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獎得主涉汙染…綠盟推反漂綠生態系 提升公信力
綠盟今天(5月2日)表示,以TCSA永續獎得獎單位64家為例,其中12家企業就因涉及汙染行為被開罰,占比是所有單位所舉辦的永續獎中最高;呼籲各單位強化永續獎的透明度,並請政府建構反漂綠規範。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天舉辦「打造反漂綠生態系:2024企業永續追蹤報告發布」記者會。會中提出3點建議,包含強化整體制度的「透明度」,公開評選標準、配分比重、受評企業資料等;企業應完整揭露相關資訊,且持續精進揭露品質;政府應建構反漂綠資訊規範,儘速研提產業淨零轉型的具體戰略。
綠盟檢視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TCSA台灣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及氣候領袖獎、天下永續公民獎與遠見ESG企業永續獎等4大永續獎的評選制度,並針對去年獲獎的製造業及排碳大戶,檢視其環保違規紀錄與氣候績效。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TCSA永續綜合績效獎得獎家數64家,卻涵蓋最多汙染企業及排碳大戶,其中12家企業因涉及汙染被開罰,數量及比例遠高於其他永續獎;TCSA總得獎率達96%,並不是得獎率高不好,而必須要講清楚標準為何,才有公信力。
根據綠盟統計,國家永續發展獎中涉汙遭罰計有2家、天下永續公民獎有2家、遠見ESG企業永續獎1家。
曾虹文以中油為例,2022年共違反環保法規42件,總計罰新台幣1866.2萬元,及勞基法5件、職安法9件;不僅如此,中油把同一天收到的罰單加總計為一件,因此報告書上寫6件,實際上是不同時間發生的15件違規;中油作法有漂綠之嫌,而主管機關經濟部應負責把關。
曾虹文解釋,不是有汙染違規記錄就沒有資格,如今天提到中油,若有大幅進步當然很好,但看到的實況並不是如此;比較其他石化產業違規數也沒有中油多,同產業當然會覺得不平。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怡均表示,檢視獲得永續獎的12家半導體業者中,有8家的2030中期減量目標比國家目標低(24%),或是只有模糊的相對減量目標;在鋼鐵、石化、水泥業公司同樣存在2030年減量目標、節能或再生能源投入不夠積極的問題,且「關鍵減量策略」的揭露不夠詳盡。
曾虹文補充,並不是排碳大戶就不能領永續獎,而是若連國家承諾都達不到,就是拖垮國家減碳;因此是呼籲要用更嚴謹的標準,鼓勵企業往永續的方向走。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簡凱倫呼籲環境部與金管會得本於機關權責,藉由跨部會合作而推出「反漂綠指引」,為漂綠明確畫出行為界限,結合現行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乃至證券交易法關於廣告不實或揭露不實的制度規範,完善ESG揭露的制度情境。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