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漁村住幾晚 跟著我到南方澳找房趣!

住進漁村才看得見的景象。圖/鄭雅嬬提供
住進漁村才看得見的景象。圖/鄭雅嬬提供
無貧窮

某天晚上我突然嘴饞,前往一間經常光顧的炸物店,老闆娘見到我就說,她在網路上看過我寫的文章(網路傳播的效力真大),知道我在南方澳執行計畫,佩服我獨自從台北來到漁村。

住海邊時經常可以看到的美景。圖/鄭雅嬬提供
住海邊時經常可以看到的美景。圖/鄭雅嬬提供

她一邊從油鍋撈起鹹酥雞,一邊關心我的生活:「在漁村的女性,大部分是在地人,不然就是嫁過來的,很少像妳這樣,一個人來會不會很孤單?」

其實有不少人跟老闆娘一樣,好奇我來到漁村無不無聊?住在哪兒?怎麼找到房子?房租怎麼算?一個人住安不安全?……

我笑答:「來一年多了,朋友愈來愈多,不會孤單啦!」回顧起我在南方澳的住宿經驗,也是一段有趣的經歷,如今在新窩住滿一年,書寫這段故事,提供給未來也想住進漁村的朋友們。

有人嗎?來來來!(招手)。

海邊的房間

計畫住進南方澳前,我曾依循著在都市租屋的方法,從租屋網開始著手尋覓房子,結果租屋選擇多數集中在蘇澳市區,空屋率頗高的南方澳,卻很少在網路上釋出租屋訊息。

空屋率高的南方澳。圖/鄭雅嬬提供
空屋率高的南方澳。圖/鄭雅嬬提供

後來南方澳友人無償提供自宅讓我住宿,房子位於內埤海灘附近,步行不到5分鐘就可以看到太平洋;早上迎接第一道曙光,下午跟著觀光人潮散步觀浪,晚上欣賞滿天星斗,生活環境愜意宜人。

基本成員加上我總共有4人,團體住宿的生活很熱鬧,對初來乍到的我助益良多,我很快得以從朋友圈向外連結出去,再透過參與地方事務,建立自己的人際生活網絡。

鄰居阿嬤在家門口處理漁獲。圖/鄭雅嬬提供
鄰居阿嬤在家門口處理漁獲。圖/鄭雅嬬提供

住了2個多月後,時序進入秋冬,我終於見識到「比基隆雨都更像雨都」的蘇澳,年平均下雨日高達216.9天的「盛況」,我那「海邊的房間」的屋頂,禁不住連日未歇的大雨攻勢,開始滴滴答答的漏水。

我每天都得一邊閃躲從天而降的水滴,一邊在狹縫中騰出睡覺的空間,每每擰乾濕抹布時都不免感到哀戚,心想是時候要另覓棲身之所了。

當時我將想租房的消息發布給周遭朋友,大家都積極的幫我留意或詢問,甚至連常光顧的印尼小吃店老闆,都大方的表示願意將店面其他閒置未用的樓層租給我。

因為發現小小的南方澳就有4到5個臉書社團,分別有1500到7000位不等的成員,社團內的討論很活絡,於是我也在上面公告欲租屋的資訊。不到一周,我就獲得3間看房的機會,實際看了2間就確定了現在的住處。

有趣的是,就在我住進新窩不到半個月,有次採訪一位船長,我們閒聊到租房的話題,目前住在蘇澳馬賽的他,闊氣的告訴我:「妳如果早點遇到我齁,我在南方澳的那棟房子就給妳住啦!有現成的傢俱,房租還可以算妳更便宜。」

隨著住在南方澳的時間愈長,認識的朋友愈多,三不五時就聽到有人跟我說:「我/我的親戚有間房子,現在沒有人住,可以……」的說法,大大證實租屋網在漁村的無用武之地,以及出外靠朋友的至理名言。

後來我有一位外地友人,去年為了準備大學轉學考,在南方澳住了一個夏季。當時她透過我和在地人的牽線,找到屋主長年在外,所以空間閒置的一間房子,一整層可自由使用的居住空間,以及能夠從陽台眺望漁港的開闊視野,讓她十分滿意。大概是地靈而人傑的關係吧?最後她如願考上第一志願呢!

混進觀光客裡也是一種樂趣。圖/鄭雅嬬提供
混進觀光客裡也是一種樂趣。圖/鄭雅嬬提供

新窩新生活

還記得搬家入住我窩那天,天公作美給了個大晴天,幾位朋友協助搬運物品,叮嚀生活須知,房東幫忙將大型桌椅扛上樓,鄰居阿嬤為東奔西跑的我代收包裹,閩南語說得很流利的印尼漁工鄰居,用心的替我介紹新環境。欠缺的小家電和日用品,也在大家的主動詢問和贈送之下,漸漸齊全。

我窩位在蘇花公路前段的下方,夜晚遠遠就可以看見車子行駛在公路上,從車燈照射出的光線,穿梭在樹層裡成為一團團的光暈,緩緩移動著。周遭沒有突兀的高樓擋住天際線,無雲時看見滿天星星,滿月時月光穿過紗窗灑進屋內。

這裡的自然生態不錯,大冠鷲頻繁地出沒,盤旋天空發出鳴叫聲,還有蟬、蜘蛛、蜜蜂、蜻蜓、壁虎等生物大駕光臨;有次大雨過後,浴室竟出現兩隻青蛙跳呀跳的,坐在馬桶上的我赫然發現牠們,一度以為自己眼花!

蜘蛛經常靜靜地在角落,結一張張漂亮的網,示現自然的智慧和力量。當我生活遇到沮喪的事情,瞥見牠們盡本份的織著生命之網,總會感受到莫大的祝福和提醒。

有陽光的上午是溫暖和煦的,早起的阿公、阿嬤會拉椅子在附近的空地排排坐,曬太陽、串門子。我經常在滿室黃光、以及他們中氣十足的高談闊論聲中醒來,一邊賴床一邊聽他們聊著生活中的細瑣。

我觀察到,這一帶的住戶,幾乎家家門口都有洗手台,還有各式大小的冰箱。跟我較常往來的阿嬤,有兩個兒子在討海,家裡有六個大小不等的冰箱,常看到她白天蹲在家門口處理兒子帶回來的新鮮漁獲,除去內臟刮掉魚鱗再贈送給左鄰右舍,我就是那受惠的幸運者之一。

書寫至此,深深感受到自己被照顧著,並且與許多的生命緊密相連,內心滿溢著感謝。確實住在漁村有其不易之處,以及需要面對的挑戰,我還是傾向直視心中的想望,透過行動讓人事物開展,帶我去此刻可以去的地方。

回到南方澳空屋率甚高的處境,或許可以透過取得屋主的同意後,從兩三間開始著手運作,開放給願意旅居漁村的人居住,對象可以是台灣人、外國人,結合故事分享、技能交換或是討海體驗等安排,旅人不再是蜻蜓點水般的路過,而是透過實際參與生活,加深對南方澳的認識。

一但愈來愈多人,願意進來漁村居住一段時間,就一定會有新鮮有趣的事激盪出來,這將會是漁村另一種新的可能性吧?

我窩一隅。圖/鄭雅嬬提供
我窩一隅。圖/鄭雅嬬提供

某天我窩出現蛙。圖/鄭雅嬬提供
某天我窩出現蛙。圖/鄭雅嬬提供


【海味生活】

2017年9月「在南方澳的海味生活」計畫,由鄭雅嬬、蔡宛伶、謝昇龍三位完全不熟悉漁業和海鮮的素人發起,以自己的需求為出發,結合田調、食魚教育、漁港旅行,透過駐地南方澳田野調查、展開食魚知識的學習,規劃南方澳在地旅行的行動,希望搭起消費者與生產地或生產者互動的橋樑。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342.jpg

鄭雅嬬

生長在台灣台北,文字工作者。年屆30驚覺自己不會游泳、沒玩過海上休憩活動、不識海底生物、吃海鮮十分笨拙……。雖然身在島國,但是離海非常遙遠。偶然住進離海很近的地方--南方澳漁村,開始認識依海而生的各種人事物。 有次大海回應我:「該回家了!」於是,海味生活提案開始。從今天起做個身上有鹽巴的人吧!

作者文章

不拚人數的地方創生  蘇澳青年自己的KPI自己訂

不拚人數的地方創生 蘇澳青年自己的KPI自己訂

返鄉蘇澳 我與社區的距離

返鄉蘇澳 我與社區的距離

從書裡走出來的小釣手船長

從書裡走出來的小釣手船長

串門子吃年夜飯 我在南方澳過農曆年

串門子吃年夜飯 我在南方澳過農曆年

最新文章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斑馬線變「亂碼」線? 彰化小西商圈破格大改造、注入新意

斑馬線變「亂碼」線? 彰化小西商圈破格大改造、注入新意

氣候變遷正衝擊農業!台灣拜耳「採摘玉米 攜手公益」助攻糧食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正衝擊農業!台灣拜耳「採摘玉米 攜手公益」助攻糧食永續發展

台語更名「台灣台語」?文化部:展現在地化、尊重族群自稱

台語更名「台灣台語」?文化部:展現在地化、尊重族群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