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果渣轉生能量飲?-減廢又幫農民一舉兩得

Riff團隊把咖啡果肉獨特的水果風味、天然咖啡因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轉化為一款植物性能量飲料「Energy+」。 圖/截圖自Riff官網
Riff團隊把咖啡果肉獨特的水果風味、天然咖啡因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轉化為一款植物性能量飲料「Energy+」。 圖/截圖自Riff官網

「Riff聚集了一群咖啡愛好者,但當我們越來越了解咖啡背後連帶的環境問題、食物浪費,以及咖啡農的困境時,我們決定做點什麼。」美國咖啡新創品牌Riff在自家官方網站上,清楚揭示。

Riff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辦人埃佛斯(Paul Evers),年輕時曾從事廣告業,並用廣告工作中累積的知識創立精釀啤酒廠。在收掉啤酒廠後,埃佛斯與朋友於2017年創立冷萃咖啡品牌Riff,但在他們四處參觀咖啡農園的過程中,卻發現一種情況。

咖啡產置過程中,農民會從咖啡樹上採收成熟的深色果實,取出種子並進行後續加工做成「咖啡豆」,而剩餘的果皮、果肉被稱為「Cascara」,是西班牙文語單字外皮、殼的意思。這些咖啡果肉被視作咖啡種植過程的副產品,雖然有人會用來泡茶,但大多淪落到廢棄的命運。

埃佛斯注意到咖啡果肉廢棄場附近的樹木變得奄奄一息,原來這些果肉富含糖、水和營養成份,會破壞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導致作物無法正常生長。

咖啡樹上的咖啡果實。 圖/Unsplash
咖啡樹上的咖啡果實。 圖/Unsplash

Riff團隊把咖啡果肉獨特的水果風味、天然咖啡因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轉化為一款植物性能量飲料「Energy+」,藉此降低食物浪費的問題,並透過採購咖啡果實的副產品,增加咖啡農的第二收入來源。許多咖啡農因為氣候變遷的衝擊,產量逐漸下滑。

為了取得第三方認證,Riff贊助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對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與環境衝擊研究。研究指出,每年全球為了製造約25億磅的生咖啡豆,會產生出1000億磅(約453億公斤)的咖啡果肉,其中70%的果肉被直接丟棄,而腐爛的果肉不但損害土地,還會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Riff的成果也獲得非營利組織Carbonfund.org的碳中和認證。

其實「Energy+」並不是市面上第唯一一款咖啡果肉飲料,雀巢也嘗試以廢棄的農業原物料研發新產品,近期在澳洲推出一款用有機咖啡果肉生產的軟性碳酸飲料。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曾統計,如果糧食浪費是一個國家,每年的碳排放量將高達44億噸。透過將農產品製造過程的廢料轉化為新商機,不只提升農民收入,也為氣候變遷創造出新可能。

資料來源

>>Turning Coffee Waste into Carbon Neutral Energy Drinks

>>Plant-powered Riff Energy+ beverage disrupts energy sector with upcycled cascara coffee fruit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力拚本土碳匯示範場域!屏東推人工林碳匯專案、打造森林碳權品牌

力拚本土碳匯示範場域!屏東推人工林碳匯專案、打造森林碳權品牌

停擺氣候研究!川普政府擬砍海洋大氣總署預算、裁氣候研究部門

停擺氣候研究!川普政府擬砍海洋大氣總署預算、裁氣候研究部門

連續2年暫停捕鯨!冰島因景氣不佳 表示暫停夏季捕鯨季

連續2年暫停捕鯨!冰島因景氣不佳 表示暫停夏季捕鯨季

最新文章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