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問題解方難尋?高師大教授陳俊智:設計,是社會參與的一種方式!
台灣高度經濟發展之後,大家開始思索「設計能為社會帶來什麼幫助?」,用更多角度重新思索環境、貧富差距、社會責任等公平正義的問題。從事設計30年的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教授陳俊智,多年來不斷帶領學生從理論、實作,了解設計也是社會參與的一種方式。
團隊用創意研發「四輪式多功能摺收式助行器」,協助長輩或身障者不會因地形障礙而不好行走;設計「環保安全滅火器」,解決傳統滅火器的使用期效性與過重不易操作等缺點;以通用關懷設計觀點提出「聽損安全電輔自行車」,讓聽損人士可以透過手機APP的警示及投影於地面的標誌作為提醒;並以「地方創生」概念,協助屏東在地可可產業在品牌設計、商品包裝、觀光旅遊服務設計,打造「屏東內埔可可、臺灣微笑巧克力」品牌。
追本溯源的設計
到底問題發生的主因是什麼?這是陳俊智認為身為一位設計師,必得經常自問探索的問題,「不管是從整體、當事人、利害關係人,他們是怎麼看待?做了有什麼好處?設計師都必須理解和追本溯源,才能找出關鍵的核心問題,不管是社會設計也好,或是任何設計,這樣的探究才是重點,否則只會淪為煙火式的解決,非常短暫。」
陳俊智表示,找出所有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並溝通到有共識,這樣想法才能被訴諸於時間,提供可解決社會問題的真切答案,他舉例,日前台灣社會對於是否可以使用一次性餐具這議題,引發大眾討論,雖然一次性餐具可以解決短暫一次性用餐需求,也相當方便,但卻因對環境不夠友善,所以台灣也興起讓商家準備可以重複使用餐具的聲浪。
「假如要店家再添購鐵盒便當等餐具,也會造成業者經營成本增加,因此推動上會有困難,但透過設計發想,而有可租賃並注重衛生消毒的共享餐具產生。」陳俊智表示,既成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也照顧到環境、消費者、商家,形成多贏局面。
跨界不必是多專業
針對現今社會問題提出解方的設計,需要從產品、流程、政策……等多元思考,陳俊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門檻認定,又對自我專業過於自信,因此「跨界」本身就很困難,同時他指出很多人也誤會,以為社會設計要「多專業」。
「假設今天的專案,有廣告、空間設計、行銷、媒體,你不可能全都會,當我在帶學生進行服務設計時,我會讓他們去接觸APP網站,操作簡單的軟體,那是為了讓他們知道軟體工程師是怎麼思考?但你不必要太專精,與其如此,那我倒會建議你念軟體工程系就好,不應該來念工業設計系。」陳俊智表示,跨界整合越厲害的人,往往就是在各領域都有基本知識的理解,知道別人怎麼作業,再尋求專家資源的協助與整合。
此外,陳俊智也強調,開放的心態與尊重專業也相當重要,而非把合作對方當成自己所用,收納成為個人的一部分。「你需要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所以更重要的是怎麼取得互信互利,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接受,再去尋求雙贏、甚至多贏,整合才有可能成功,否則只有特定人獲利,就失去公平正義的意義。」
傾聽和尊重才能同理
「社會設計溝通時很多人以為是『我們來幫他』,無止境地告訴對方我是專家,你要怎麼做,不對的,這不是施與受的關係,也不是我們幫他們做,而是雙方一起同步提升能力,才能夠永續地往下走。」
陳俊智指出,曾與附屬於「社團法人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協會」的「捌個零社會企業」的合作經驗,當他帶領學生進入土坂部落之際,便先進行彼此想法的聆聽、溝通。
「第一次對談的時候,他們就反饋,我們沒有要做觀光,因為假設都市的人每天都來的話,部落也承擔不了,更別說突然哪一天房子就全部翻新成旅宿,他們也不要,他們想要維持原有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步調,這是特色和美好,不用去改變。」
因此,陳俊智和團隊開始根據部落的需求,創造了「拾穗」系列產品logo和包裝設計,運用大地色調和四季流動之感,將紅藜、刺蔥等部落農產品,藉由圖文傳達出生生不息的物產和意象。
「當時我們分兩部份的設計,第一款是讓他們商品可以很平價讓大眾購買,第二款我建議要有知名度,這樣才有競爭力,所以帶著這設計去參加比賽,他們也欣然接受。」陳俊智表示,設計出的商品再加上部落本身的網路平台,將原本就品質良好的商品銷售,讓大眾並非是施與受的贊助,而是很開心的消費和享受,也讓部落的商品、食物讓消費者去體驗進而了解與認同,這樣既有經濟收益,也能維繫部落想要的生活模式。
成為公共財利益公眾
透過設計,可以振興產業;透過社區營造的參與設計,也可以解決地方產業轉型和文化資產保存等問題,雖然逐一彰顯社會設計的正面影響是越來越多,但陳俊智也看過很多胎死腹中的案子。
「有時候大家都太急,制定KPI目標,一年就要達到、成長,其實很難,改變不是一蹴可及。我們常看到很多單位去到一個地方,做了一堆東西,可是兩年就結束,非常可惜,而且也不能一昧補助,否則當資源一抽掉,一定是結束。」陳俊智時常提醒自己和學生,一定要有「怎麼樣能夠永續生存下去」的意識。
目前讓陳俊智最想透過社會設計解決的問題,即是高齡化社會來臨之際,能在照護人力上透過設計做些什麼?因觀察到有機構推出給照護者喝一杯咖啡時間的作法,讓他也有所發想。
「我也有高齡父母需要照顧,因此也會思考,到底怎麼樣是比較好?我所提出的想法是,有沒有可能我來去考長照?可以自己來照顧,而假設也有政府補助的話,那等於是用政府的補助來聘用我自己,是不是在人力和經濟上一種更彈性的運用呢?」
可以被需要,是陳俊智認為的存在價值,他將自己設定為公共財,可以與人共享知識和經驗,在每個機會中跟不同領域、職業、甚至不同人種的交流學習,讓夢想透過行動而實踐,為公眾需求提供更貼心、對環境更友善的設計而努力。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