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40年會有50萬噸廢棄太陽能板?但誰該付費成難題 回收制度仍難產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原本規劃立法,強制要求報廢的太陽能板必須回收再利用,但因為始終無法統整出「由誰負擔回收費用」的法律責任,目前已暫緩立法。
太陽能板的壽命約20至30年,日本預估自2030年代後半起,大量設備將陸續報廢,到2040年代初期每年廢棄量可能高達50萬噸。若缺乏有效回收機制,恐導致掩埋場不足,甚至出現非法棄置問題。
日本政府如今計劃先提出替代方案,方向是要求大型太陽能發電業者定期回報回收執行情況,並希望在明年國會例行會期提出相關法案。但這種做法能否有效推動回收,前景仍不明朗。
環境大臣淺尾慶一郎在記者會上坦言,妥善回收廢棄光電板是未來重要課題,政府將持續檢討相關法律規範,避免再生能源反成環境污染來源。
淺尾表示,政府原先的構想,是由製造商與進口商分擔回收費用,但因光電板使用年限比汽車或家電產品都要長,在一些海外製品的案例中,製造商甚至在光電板要廢棄時早已倒閉。加上一般汽車或家電的回收費用,都是由使用者負擔,只有光電板由製造商負擔,也被認為在立法上會有矛盾。
此外,光電板的掩埋處理和回收費用差距甚大,也是讓政府判斷難以強制要求業者負擔回收費用的原因。日本回收業者表示,一片光電板的回收費用約為3,000日圓,掩埋費用則為2,000日圓。若回收2,000片光電板就是600萬日圓,掩埋則為400萬日圓。處理數量愈多,差距也將愈大。
據了解,環境省正計劃在明年度預算中加入回收技術的研發費用,以設法降低回收成本。
日本環保團體已發表共同聲明,要求政府必須強制推行光電板回收。該聲明表示:「使用完畢光電板的棄置問題,已成為地方衝突的一大原因。光電板回收強制化的推遲,將阻礙再生能源的擴大引進。」
富山大學的環境行政法專家教授神山智美,也談到光電板回收強制化的必要性。她說:「讓製造商負責產品的使用後回收再利用,將有助減少無謂的設計和包裝,並會讓製造商努力開發更有利於回收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