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變轉機?川普祭太陽能板3521%重稅 專家:意外「助攻」東南亞能源轉型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美國計劃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徵收最高達3521%的關稅,多位專家表示,這個區域能源轉型長久以來停滯不前,川普這一步或許反而成了加速的契機。示意圖。 圖/路透
美國計劃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徵收最高達3521%的關稅,多位專家表示,這個區域能源轉型長久以來停滯不前,川普這一步或許反而成了加速的契機。示意圖。 圖/路透

美國計劃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徵收最高達3521%的關稅,多位專家表示,這個區域能源轉型長久以來停滯不前,川普這一步或許反而成了加速的契機。

閱讀更多:2050將有8千萬噸廢棄太陽能板!光電模組回收能變廢為寶嗎?

法新社報導,美國4月宣布,計劃對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太陽能板課徵重稅。

若在下個月做出最終決定,這將疊加在川普政府現有的關稅基礎之上,包括對大多數國家徵收的全面性10%關稅,以及對中國製產品徵收的145%關稅。

對美國市場來說,「稅上加稅」的後果可能非常嚴峻。中國生產全球80%的太陽能板,且控制了製造過程各個階段的80%。

智庫「能源轉型研究院」(Energy Shift Institute)常務董事阿德希古納(Putra Adhiguna)說,這些新關稅「將特別導致太陽能產品出口美國,在商業上變得不可能」。

2024年期間,東南亞占美國太陽能板進口量的近80%。

儘管美國近年來在太陽能產業的投資有所提升,但市場仍重度仰賴進口零件。

對中國製造商來說,他們原本就對已飽和的國內市場大傷腦筋,這一系列新關稅恐怕會是非常壞的消息。

美國商務部提出的東南亞太陽能板關稅幅度,從對馬來西亞部分產品的約40%到柬埔寨的3521%不等。

然而,新加坡諮詢公司Asia Research & Engagement常務董事馬卡隆(Ben McCarron)解釋說,對東南亞來說,這場困境或許也有一線希望。他說:「關稅和貿易戰有可能會加速東南亞的能源轉型。」

中國將在出口商帶動下,在區域市場「加倍努力」推動相關政策和執行計畫,讓整個地區快速採用綠色能源。

分析家長久以來一直警告,東南亞各國在能源轉型、擺脫煤炭等導致全球暖化化石燃料方面,進展過於緩慢。

例如,馬來西亞去年80%以上的發電量都來自化石燃料。

馬來西亞雖致力將再生能源在總發電量的比率於2030年提高至24%,但這個目標卻因與全球氣候目標脫節而受到批評。

Ember高級能源分析師楊木易(Muyi Yang)解釋說,這套關稅制度對這個區域來說意味著雙重機會。

脫離美國市場後,反而可以聚焦於本地能源轉型,加速當地綠色能源的使用,並推動一個新市場「來當作抵抗外部波動的自然避險」措施。

儘管如此,鑑於美國市場的規模、並考慮到東南亞的再生能源相對只達萌芽階段,取代美國市場並非易事。

楊木易說:「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把這種以出口為導向的動能,轉化為一場本土清潔科技的革命。」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全球甲烷減量不如預期...專家示警:台灣身為進口國必須有所作為

全球甲烷減量不如預期...專家示警:台灣身為進口國必須有所作為

蘭花外銷市場受挫...川普加徵20%關稅衝擊 蝴蝶蘭對美外產值減2億

蘭花外銷市場受挫...川普加徵20%關稅衝擊 蝴蝶蘭對美外產值減2億

蘋果挑戰不可能!3D列印Apple Watch錶殼 實現航太級鈦金屬量產、省下大量材料

蘋果挑戰不可能!3D列印Apple Watch錶殼 實現航太級鈦金屬量產、省下大量材料

全球援助體系受重創...歐美同步砍資金 預估2030年前多2260萬人死亡

全球援助體系受重創...歐美同步砍資金 預估2030年前多2260萬人死亡

最新文章

全球援助體系受重創...歐美同步砍資金 預估2030年前多2260萬人死亡

全球援助體系受重創...歐美同步砍資金 預估2030年前多2260萬人死亡

搶辦明年COP?土耳其與澳洲互不相讓 主辦權目前陷入僵局

搶辦明年COP?土耳其與澳洲互不相讓 主辦權目前陷入僵局

COP30第2周進度卡關...4大關鍵議題陷僵局 但主席有信心將準時閉幕

COP30第2周進度卡關...4大關鍵議題陷僵局 但主席有信心將準時閉幕

越南歷史洪災 唯有一大樓獨自乾燥?日本建築用精密設計躲過一片汪洋

越南歷史洪災 唯有一大樓獨自乾燥?日本建築用精密設計躲過一片汪洋

澳洲保守派轉向...自由黨宣布棄守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優先考量能源價格

澳洲保守派轉向...自由黨宣布棄守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優先考量能源價格

風水輪流轉?發展綠能不再是富國專利 新興國家反成減碳主角

風水輪流轉?發展綠能不再是富國專利 新興國家反成減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