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金控「AI防詐三部曲」 從源頭阻斷詐騙案件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不只是高齡長者,高知識份子也深受其害。根據警政署資料,今年6月詐騙通報案件超過1萬6千件,其中以「假投資詐騙」最多,總損失金額近90億元。
為回應此重大挑戰,聯合報8月20日舉辦「撕開詐團真相 全民攜手拆詐彈」防詐系列論壇,集合產官學界領袖分享打擊詐騙的實務經驗。
在詐騙4.0的時代,金融機構如何在前端做好防堵?富邦金控資安長蘇清偉直言,從面對面、電話簡訊演變到利用社群與AI深偽技術,詐騙已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他強調,AI防詐系統愈完善,愈能在阻詐端看見成效,降低民眾損失寶貴資產的風險。
AI防詐三部曲:零接觸、零風險、零信任
曾任警政署資訊室主任、處理過諸多詐騙案件的蘇清偉指出,AI防詐的關鍵在 「源頭攔截」。富邦金控以「AI防詐三部曲」佈建防線:第一部,即時下架偽冒帳號,一旦假帳號現蹤,系統將迅速偵測並下架,阻斷客戶接觸的可能。
第二部,推動鷹眼計畫專案,以「AI鷹眼防詐模型」辨識異常與高風險帳戶,關注提領熱點並協助警方攔阻詐騙車手。第三部,與台灣大哥大合作「反詐戰警APP」,提供陌生來電顯示、簡訊檢查、危險連線攔截,並導入AI深度學習,分析異常交易紀錄與預測可疑行銷門號,提供民眾第一時間自我檢測可疑訊息,落實「網路零信任」原則。
全時段偵測假帳號 從源頭阻斷詐騙案件
為打造更安全的金融生態網絡,富邦金控AI即時偵測系統24小時全時段偵測假帳號,經通報確認後立即下架,從源頭阻斷民眾接觸詐騙的可能。
據統計,截止至今年6月底,該系統共處理590件偽冒帳號案件,包括釣魚網站、社群媒體及通訊軟體等,其中以社群媒體424件最多,平均下架或關閉時間為2.4天。
富邦金控運用人工智慧分析異常帳號,從客戶資料存取、金融交易資料、銀行生態系統的裝置驗證(如指紋、Face ID等生物辨識),力求在每個環節做到滴水不漏。
「雖然政府和金融單位做了很多措施,但最能保護你自己的只有你。」蘇清偉說。沒有任何一套技術保證百分之百防堵惡意的詐騙陷阱,富邦金控盡可能守護第一線,而全民警覺才是最關鍵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