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合企業參與ESG-自然碳匯ESG媒合平台 9月上線

針對森林碳匯,企業投入需要至少20年的時間,才可以推估碳的蓄積量,之後再向環境部申請碳權。 圖/unsplash
針對森林碳匯,企業投入需要至少20年的時間,才可以推估碳的蓄積量,之後再向環境部申請碳權。 圖/unsplash

林業署14日正式揭牌,預估半年內發布數項重要新政策及成果,包含推動國有林事業區全區的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國際森林認證、「企業參與森林及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台」。林業署長林華慶指出,9月將舉辦第4次座談會,若進行順利,預估媒合平台最快將於9月底上線。

林業署長林華慶(左三)表示,9月將舉辦第4次座談會,若有共識,最快9月底將推出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台。 圖/記者胡攝影
林業署長林華慶(左三)表示,9月將舉辦第4次座談會,若有共識,最快9月底將推出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台。 圖/記者胡攝影

林華慶在林業署揭牌典禮致詞時提及,林業署的願景是「永續林業,生態台灣」,近年林務局已開始為改制近人暖升,提升國產材自給率、揉和森林經營與在地原住民族權益,落實山林共管並振興山村綠色經濟、建構國體生態保育綠色網絡。

林華慶表示,預計在未來半年內將發布數項重要新政策與成果重要政策,如規畫下一個10年林業及自然保育大計的政策白皮書,像是推動國有林事業區全區的FSC國際森林認證;為提升森林與自然碳匯,將推出「企業參與森林及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台」,謀求企業、林農與減碳三贏。

由於碳權交易所8月7日成立,林業署推出的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台受到外界關注。林華慶說,碳權在環境部有專法,林業署主要是森林碳匯及自然碳匯,針對森林碳匯,企業投入需要至少20年的時間,才可以推估碳的蓄積量,之後再向環境部申請碳權。

林華慶說,未來要推動的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台過去已召開3次會議,出席企業包含台積電,但台積電除著重森林碳匯外,對生物多樣性ESG也很有興趣;今年9月將召開第4次座談會,若有共識就會推出媒合平台。

林華慶說明,該平台第一階段會以國有林地為主,但企業僅能認購碳匯的9成,剩下1成的碳匯將由農業部持有;第二階段再納入公有地,若民眾有造林需求的私有地也可申請加入;未來如移除外來種、台灣黑熊野放長期追蹤等森林碳匯及生物多樣性衍生自然生態ESG方案,都將列專案,供企業上網認購;台積電也曾出席座談會,對相關方案表達興趣。

林華慶說,由於今年國有林,如恆春半島外來入侵種銀合歡,移除僅十幾公頃,現階段提供的新造林面積較小,後續將再開發新植造林以外的項目。

另今年底也會向環境部提出竹林經營碳匯方法學,考量竹林翻新較快且可供國內竹材使用,透過每四年一次筏栽,可穩定取得碳匯,而森林碳匯,企業則需投入至少20年,再依方法學推估二氧化碳蓄積量,向環境部申請碳權。

林華慶進一步說,農業部設置的自然碳匯ESG專案媒合平台就是要避免碳權被企業壟斷,若不只一個企業選擇同一個專案,還會有評選機制才會公平,而在評選機制中,希望企業不只是出錢,而是要有如保育專案,達到企業真正參與。

林華慶表示,該平台主要是為了企業ESG需求,各企業不只是想要碳匯,也有許多企業是有ESG需求,未必一定要碳權,只要國外供應商認可就可以,因此會比較多元。

延伸閱讀

>>碳權交易所揭牌-何謂碳權?誰需透過碳交所買賣?

>>碳交所成立後-企業「碳焦慮」憂無法購買大量綠電

>>碳權交易所成立-人人在徵綠領人才 工作數增6倍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經濟部推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超過200間台企承諾優先聘用

經濟部推首張國家級淨零人才證書 超過200間台企承諾優先聘用

二級保育朱鸝雛鳥意外跌落亡 公所緊急在樹下鋪稻草緩衝墊

二級保育朱鸝雛鳥意外跌落亡 公所緊急在樹下鋪稻草緩衝墊

環境部更新「溫室氣體查驗指引」 完善減碳法規、明年實施

環境部更新「溫室氣體查驗指引」 完善減碳法規、明年實施

日本為碳中和目標擬脫碳計畫 RE100呼籲當局擴張2倍再生能源容量

日本為碳中和目標擬脫碳計畫 RE100呼籲當局擴張2倍再生能源容量

最新文章

日本為碳中和目標擬脫碳計畫 RE100呼籲當局擴張2倍再生能源容量

日本為碳中和目標擬脫碳計畫 RE100呼籲當局擴張2倍再生能源容量

歐盟CBAM境外落實陷難關 執委會「氣候外交」手腕是關鍵

歐盟CBAM境外落實陷難關 執委會「氣候外交」手腕是關鍵

丹麥開農業碳稅第一槍 每噸CO2將徵收台幣1400元

丹麥開農業碳稅第一槍 每噸CO2將徵收台幣1400元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碳信用計算方法遭質疑 研究:一項護林專案過於寬鬆

碳信用計算方法遭質疑 研究:一項護林專案過於寬鬆

紐西蘭將終止為期5年的「新石油和天然氣探勘禁令」

紐西蘭將終止為期5年的「新石油和天然氣探勘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