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山非市」學校迎AI時代!威剛科技在教育資源夾縫中,給孩子「贏在未來的能力」
當晨光灑落在鄉間小路上,孩子們背著書包,走向教室,學校正努力爭取經費,整修操場的PU跑道,重植校樹。他們的校園不在科技資源充足的都市,也非政府高度關注的偏鄉,而是被遺落在地圖邊緣、默默耕耘的「非山非市」地區。
當都市孩子正學習程式設計、參加機器人競賽,這群孩子也懷抱相同的求知渴望,卻缺乏與世界接軌的工具。面對AI迅速滲透的時代,他們同樣需要平等的科技學習機會,才能勇敢逐夢、不落人後。
因此,威剛科技「蜂鳥希望基金」今年決定將STEAM教育帶入非山非市學校,包含彰化合興國小、苗栗中山國小、南投竹山國小等,讓約三百名學生都能體驗「有材料、有實驗、有啟發」的科學課,希望在被忽略的地帶,也能激發孩子的潛力,讓科技教育的陽光照亮每一寸土地。
根據2023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台灣學生雖在數理成績表現亮眼,卻有較高比例不喜歡或缺乏自信學習數學和科學。國家教育研究院分析,主因在於欠缺「實作」經驗,建議透過實際操作來提升課堂參與度、激發興趣與信心。
身為全球記憶體領導品牌,威剛科技選擇從資源最薄弱的教育縫隙出發,帶著師資與材料包走入非山非市,展開「教育賦能,儲存下一代競爭力」的行動,從「給資源」到「創機會」,縮小教育差距,幫助孩子培養通往未來的能力。
教學資源夾縫求生存,老師一條龍扛起科學教育
「偏鄉不夠偏,都市不夠近」的非山非市學校,經常卡在資源分配的灰色地帶。以彰化埤頭鄉合興國小為例,學生多來自務農家庭,教育是翻轉未來的關鍵。然而,政府和企業補助多以偏鄉學校為優先,「非山非市」學校常面臨「家長無力捐助、企業資源不到、政府補助難拿」的三重困境。
合興國小自然科技老師陳逸聰曾嘗試申請教育部經費,卻因學校人手不足、專長師資稀缺,不得不利用課餘時間一人包辦寫計畫、採購、備課、撰寫成果報告,耗費相當大的心力。
南投竹山國小教師群也有深有同感,家長教育觀念保守、資源不足,學生參與實驗課的機會稀少,這些來自第一線的心聲,共同描繪出非山非市學校的現實挑戰。
對老師來說,最難的不是學校師資招募不易、一人得身兼數職,而是看見孩子眼裡的渴望,卻只能無能為力地感嘆:「我們經費和資源不足。」
「從未知到已知」 非山非市的孩子初探STEAM實驗課
課堂上,學生測試電路連接方式,試著讓燈泡發亮,只見每雙眼睛聚精會神地盯著手上的實驗材料,教室洋溢著一片歡樂氣氛……。
有了威剛蜂鳥希望基金的支持,每位學生都能親手操作電路實驗。陳逸聰老師說:「透過實作整合課本知識,能提升學生理解力、激發潛能,也讓教學重拾熱情。」
學生們也感受深刻,合興國小學生楊寶惠表示:「平常自然課都在準備考試,這次親手接電線讓燈泡亮真的很有趣!」黃翊溱則說:「平常都是大家一起看實驗,這次我自己完成,感覺很有成就感。」許雅姝笑著說:「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就像燈泡亮起那一刻,我真的懂了!」那一瞬間,她的眼神比燈泡還亮。
苗栗中山國小教師群也提到,學校設備老舊,課外資源有限,難以提供多元實作。這次的課程,不只點亮了一個電路,更點燃了孩子通往未來的信心。
合興國小校長楊振豐也感慨:「我們不是偏鄉,也不在都市,企業通常優先資助偏鄉,非山非市很容易被忽略。」他肯定威剛科技的行動,認為這些科學課能從做中學,引導孩子職涯探索。他期盼未來能建立共享教案與資源平台,結合企業與政府力量,讓更多孩子有平等的教育機會。
從台灣到全球,培育駕馭AI、引領未來的永續人才
威剛科技「全球蜂鳥希望基金」以「賦能」為核心,將愛與希望傳遞至世界各地。除了支持台灣偏鄉體育、藝文、美感與文化教育,也擴及至全球包含美國、巴西、墨西哥等,至今已在台灣支持50間偏鄉學校,扶助全球超過千名弱勢兒少,為兒少創造夢想的起點,開啟更多機會。
呼應威剛科技「引領創新,定義未來」的精神,結合本業資源,推動STEAM計畫,包括融入科學、手作、益智等元素的威剛親子繪畫攝影比賽、提升科技視野的PASVEX 國際VEX 機器人競賽,並鼓勵女生突破性別框架,發揮「科技女力」,多管齊下,培育新世代具備創新思維與科技素養的永續人才。
在孩子的眼中,一堂科學實驗課,就是他們靠近未來的一小步。透過全球蜂鳥希望基金,威剛持續深耕非山非市、擴展STEAM教育,從一堂課、一場實驗開始,陪伴孩子勇敢追夢,成為不被AI時代取代的永續人才,也是台灣面向世界最堅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