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開鑽!解鎖地下綠能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我國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中研院突破傳統地質測量與探勘的限制,運用精密地質探測技術定位熱源,結合中油的鑽井技術,展現我國發展自產低碳能源的決心,亦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舉措,預計鑽井期程一年半,未來如真具有開發價值,就會開始申請相關執照、設置電廠。

中研院長廖俊智、經濟部長郭智輝及中油董事長李順欽、總經理方振仁等人今都到場共同見證此重要突破。

我國二次能源轉型以穩定型的再生能源為主,目前最佳選項為地熱,也納入海洋能與氫能。

廖俊智指出,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地熱資源豐富,其不受時間及天候影響的特性,是我國少數可以自產、穩定的零碳能源選項。台灣淺層地熱近1 GW,深層地熱達10 GW以上,這是我國首次進行深層地熱探鑽,開始第一座深層探勘井和中油合作,定位「研究井」,用以測試地熱蘊含量,同時也驗證相關模擬數據的準確性,未來只要有足夠的資訊就會申請相關執照。

廖俊智還提到,根據地熱潛能評估,台灣約有高達數百萬瓩(GW)的深層地熱潛能,深層地熱過去開發難度高,主要受限於探測和鑽井技術,難以定位與取出熱源。中研院具有豐富的地球科學研究經驗與精密地質調查技術,在熱源探尋上與中油合作之外,並尋求全台灣地質及鑽井工程專家協助,一起定位高溫熱源潛能位址。此次鑽井位置是應用大地電磁、反射震測及震波成像法等探測技術,耗費二年時間,建立地下熱源3D模型,精確定位地熱能源儲集位置。

廖俊智表示,此次鑽井目標深度超過4公里,是我國首次進行深層地熱探鑽,鑽井工程則仰賴中油的核心技術,在探鑽過程中可以獲取更多地質與地下熱分布的資訊,以期進一步了解宜蘭地區地下熱源的動態,使我國地熱能源的發展可以盡快累積經驗,加速成長。

廖俊智強調,全球正積極推動低碳能源的開發與應用,此次鑽探地熱能源顯示出我國發展自產低碳能源的決心,亦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舉措。這個計畫由中研院與中油合作進行,也是國家科研力量的整合展現,此一模式對未來實踐科學技術應用,開發多元自產能源,加速實現淨零目標,有重大的意義。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日本高齡化再創新高!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4%、就業率25.7% 有930萬人仍在工作

日本高齡化再創新高!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4%、就業率25.7% 有930萬人仍在工作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最新文章

天空下的綠能革命:巨型風箏發電 下雨、冰雹都不怕

天空下的綠能革命:巨型風箏發電 下雨、冰雹都不怕

有海就能發電!日本啟用全球第二座「滲透壓發電廠」不畏天候還可24H運作

有海就能發電!日本啟用全球第二座「滲透壓發電廠」不畏天候還可24H運作

全國首座!八里汙水廠啟用沼氣發電機 轉廢為能、年可供1300戶家庭用電

全國首座!八里汙水廠啟用沼氣發電機 轉廢為能、年可供1300戶家庭用電

水庫當電池?台電看見抽蓄水力發電潛力  睽違30年展開普查、尋找儲能廠址

水庫當電池?台電看見抽蓄水力發電潛力 睽違30年展開普查、尋找儲能廠址

1滴水發10次電?台東關山圳階梯式微型水力發電創舉 成地方能源轉型範例

1滴水發10次電?台東關山圳階梯式微型水力發電創舉 成地方能源轉型範例

都市也能「光電日不落」?公寓、大樓、租屋族聰明用綠電的點子

都市也能「光電日不落」?公寓、大樓、租屋族聰明用綠電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