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胖就是胖!肥胖兒童有1/2機率一路胖到成年、青少年更高達8成

良好健康與福祉

國健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50.8%的18歲以上成年人達到過重及肥胖標準,等於每2位成年人就有1人是胖子。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健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50.8%的18歲以上成年人達到過重及肥胖標準,等於每2位成年人就有1人是胖子。 圖/本報資料照片

俗話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但多項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有一半機率會一路胖到成年;肥胖青少年更有8成機率,成年後會一路胖下去。台大醫院小兒科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士嶢表示,兒童肥胖會增加日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甚至骨齡超前、性早熟,增加長不高機率。

劉士嶢指出,國人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除了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缺乏規律運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於「兒童肥胖」。他強調,從小就把脂肪細胞養大,奠定「一路胖到大」的基礎,這絕對是家長要正視的問題,不要覺得孩子白白胖胖沒關係,肥胖已經是一種疾病,應積極治療。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22年全球成人過重及肥胖人數由1990年的25%上升至43%;另據國健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50.8%的18歲以上成年人達到過重及肥胖標準,等於每2名成年人就有1人是胖子。

劉士嶢強調,肥胖是萬病根源,包含三高、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還有「肌少性肥胖」,對年長者健康影響甚大。他呼籲,家長一定要把「肥胖」當成一回事,並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喝手搖飲、吃炸雞,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認為只吃一點沒關係。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麥揚竣表示,肥胖是警訊,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群,進而衍生許多疾病。為推動肥胖防治及解決民眾相關疑難雜症,國健署與台灣肥胖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共同出版「肥胖100問+」小冊,針對孕婦、兒童、青少年、成人及長者常見的問題提供建議與解答。

麥揚竣指出,減重要從健康飲食、良好生活型態做起,尤其是三餐規律正常。現代人生活忙碌,難免有許多外食機會,但美食也隱藏了許多地雷,以滷肉飯為例,湯汁含了過多的鈉及糖,如果其中一餐吃了滷肉飯,其他餐應多補充蔬菜,以利鈉的排出。

為達減重目的,麥揚竣建議,以國健署「我的餐盤」為參考指標,多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攝取多樣蔬果,補充優質蛋白質,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等。另外,成人每周應執行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以有效減少體重過重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野火、熱浪...全球8月均溫比工業化前高1.29度 排名史上第三熱

野火、熱浪...全球8月均溫比工業化前高1.29度 排名史上第三熱

玉山大淨山首週好驚人!清出38公斤垃圾 發臭雞胸肉、鐵條都有

玉山大淨山首週好驚人!清出38公斤垃圾 發臭雞胸肉、鐵條都有

遺世秘境現身!曾文水庫滿水位才看得到的「飛鷹峽谷」瀑布

遺世秘境現身!曾文水庫滿水位才看得到的「飛鷹峽谷」瀑布

新加坡看上核能了?為擺脫燃氣發電 政府展開小型反應爐SMR可行性研究

新加坡看上核能了?為擺脫燃氣發電 政府展開小型反應爐SMR可行性研究

最新文章

垃圾若有分 環境就加分!屏東破袋檢查合格率從47%提高到85%

垃圾若有分 環境就加分!屏東破袋檢查合格率從47%提高到85%

彰化破袋稽查滿1周年!垃圾減量16% 資源回收、廚餘量同步增加

彰化破袋稽查滿1周年!垃圾減量16% 資源回收、廚餘量同步增加

漁電共生是假象?台灣近7成案場根本無養殖事實 淪「假養殖真種電」

漁電共生是假象?台灣近7成案場根本無養殖事實 淪「假養殖真種電」

每4位學童就有1位過重!肥胖致性早熟、長不高 專家警告:已成國安危機

每4位學童就有1位過重!肥胖致性早熟、長不高 專家警告:已成國安危機

洛杉磯交通慘烈!塞車時間全美第3...每年平均浪費88小時在路上

洛杉磯交通慘烈!塞車時間全美第3...每年平均浪費88小時在路上

回收量也看景氣?消費增加、限塑政策助攻 讓紙類紙容器回收量大增

回收量也看景氣?消費增加、限塑政策助攻 讓紙類紙容器回收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