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蚵殼變黃金 「海毛紗」開拓紡織業新藍海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出身養蚵重鎮雲林的王葉訓(Eddie Wang)發現,當地居民會將廢棄牡蠣殼重新利用,做成房屋的隔熱建材。 圖/unsplash
出身養蚵重鎮雲林的王葉訓(Eddie Wang)發現,當地居民會將廢棄牡蠣殼重新利用,做成房屋的隔熱建材。 圖/unsplash

出身養蚵重鎮雲林的王葉訓(Eddie Wang)發現,當地居民會將廢棄牡蠣殼重新利用,做成房屋的隔熱建材。這段為廢棄物賦予新生命的記憶啟發他創造出一種獨特的環保面料,稱為「海毛紗」(Seawool)。

42歲的王葉訓在台南的工廠告訴法新社,「他們會用火焚燒牡蠣殼,然後把殘留物塗在牆上,這樣房子就會冬暖夏涼。所以我很好奇,為什麼牡蠣殼有這麼神奇的功效。」

王葉訓的誠佳科紡(Creative Tech Textile Co.,LTD.)公司成立於2010年。當時該公司正生產一種利用回收塑膠瓶製作的聚酯纖維(Polyester)布料,但王葉訓覺得,這種「生態布料」的質地有些「普通」。

因此,他開始與研究機構合作,嘗試利用牡蠣殼殘留物來製作織物,並在2013年找到生產類似羊毛材料的正確配方。

如今,他在台灣的工廠每年使用約100噸牡蠣殼,以生產約900噸擁有商標和專利權的海毛紗。

王葉訓說,如果沒有台灣獨特的養蚵文化,這種台灣製造的環保布料就不可能問世。

他說,「這個產業鏈在海外其他地方都找不到。我們有人負責採收牡蠣,有專家清理牡蠣殼,還有人負責乾燥和鍛燒牡蠣殼。」

根據農業部統計數據,台灣的牡蠣消耗量相當巨大,年產量估計為20萬噸,每年也約有16萬噸牡蠣殼被丟棄。

在王葉訓的工廠,廢棄的牡蠣殼被磨成奈米大小的粉狀,並與回收塑膠瓶製成的紗線結合在一起。

他說,「如此就可以創造出一種神奇的紗線。牡蠣殼是一種低導熱率的材料,它既不吸熱也不散熱。」

此外,王葉訓指出,將捕獲並儲存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蚵殼轉化為布料的過程不需用水,這也讓海毛紗成為一種「低碳產品」。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東大門變綠色夜市?環保餐具租借9/15開始試營運 免費提供夜市攤商使用

東大門變綠色夜市?環保餐具租借9/15開始試營運 免費提供夜市攤商使用

父母曬小孩反成難以清除的「數位刺青」...台灣缺乏保護兒少數位隱私權的專法

父母曬小孩反成難以清除的「數位刺青」...台灣缺乏保護兒少數位隱私權的專法

身處溫帶卻比台灣更熱!東京連續9天氣溫破35°C  追平史上最長猛暑日紀錄

身處溫帶卻比台灣更熱!東京連續9天氣溫破35°C 追平史上最長猛暑日紀錄

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現身!創近10年最晚紀錄 疾管署:不代表疫情不嚴重

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現身!創近10年最晚紀錄 疾管署:不代表疫情不嚴重

最新文章

颱風吹倒的樹!拉拉山1460年紅檜巨木倒塌後 化身14張雲朵木椅

颱風吹倒的樹!拉拉山1460年紅檜巨木倒塌後 化身14張雲朵木椅

化廢為能!新北每年6000噸回收雜質變身「固體再生燃料」代替化石燃料

化廢為能!新北每年6000噸回收雜質變身「固體再生燃料」代替化石燃料

不用買書了!桃園「好書交換」用舊書換2.5萬本新書 較去年增加53%

不用買書了!桃園「好書交換」用舊書換2.5萬本新書 較去年增加53%

木黴菌立大功!讓廢棄果木枝條現地分解 回饋土壤、葡萄增重15%

木黴菌立大功!讓廢棄果木枝條現地分解 回饋土壤、葡萄增重15%

2025最新/台灣二手翻新家具購買指南:8大平台完整懶人包

2025最新/台灣二手翻新家具購買指南:8大平台完整懶人包

能取代魚粉?水試所讓黑水虻「吃葷」再製成魚飼料 富含魚油、肉質風味不減

能取代魚粉?水試所讓黑水虻「吃葷」再製成魚飼料 富含魚油、肉質風味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