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靈驗造勢?全台瘋媽祖與「宗教經濟」之戰
每年的農曆3月可說是全台信徒瘋媽祖的月份,除了傳統的北港媽、大甲媽,近來「頗具性格」的白沙屯媽祖也頗受歡迎。除此之外,台灣各地的媽祖廟也紛紛舉辦具有自身特色的慶典以吸引信眾。然而,隨著媽祖繞境規模越加龐大,我們也同時發現各種爭議衝突不斷發生。面對這些爭議,台灣社會始終沒有認真探究原因。
做靈驗:宗教競爭中,媽祖也需要造勢
事實上,台灣民間宗教的一些弊病,諸如搶轎、儀式的鋪張奢華等等,其背後多少都跟宗教團體經營上的利益得失有所關係。這點或許我們可以從民間宗教的「靈驗」觀念談起。
長期專研於漢人民間信仰的中研院研究員丁仁傑指出,許多宗教儀式、慶典中,經常有所謂「做靈驗」的情形產生。何謂「做靈驗」?我們知道,「靈驗」在某方面來說是很抽象的事。
我們很難用一個客觀、科學的準則說某個神明靈或不靈。在台灣的傳統裡,我們能判斷一個神明是否靈驗,經常靠的便是一間廟是否「香火鼎盛」,某間廟越多人祭拜,就代表越多人認為該尊神祇很靈,能回應眾人的祈願。
這也是前一兩年「減香」、「滅香」引起台灣宮廟惶惶不安的原因,因為一旦廟宇不再燒香,宮廟就難以彰顯該間廟的靈驗程度,對於信眾的吸引是極其不利的事。換句話說,一間廟是否有香火,除了有宗教儀禮保存的文化意義外,其實在「宗教經濟」的層面上也有其現實考量。
除了香火是否鼎盛,廟會、遶境等宗教儀式是否夠盛大,也是該間廟是否靈驗的指標之一。遶境儀式越加熱鬧、越多人參與其中,往往就予人該間廟、該神祇越加有靈的印象。
於是,為了讓廟宇吸引更多人進來祭拜,讓廟宇更加香火旺盛,所以宮廟主持人莫不有著「做靈驗」的行為產生:透過動員更多鄰里人士的參與、透過更加奢侈豪華的儀式(例如賽豬公)來吸引更多人參與。尤其,當一間廟是由地方人士主持時,廟會儀式的動員能力多寡,往往也彰顯著地方人士的勢力大小,因此廟會遶境儀式經常也變成地方人士的政治角力場。
無論如何,當宗教儀式辦得越盛大,能吸引越多信徒參與,人們就會越加認為該間廟、該尊神祇是夠靈驗的。這便是「做靈驗」的意義所在。
誰比誰靈驗?一個追求正當性的歷史過程
近來大甲媽的繞境儀式,其實就很能體現所謂「做靈驗」的狀況,在這過程中,媽祖的繞境不僅只是宗教慶典,裡頭還夾雜了各種社會力量的競和拉扯。
事實上,不妨將之放在大甲媽祖崛起的歷史脈絡來看:在200多年前,許多中國移民從福建沿岸移民到台灣來發展。他們上岸後,經常會在台灣的港口建立廟宇,祭拜中國原鄉的神祇,感謝神明庇佑讓他們順利渡海來台。在台灣,諸如北港、新港、鹿港和關渡的媽祖廟,都宣稱他們是直接從湄洲的媽祖廟分靈過來的,有著最傳統與最直接的連結。
當這群人從港口進一步往台灣其他地方開墾時,他們便會從港口的廟宇再一次分靈,將分靈的神明帶到新的開墾地去。於是各地的媽祖廟就有「祖廟」與「分廟」的位階之分。
這種差異,經常會給予人這樣的印象:由於分廟神祇的靈力都是由祖廟賦予的,所以換句話說,祖廟的神祇比較靈驗。如果我們能理解前文描述的,神祇的靈驗與廟宇興旺有強烈的關連時,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種祖廟與分廟、正統與旁支的關係,很容易讓不同的廟宇間產生競爭和緊張關係。
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其實都有著大甲媽是北港天后宮分靈出去的說法,這種位階上的差別,曾讓兩間宮廟有過嫌隙。後來,兩岸逐漸開放,1988年的春天,大甲鎮瀾宮藉著宗教交流的機會,直接到中國湄洲迎回湄洲媽祖分身,試圖扭轉位階上矮北港媽祖一截的窘境。
大甲媽的繞境儀式,辦得彷彿宗教嘉年華一樣熱鬧,吸引大批外地人士前來參與,讓媒體爭相報導,大幅提升大甲媽的地位。許多學者認為,大甲媽繞境的盛大場面,其實和其與北港媽祖間的競爭不無關係。事實上這類的衝突頗多,也不僅限於前述的兩間廟裡,許多宮廟或多或少都有著類似的權位之爭。
不再把責任推給神明:宗教紛爭,你我都可能參與其中
所以說,媽祖繞境,表面上是個酬謝神明的宗教慶典,但「人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人事,不止是廟宇間的競爭,參與儀式活動的信眾也牽涉其中。
長期研究台灣民間宗教的漢學家桑高仁(P. Steven Sangren)就曾舉了「黑面媽祖」這有趣的例子做說明:一般來說,人們在看到黑面媽祖時,都會覺得這尊媽祖一定特別靈驗,因為這張黑色的臉是受到大量香火薰燒的結果。於是,這裡產生了一個現象,日後人們只要看到黑面媽祖,就會覺得他具有靈力,因而前去朝拜。
到最後,究竟是因為香火鼎盛造就了黑面媽祖?還是黑面媽祖造就了香火鼎盛呢?從這個例子,我們至少可以理解到,一尊神祇靈驗與否不僅僅只是神明自身的事,人做為信徒香客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宗教活動裡頭,儘管多少能看到一些人為利益爭奪的影子在裡面,然而要真正指認出來卻不容易。桑高仁在《漢人的社會邏輯》一書就提醒我們,一般人在面對宗教活動時,很容易將社會層次的問題錯誤地放到神學層次來談。
例如面對大甲媽搶轎的爭議,我們最終得出的竟是「媽祖應該也不會高興這種被挾持的形式」這樣的結論。又或者面對白沙屯媽祖繞境時闖入教堂、闖入學校的爭議時,最後竟以「宗教和解」、「小學生大喊媽祖我愛你」這類的新聞作結。
台灣人經常認為宗教是勸人為善,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其實是社會問題,而非宗教的善惡問題。或許現在,是時候好好面對這些宗教活動帶來的衝突,而不該再把問題推給神明了。
#mc_embed_signup{background:#fff; clear:left; font:14px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
/* Add your own Mailchimp form style overrides in your site stylesheet or in this style block.
We recommend moving this block and the preceding CSS link to the HEAD of your HTML f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