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5年來全球僅1成企業落實減碳,台灣進展慢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發現,國際上有愈來愈多品牌客戶受碳稅等壓力影響,很快將轉而要求供應商配合其減碳規範。台灣許多企業為價值鏈上游的製造代工,勢必要建立減碳能力,才能維持競爭力。 圖/unsplash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發現,國際上有愈來愈多品牌客戶受碳稅等壓力影響,很快將轉而要求供應商配合其減碳規範。台灣許多企業為價值鏈上游的製造代工,勢必要建立減碳能力,才能維持競爭力。 圖/unsplash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的數據科學團隊公布最新調查指出,儘管全球有85%的企業深度關切減排議題,但在過去五年中,只有約一成(11%)的企業成功實現減碳的願景(達成減碳目標的75%以上),突顯出企業要將理念化為具體行動仍面臨不少困難。

BCG調查涵蓋全球九大產業的1,290家企業,以了解企業進行碳盤查和減排的狀況。調查顯示,僅9%的企業有能力完整計算所有範疇的排放。參與調查的企業甚至估計,其碳排計算結果的錯誤率約落在30%至40%區間。

BCG認為,目前逾九成企業無法做到完整碳盤查。企業對碳排計算的掌握度愈高,減排成效就愈顯著。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陳美融說,「企業如果無法掌握自身的碳排量,如何能追蹤並設定正確的減排目標呢?以減重作比方,減重有許多方法,但如果沒有精準的磅秤,如何能衡量成果?」

陳美融指出,企業如果沒有攤開來分析生產原料的排放,往往會嚴重低估排放量。舉例來說,有一家酒商將其玻璃瓶根據供應商、顏色、材質與產地等詳細分析後,發現相關碳排量較原先計算高出45%。

BCG發現,國際上有愈來愈多品牌客戶受碳稅等壓力影響,很快將轉而要求供應商配合其減碳規範。台灣許多企業為價值鏈上游的製造代工,勢必要加快腳步,建立減碳能力,才能維持競爭力。

陳美融強調,減碳在國際上已成爲各大跨國品牌的當務之急。台灣有許多身處上游的廠商,必須開始思考具體的下一步,不能僅僅將減碳視為「有做就好」的公益行為。

陳美融指出,相較於國際,台灣企業在減碳的行動上進展較緩慢。許多台灣企業的低碳策略仍停留在設目標、出報告的階段,尚未意識到這樣完全無法因應淨零政策帶來的碳稅衝擊,即便設定了減碳目標,也鮮少有能力去落實計畫。

陳美融指出,減碳與ESG過去常被認爲是企業的額外成本。BCG的經驗卻顯示,企業如果透過智慧化與綠能化營運達成減碳目標,同時也能優化營運,並有助於營收增長。BCG調查顯示,能因應未來趨勢並成功轉型的智慧化企業,其淨利潤比產業平均高出16%。

延伸閱讀

>>高碳排、重汙染企業,貸款不容易了-永續金融出手

>>抓包CSR簡報委外代寫 黃天牧:永續不是形象裝飾

>>黃天牧:保險業邁向淨零碳排,可朝5大結構努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不懂自己的需求才會亂買?日本極簡生活家傳授2招輕鬆擺脫「亂買症」

不懂自己的需求才會亂買?日本極簡生活家傳授2招輕鬆擺脫「亂買症」

首爾遭「愛情蟲」大軍入侵...氣溫升高、熱島效應正助長大批蟲蟲棲息

首爾遭「愛情蟲」大軍入侵...氣溫升高、熱島效應正助長大批蟲蟲棲息

另類生態導覽?紐約新興「老鼠觀光導覽」 觀光客、在地人都搶著參加

另類生態導覽?紐約新興「老鼠觀光導覽」 觀光客、在地人都搶著參加

野保vs.動保大戰!野生動物犬殺問題不斷 與動保法政策轉向有關?

野保vs.動保大戰!野生動物犬殺問題不斷 與動保法政策轉向有關?

最新文章

自殺重返10大死因…時隔14年再入榜 專家點名與職場壓力、詐騙頻傳有關

自殺重返10大死因…時隔14年再入榜 專家點名與職場壓力、詐騙頻傳有關

日本人口海嘯將提前報到?新生兒數比預測的還低 危機恐提前15年引爆

日本人口海嘯將提前報到?新生兒數比預測的還低 危機恐提前15年引爆

警報!估有5.4萬青少年使用電子煙 5年飆升1倍、網路行銷成最大推手

警報!估有5.4萬青少年使用電子煙 5年飆升1倍、網路行銷成最大推手

全球「飲食障礙」比率翻倍...社群媒體散佈苗條價值觀 助長厭食症惡性循環

全球「飲食障礙」比率翻倍...社群媒體散佈苗條價值觀 助長厭食症惡性循環

台灣減碳成績單:2023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下降、經濟成長與減碳可脫鉤

台灣減碳成績單:2023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下降、經濟成長與減碳可脫鉤

每分鐘毀18個足球場!熱帶雨林大流失...2024消失面積相等於2個台灣

每分鐘毀18個足球場!熱帶雨林大流失...2024消失面積相等於2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