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氣候行動

瑞士公司Climeworks新啟用的直接空氣捕捉工廠Mammoth的巨大吸氣風扇。 圖/Climeworks
瑞士公司Climeworks新啟用的直接空氣捕捉工廠Mammoth的巨大吸氣風扇。 圖/Climeworks

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工廠「猛瑪」(Mammoth)8日在冰島啟用,每年可移除3萬6000噸的二氧化碳,約等於減少8600輛車的碳排。跟目前最大的同型工廠相比,足足多了八倍。

產能躍升 成本降低不易

2021年,瑞士新創公司Climeworks啟用直接空氣捕捉工廠「歐卡」(Orca)。歐卡廠位在冰島,每年可捕捉4000噸二氧化碳。捕捉到的二氧化碳交給冰島合作夥伴Carbfix進行碳封存,當年是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捉與封存(DAC+S)工廠。

「歐卡」源自冰島語的orka,意思是「能源」。歐卡廠啟用不久,Climeworks隨即開始興建猛瑪廠並在兩年內完工。猛瑪廠每年可捕捉3萬6000噸二氧化碳,是歐卡廠的九倍。

減碳緩不濟急,許多專家將希望寄託在負碳技術。一般聽到的「碳捕捉」是將火力發電廠、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分離、壓縮,再送去封存;「直接空氣捕捉」則是攔截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外媒以「巨大空氣清淨機」、「二氧化碳吸塵器」形容。

衛報》解釋,工廠先利用強大的風扇將空氣吸入收集器,再利用鹼性過濾器吸附二氧化碳。等過濾器充滿了二氧化碳,收集器就會關閉,藉由加熱取出二氧化碳。接著將二氧化碳與水混合、注入1000公尺深的地底。長時間與玄武岩產生化學反應後,就可礦化為岩石。

猛瑪廠共有72個收集器,5月已完成12個,並開始直接空氣捕捉。這項技術十分耗能,所需能源由另一個冰島合作夥伴、地熱能源公司ON Power提供。

Climeworks直接空氣捕捉工廠Mammoth五月啟用。 圖/Climeworks
Climeworks直接空氣捕捉工廠Mammoth五月啟用。 圖/Climeworks

DAC優勢:易驗證計算減碳效益

藉由這兩家工廠的成功經驗,Climeworks持續興建計畫,目標是2030年總產能達百萬噸。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共同執行長傑巴德(Christoph Gebald)告訴《彭博》,猛瑪廠的成本僅比歐卡略低,捕捉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約1000美元(約新台幣3.2萬元)。他希望2040年能降至每噸200~300美元、2050年每噸100美元。

能源諮詢公司伍德瑪肯西(Wood Mackenzie)指出,雖然造林可以減碳,但其減碳效益跟驗證爭議性高。直接空氣捕捉具有長久性、可測量性和外加性三項優勢,當務之急是降低成本。不過,這項技術十分耗能,降低成本仍有難度。

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永續長韋伯(David Webb)認為,直接空氣捕捉需要的土地面積小,也是一項優勢。以太陽光電成本快速下降為例,想讓直接空氣捕捉的成本降低,不僅要擴大產能、政府獎勵、加大投資,加速學習曲線也十分重要。

參考資料

• 路透(2024年5月9日),Climeworks opens world's largest plant to extract CO2 from air in Iceland
• 彭博(2024年5月8日),The World's Biggest Carbon Removal Plant Comes Online in Iceland
• 華盛頓郵報(2024年5月9日),The world's largest carbon-capture plant just switched on
• Wood Mackenzie(2024年1月18日),Low-carbon tech: can direct air capture rise to the challenge? DAC could get the energy • transition on track
• World Economic Forum(2023年8月9日),Achieving net zero: Why costs of direct air capture need to drop for large-scale adoption
• Climeworks,Mammoth: what it takes to manufacture direct air capture plants at new scales
• Climeworks,Mammoth: our newest facility
• Climeworks,Orca: the first large-scale plant
• 衛報(2021年9月9日),World’s biggest machine capturing carbon from air turned on in Iceland
• 台灣永續棧(2021年10月8日),從淨零到負碳 - 碳移除技術的前景與挑戰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不離不棄護卵一個月 百步蛇媽媽育雛全球首紀錄在台灣

不離不棄護卵一個月 百步蛇媽媽育雛全球首紀錄在台灣

最新文章

最環保奧運-巴黎奧運選手村只供電扇 美國代表隊自帶空調

最環保奧運-巴黎奧運選手村只供電扇 美國代表隊自帶空調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全台每年浪費62萬噸廚餘 民團盼立營養午餐專法解決剩食

全台每年浪費62萬噸廚餘 民團盼立營養午餐專法解決剩食

「V金泰亨」也合作! Spotify讓「自然」領版稅 大咖音樂人共同為保育籌資金

「V金泰亨」也合作! Spotify讓「自然」領版稅 大咖音樂人共同為保育籌資金

咖啡渣先別丟!從廚房到園藝都能用的6個妙招一次學會

咖啡渣先別丟!從廚房到園藝都能用的6個妙招一次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