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沖繩到台灣-海大教授識名信也 在東北角養殖5千株珊瑚

水下生物

編按:珊瑚被譽為大海裡的熱帶雨林,雖然覆蓋範圍不到海洋總面積的1%,卻提供多達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棲息與繁衍空間,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但近年氣候變遷快速、全球氣溫上升,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NOAA)日前也對外公布,全球珊瑚正進入史上第4次大規模白化。

身為海島國家的台灣,坐擁豐富海洋生態之餘,同樣面臨珊瑚的生態緊急事件,我們該如何避免問題擴大?本月客座總編邀請,來自日本在台深耕珊瑚研究與復育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分享他如何在東北角打造一座「珊瑚農場」,以及台灣珊瑚正面臨哪些危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投入研究珊瑚之餘,也帶領一群熱愛大海的學生們組成「珊瑚農場」。 圖/江建泰攝影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投入研究珊瑚之餘,也帶領一群熱愛大海的學生們組成「珊瑚農場」。 圖/江建泰攝影

受到人為開發破壞與氣候變遷影響,各地珊瑚正面臨巨大危機,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NOAA)今(2024)年4月就曾警告,全球正在經歷大規模珊瑚白化,是有紀錄以來的第4次、過去10年的第2次,且隨著海洋溫度持續變暖,珊瑚白化情況將更加頻繁和嚴重。

而台灣四面環海,自然沒能躲過全球性的海洋生態問題,珊瑚白化不僅曾多次爆發,2020年更發生史上規模最大的珊瑚白化事件。

為了守護珊瑚與海洋生態,來自日本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帶領學生們在台灣東北角海域,利用九孔池打造一座研究、復育及教育功能兼備的「珊瑚農場」,相關研究成果更登上國際期刊《Aquaculture》。

識名信也教授帶領學生們在台灣東北角海域,利用九孔池打造一座研究、復育及教育功能兼備的「珊瑚農場」。 圖/江建泰攝影
識名信也教授帶領學生們在台灣東北角海域,利用九孔池打造一座研究、復育及教育功能兼備的「珊瑚農場」。 圖/江建泰攝影

立志研究海洋生物 他留台用廢棄九孔池養珊瑚

識名信也成長於日本沖繩縣,大海就是他從小玩耍的去處,在海的陪伴下成長,讓識名信也在國高中時期,就下定決心未來要成為海洋生物研究者,並一路研究分子生物和珊瑚礁生物學。但一位日本人為何來到台灣研究和復育東北角的珊瑚,而且一待就是13年?

原來當年識名信也在日本念書時,讀到海洋大學前校長張清風的一篇有關珊瑚有性生殖的論文,引起他的興趣,便主動聯繫張清風,表達想一同研究珊瑚的心願。因此識名信也取得博士學位後,便飛來台灣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跟隨張清風進行研究工作,後來更留在海洋大學教書,引領更多後進。

識名信也從事珊瑚生物學研究,也投入珊瑚養殖與復育,2018年在新北市海洋資源復育園區成立「珊瑚農場」,是台灣東北角重要的珊瑚培育基地,17種品種、近5千株珊瑚全養在海邊一口荒廢四、五十年的九孔池裡,識名信也說,只要增加池內的養殖桌,就算養到1萬株珊瑚都不成問題。

這些珊瑚的主要用途是學術研究,而裡頭的珊瑚多半從鄰近九孔養殖池內採回大量培育,並非來自野外採集。識名信也認為,研究「材料」應該要自己準備、自己養,一方面避免破壞開放海域環境,也將學生採集珊瑚的風險降到最低,養好的珊瑚還能免費分送給其他單位的珊瑚研究人員;此外,人工養殖也有助在珊瑚棲地遭破壞的情況下,進行移植和保護特定族群生存。

識名信也示範如何將珊瑚分切片段後,進行分株培養。 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
識名信也示範如何將珊瑚分切片段後,進行分株培養。 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

沖繩漁民種珊瑚數十年 他親自回鄉請益

深約4米的九孔池是一個既被保護,又能與自然環境接觸的半開放環境。九孔池的水泥圍牆是一道安全屏障,阻擋大浪打進池中,不過海水仍會從池子的兩側開口流入,海洋生物、珊瑚的餌料和海廢也會自由進出,研究室人員和志工們每周都要下水,移除會吃珊瑚的饅頭海星、棘冠海星,以及大型藻類和垃圾。

九孔池內的養殖桌全用PVC水管手工製成,再將一株株分枝後、用束帶固定於基座的珊瑚,「種」到養殖桌上,部分則吊掛於桌下。識名信也分享,由於自己過往都將珊瑚養在室內池,沒有實際養在海裡的經驗,於是他親自回到沖繩,向當地漁民取經。

識名信也對沖繩漁民的珊瑚復育技術,以及海洋保育意識讚譽有佳,「沖繩30多年前也有珊瑚大量白化事件,不過漁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很高,於是開始種珊瑚。」缺乏技術和經驗的漁民們,只能從0開始摸索,執著程度讓識名信也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會帶著印出來的英文論文,向學校老師請教專業問題。」

以沖繩恩納村為例,當地的珊瑚養殖方式是將含有鐵條的PVC水管插入海底,再將珊瑚則置於水管頂端培育,多年下來,珊瑚已長大到50公分至1米不等,不過珊瑚農場的九孔池下是堅硬岩石,並不適合採用恩納村的做法。

珊瑚農場利用PVC水管製成養殖桌,並在上面進行珊瑚養殖。 圖/珊瑚農場提供
珊瑚農場利用PVC水管製成養殖桌,並在上面進行珊瑚養殖。 圖/珊瑚農場提供

東北角移植珊瑚大不易 太冷太熱太暗都不行

而珊瑚養至適當大小後,會進行野外移植,識名信也說明,目前移植地點以卯澳灣為主,深度約5至10米的範圍,移植後一年的存活率約7至8成,其餘珊瑚或被大浪捲走,或被其他生物吃下肚。

其實在台灣北部進行移植工作充滿挑戰,識名信也解釋,珊瑚需要充足光線才能健康生長,但冬天東北季風來臨時,北部天氣變得陰天多雨、缺少陽光,加上風浪大降低水下能見度,造成珊瑚生長速度緩慢、存活率下降,目前團隊也在尋找新方法,提高珊瑚活下來的機會。

除了光線不足,北部冬天的低溫也影響部分珊瑚生存,識名信也補充,最適合珊瑚生長的水溫約23至28度,太熱或太冷都有白化的可能。一旦水溫出現變化,珊瑚體內的共生藻便會離開珊瑚,導致白化現象,這也代表珊瑚健康狀況拉警報,他形容,「白化的珊瑚就像是空房很多、沒有收入的房東,只能靠自己捕食,維持新陳代謝。」

識名信也認為,其實在台灣北部進行移植工作充滿挑戰。 圖/江建泰攝影
識名信也認為,其實在台灣北部進行移植工作充滿挑戰。 圖/江建泰攝影

全球升溫讓台灣珊瑚一路向北?它們正面臨2大威脅

其實台灣海域在2020和2022年都曾發生具規模的珊瑚白化現象,顯示氣候變遷正衝擊珊瑚的生存。識名信也觀察,通常北部的夏天水溫約維持30度左右,白化問題並不算太嚴重,但近年珊瑚白化範圍卻擴及東北角,彷彿敲響生態警鐘。

而距離台灣2000公里日本東京灣內,近年也因為海水溫度上升,出現越來越多「北漂」珊瑚。識名信也說,以往東京灣的水溫低,不適合珊瑚生存,因此珊瑚數量並不多,但現在日本的冬天不如以往寒冷,珊瑚的分布也開始出現變化。

影響台灣珊瑚生存的,還有掠食者——海星,識名信也指出,珊瑚的生長速度依品種差異,快則1個月長1公分,慢則1年才長1公分,但海星一天就能吃掉10公分的珊瑚,特別是棘冠海星不僅會吃,繁殖力也極強,一旦大量繁殖,就可能導致整片海域的珊瑚滅亡,台灣南方的太平島過去就曾因棘冠珊瑚大爆發,導致當地9成珊瑚死亡。

識名信也認為,台灣北部的珊瑚數量本就不多,屬於不成礁的珊瑚群落,不像蘭嶼、綠島有發達的珊瑚礁地形,目前珊瑚白化和海星的威脅雖不大,但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類似情形,仍要留意環境變化與人為破壞造成的衝擊,他也期許自己的珊瑚專業,能為台灣的研究、海洋教育與生態保育,帶來更多貢獻。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花蓮花1.3億建餐具清洗中心 望減少東大門夜市一次性餐具使用

花蓮花1.3億建餐具清洗中心 望減少東大門夜市一次性餐具使用

南投新玩法!日月潭第一條碳註銷2日遊 碳足跡直接減半

南投新玩法!日月潭第一條碳註銷2日遊 碳足跡直接減半

性騷擾也存在世代分歧?#MeToo運動如何改變女性的處境?

性騷擾也存在世代分歧?#MeToo運動如何改變女性的處境?

「兒童未來市」凱道自造夢啟程! 讓一台車永續台灣的理想生活

「兒童未來市」凱道自造夢啟程! 讓一台車永續台灣的理想生活

最新文章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永續行動只能「雷聲大、雨點小」?兩代環境記者從新聞現場解構困局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在藝術療癒裡看見生命的光—「夢想城鄉」陪伴貧窮經驗者重建連結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