴,可以一起完成作業、填飽肚子,探索各式各樣的有趣課程。

從2005年至今,聯電課輔中心陪伴超過9500名來自單親、新住民、隔代教養、弱勢家庭的孩童,提供家庭與學校之外的溫暖和希望。

播撒希望種子 讓教育機會均等成真

國小到國中是孩童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所獲得的學習經驗,對於塑造未來至關重要。

看見孩子的需要,聯華電子2005年起推動「播撒希望種子—弱勢家庭學童教育協助計劃」,由聯電科技文教基金會在新竹、臺南成立課輔中心,透過教育關懷、生命教育、閱讀推廣等多樣化教育課程,進行一系列的扎根培育活動,深入挖掘孩童們的內在潛能。

聯電課輔老師帶來生動有趣的課程,小朋友迫不及待上課。 圖/張皓婷 攝影
聯電課輔老師帶來生動有趣的課程,小朋友迫不及待上課。 圖/張皓婷 攝影

聯電的課輔計畫,不僅幫助了小學生,同時也讓大學生開始服務學習的工作。位於新竹市的聯電聖心課輔中心與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連結,邀請熱心公益的大學生擔任志工,帶給孩子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引領孩子進入閱讀、數學、英語、藝術、戲劇的世界,接觸平常較少涉略的領域,邊玩邊學開拓視野。

而進入課輔班的條件很簡單,只要家庭有需求,不需要提交任何證明,透過學校、社會局或直接聯繫,就能入班上課。不過,聯電科技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何蕙萍強調,「我們透過對話讓孩子了解,來到課輔班的目的不為他人,而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這裡提供志工及課輔資源,協助學生完成自己的功課,由於是免費的課輔,可以為家長省去一筆負擔,但要不要加入課輔班,決定權在學生本人,並需遵守相關規定,態度是課輔班最堅守的原則。

聯電科技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何蕙萍。 圖/張皓婷 攝影
聯電科技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何蕙萍。 圖/張皓婷 攝影

在陪伴下成長茁壯 成為服務他人的大樹

當然,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何況是照顧一群特別的孩子。何蕙萍經理坦言,「因為不同的個案,這幾年我們就跑了好幾次警局,也看見真實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性」。有些學生因為家庭的狀況,心情悶悶不樂,課輔老師都會主動關心,與學校教師密切合作、親自拜訪住處,進一步了解他們家庭的需求,以長時間的陪伴化解孩子的煩惱,並媒合社會不同資源,加強「家」韌性。

光陰似箭,播撒希望種子20年過去,曾經懵懵懂懂的小樹一個個長大,成為資訊工程師、兒福社工、國小代理教師,雖然身處不同的行業,但始終以一顆感恩的心回饋社會,這是他們在課輔班學到一生受用的價值。

「現在回頭看,小時候在課輔班的日子,有大哥哥、大姐姐這些老師陪著我,或多或少有影響自己。」畢業校友葉祐慈開心地說,大學選擇社工學系,出社會到非營利組織服務,也許正是內心的聲音默默呼喚她,去幫助跟自己成長背景相似的孩子,看著他們平安長大。

連結大學成立臺南基地 培育優秀師資

以師資培育起家的臺南大學,2006年即加入計畫行列,開始與聯電基金會的共同協力成立課輔基地。南大校長陳惠萍特別感謝聯電,雙方聯手推動「師資生圓夢計畫」,結合校內外資源,目前已輔導750名師資生考上正式教師,為教育第一線注入優秀新血。

國立臺南大學校長陳惠萍感謝聯電的長期支持。 圖/陳駿僑 攝影
國立臺南大學校長陳惠萍感謝聯電的長期支持。 圖/陳駿僑 攝影

在臺南大學聯電課輔班,由奶奶撫養長大的畢業校友董宗翰分享,國小二年級的時候來課輔班很不適應,心裡忍不住抱怨「鄰居小孩放學都能回家玩,為什麼我要來念書」,直到六年級遇見亦師亦友的康康老師,手把手帶著他解決課業與生活上的種種問題。

起初的不理解,最後化為感謝,董宗翰漸漸體會家人當初的用意,讓他在聯電的資助下獲得更多教育資源,現在已成為國小教師的他,也在教育路上實現「助人」的能力,更相信學生只要專心讀書,未來就有機會翻轉全家人的境遇。

畢業校友抽空回到聯電課輔中心,一邊翻閱老照片,一邊回憶童年的快樂時光。 圖/陳駿僑 攝影
畢業校友抽空回到聯電課輔中心,一邊翻閱老照片,一邊回憶童年的快樂時光。 圖/陳駿僑 攝影

大眾的暖心支持 促進社會更美好

一點一滴,在臺南、新竹的公益服務量能已為聯電課輔中心建立一個共善的平台,有社會志工、企業志工、大學志工、專任助理與課輔老師的努力,以及各方人士、家長一路以來的暖心支持,才能成就此時此刻的美好成果,為孩童成功搭起「第二個家」。

「看見一個又一個孩子在眼前長大,在各個不同領域實現夢想,這就是陪伴的力量吧!」何蕙萍經理說。

聯電聖心課輔中心大門旁,多年前小朋友與聯電志工一同種下的樹苗,如今長成枝葉扶疏的大樹,彷彿大自然也在倡議,「播撒希望種子,就有更多希望發生」。

播撒希望種子,就有更多希望發生。 圖/張皓婷 攝影
播撒希望種子,就有更多希望發生。 圖/張皓婷 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碳交所上架首個藍碳專案 截至5月售出超過10萬噸國際碳權

碳交所上架首個藍碳專案 截至5月售出超過10萬噸國際碳權

各國承諾:「2030再生能源容量增2倍」但進度不如預期

各國承諾:「2030再生能源容量增2倍」但進度不如預期

影響力養成 從購買非籠飼雞蛋開始

影響力養成 從購買非籠飼雞蛋開始

台中南勢部落成立黑熊巡守隊 相機架設3個月拍下驚喜畫面

台中南勢部落成立黑熊巡守隊 相機架設3個月拍下驚喜畫面

最新文章

馬祖店家打造學童「課後圖書室」 讀書1小時還可集點兌獎

馬祖店家打造學童「課後圖書室」 讀書1小時還可集點兌獎

培育偏鄉數位人才!中保科技打造全民智慧城市 共創永續綠生活

培育偏鄉數位人才!中保科技打造全民智慧城市 共創永續綠生活

不只醫病也醫心!馬光中醫的「幸福接力賽」 補給偏鄉永續健康生活力

不只醫病也醫心!馬光中醫的「幸福接力賽」 補給偏鄉永續健康生活力

開拓未來續航力 博幼基金會與滙豐台灣幫偏鄉孩子點一盞燈

開拓未來續航力 博幼基金會與滙豐台灣幫偏鄉孩子點一盞燈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

永續小學堂跨世代協作!百貨改裝建材轉生偏鄉小學永續圖書室

永續小學堂跨世代協作!百貨改裝建材轉生偏鄉小學永續圖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