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野到文創:花蓮「女仕女事」田裡復育苧麻、重振部落編織工藝
位在花蓮的溪口部落的女仕女事工紡,一進門就能看到工作夥伴正在用線編織成織帶,而這些線都是利用植物「苧麻」的纖維製作的。回到家鄉的Ahi與夥伴O’ol要一起利用休耕的農地來復育苧麻,並利用「刮麻取纖」的方式將線處理後,再經由草木染上色,編織成織帶、桌巾等文創商品。他們也設計了體驗活動,讓大家可以DIY織布也能親自種植苧麻。除了能增加額外的經費,也帶動了部落的觀光發展,讓更多人認識在地原住民文化。
Ahi大學時期就讀土地相關的科系,並且出社會之後進入公家機關工作,回到部落結識了夥伴O’ol,當時O’ol正在正在進行織布的研究,而她也發現花蓮溪口部落缺乏就業機會,因此O’ol討論後決定重新復育苧麻,苧麻作為原住民傳統中最常用的編織布料,兩人決定以此為發展,傳承原住民傳統文化,從種植一直到織布,才發展到現在的整個文創產業。
復育苧麻的契機與理念
在早期原住民的手工藝中,布料、服飾大多是苧麻製成的,不僅是生活所需材料,也象徵原住民與自然的連結。但隨著技術進步,利用苧麻做手工也漸漸變少,加上苧麻制線的過程也較繁瑣,也逐漸被棉線、尼龍線等取代。於是Ahi和O’ol希望能利用休耕很久的農地,把苧麻復育起來,復興這項原住民傳統技藝。
Ahi認為,「做文創要把原有的那個文化的底蘊,然後要怎麼去創意作為一個商品,才叫文創。」於是在部落發展協會的協助下成立了「女仕女事」,希望在做文創的同時並扣合部落在地議題、文化教育還有經濟產業的發展。
他們利用約300坪的面積的土地,移植栽種不同品系的苧麻。Ahi說在復育苧麻的過程並沒有遇到什麼大困難,因為苧麻生命力強的特性所以很容易種植,野生苧麻在山上也能見到,而且苧麻只需種植一次就好,只需要進行後續的田間管理和採收。
該如何分辨苧麻?Ahi說:「最間單的方式就是它正面是綠色但反面是白色的。」苧麻平均一季會採收一次,最好的生長狀態是在春天和秋天,因為雨量和太陽剛剛好,如果遇到颱風淹水的情況,就會把他剪掉讓他重新生長,等到下一次再採收。
除了復育外他們也希望能將苧麻推廣出去,所以也開設了體驗課程,讓大家來到這能更認識苧麻。工藝體驗讓大家能在這親自體驗如何用線織成布、織帶;農事體驗則是能讓大家體驗種植苧麻、採收等過程,除了帶動部落的觀光產業發展來增加收入,同時還能推廣在地原住民文化。
從苧麻變成線材
除了好種植外,苧麻可以生長到200公分加上纖維很長,所以非常適合用來製作線材,苧麻麻皮上的纖維就是線材的主要材料。首先會使用「刮麻取纖」的方式來取出纖維,利用竹片把麻皮刮掉,將裡面的纖維取出來。第二步是「揉麻」,搓揉後讓纖維變得更柔軟。再來是「洗麻」,放入水中洗去雜質,接著需要晾曬大約一個月的時間。
當曬乾後會進行「順絲」和「捻線」,將一根一根的纖維接起來。過去會利用手工的方式去接線,但Ahi說:「現在因為工作效率的關係,我們現在是用國外引進過來的技術,用機器來製線。」製作好的線會用火將毛絮燒掉,之後就會開始「煮線」,目的是讓線材變得更乾淨才有利於之後的上色。
在女仕女事工紡裡,各種顏色的線都是利用草木染的方式來染色的。像是粉色是用茜草的草根、粉棕色用的是檳榔籽、藍色則是用藍染等,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來染色,完成後的線材就能用在後續的織布上。
線材也會根據後續的作品去選擇顏色和線的特性做搭配,會做成織帶、窗簾、桌布等,線材所以也會因為採收的苧麻不同而有不同的軟硬度。織布主要會用「平紋織」的方式來織布,利用機器上的經線和梭子上的緯線,透過線的縱橫交錯來製成。女仕女事工紡的工藝師說織布很重要的是「線能打緊就打緊」,因為這樣才能讓線更緊密,減少縫隙。
苧麻體驗活動
Ahi從2020年開始,為了推廣苧麻編織這項工藝,開設了體驗課程以及遊程,每個月都會開設編織體驗課程,教導苧麻製線的過程、體驗織布的辛苦,一年平均有300人次參加,前往參與課程體驗的年齡層非常廣,從國小到社會人士甚至連長者都有。
而遊程的部分雖然從未主動邀請其他單位,但是看到廣告的學校單位以及政府單位經常主動接洽Ahi。在遊程的部分包含部落走讀以及農藝和工藝體驗課程,再搭配部落傳統飲食,將原住民文化推廣出去,甚至Ahi能夠客製化遊程,為每一個想體驗的團體制定出符合需求的行程,而體驗課程則是專注在編織方面,讓想學習編織的人能夠更深入的體驗。團隊內的女仕每一位都能夠成為講師,在工藝及農藝課程都能夠很好的將知識分享出去。
目前女仕女事主要產出的文創商品都是家飾的部分,例如窗簾或是桌巾,並且將原住民文化中的苧麻作為編織材料結合進作品當中,Ahi認為作品當中需要有文化底蘊才是一件有價值的作品。而女仕女事擁有許多從不同部落來的織者,因此每個部落就會有不一樣的編織技藝,而在這種多元的環境下,會有更多不一樣的發想能夠應用在作品之上。
女仕女事的初衷
Ahi說,女仕女事的初衷之一就是永續發展。一開始由於部落發展協會缺乏經費,因此草創期只能通過向政府提案計畫取得資源,她希望未來團隊有更多的收入能夠提供更多工作及學習的機會,並且在人力充足的情況下也能夠進入校園推廣苧麻文化。
她認為現在團隊在做的事情就是早期原住民女性在做的事情,例如種苧麻、務農、織布,將這些傳統原住民女性文化傳承下來,早期的原住民女性能夠一個人獨自從種苧麻到製成家具做好,開設的體驗課程以及遊程也能夠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然而到了現在由於他們在做的是文創,因此無法單靠一個人完成,需要靠每個人專注在自己的部分,才能夠顧好商品的品質,並且也能夠讓團隊走得更加長遠,雖然目前的團隊夥伴可能會來來去去,然而女仕女事還是會一直維持著。
目前團隊內的伙伴都是原住民,但是將來希望能夠走向國際,容納更多文化及元素。另外Ahi表示,原住民自立自強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政府將原住民當作弱勢族群,然而她並不這麼認為,原住民擁有自己的文化以及特色,因此沒有必要依靠他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種苧麻 織苧麻 Ahi重振部落編織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