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第2周進度卡關...4大關鍵議題陷僵局 但主席有信心將準時閉幕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14日進入第6天,主席柯利亞在全體會議表示,談判工作非常複雜,但他仍保有信心,強調峰會將在21日準時閉幕,同時指出本周談判的議程,將分為全球調適目標、氣候基金、減緩及公正轉型等面向。
全體會議14日通過「附屬科學技術諮詢機構」建議文件,當中除了提到調適,也說明將檢視「華沙損失與損害國際機制」、夏姆錫克減緩野心和實踐計畫及阿聯酋公正轉型計畫等,這代表巴西將過去幾屆峰會談判內容再拿出來審視,符合這次重視「實踐」的理念。
各國在第1周提出4大關鍵議題,包括氣候融資、貿易、透明度與「國家自定貢獻」(NDC3.0)減碳目標,隨後由主席諮詢各國,但至今不知結果為何。不過,柯利亞宣布會將諮詢情況總結成一份「筆記」於16日公布,作為推進討論的基礎。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國際氣候總監沃斯科指出,第一周談判進展令人擔憂,4個關鍵議題都沒有實質突破。若這些議題持續發散,進入第2周部長級談判時,要達成具體協議恐面臨巨大挑戰。
WRI「2025年氣候轉型聯盟」資深經理斯瓦比表示,本屆峰會另一重要工作是訂出全球調適目標(GGA)指標,但談判也遇挑戰,許多國家堅持這些指標必須是自願、非懲罰性,且不得作為獲取氣候資金的新條件;除指標外,調適資金如何在2030年前增加到1200億,也是首周談判的爭議議題。
過去1周,巴西發布數份倡議性質的文件,包括「貝倫綠色工業化宣言」獲得35國支持,列出轉型的環境、經濟與社會目標,以及如何驅動科技創新,並建立永續的經濟成長模式。「貝倫永續燃料承諾」也取得進展,透過成立一個實踐平台,設定20項跨產業行動,涵蓋航空、海運、鋼鐵和水泥業,承諾在2035年前將永續燃料增加4倍。
巴西日前表明沒有計畫在峰會結束時發布協定,而是會專注在「實踐」,目前談判進度卡關,會議愈開愈晚,主辦方連續3日通知會議延長至晚間9點,本周部長級談判展開,預料將是挑燈夜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