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為何萬華姊妹,要人與人連結?
幾週前,陳時中部長一句委婉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成為社會在疫情爆發後,釋放壓力的出口,也因此網路上一度風靡相關迷因圖。有人說過:「原來,在台北還有個地方可以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我們也曾因為萬華保有人的溫度、連結而引以為傲。但當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開始很「母湯」,這一切都變調了。隨之而來的是把汙名的匕首直接刺向萬華,不論茶室、新住民,甚至是居住於此的人們都在這波攻擊下受了傷。
我們「越窩越好」的店長小星星外出購買所需時,至今還會問社工:「老闆會不會不賣給越南人?」社工只好陪著他一起去購物。
姐妹落地成家 無法為自己發聲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真有那麼重要嗎?
對身在社區的我們而言,這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因為有了連結,才有人可以一起面對生活的挑戰,而有機會接住彼此。倘若這個連結是建立在居住的地區,那麼這個地方才有機會從短暫的住所,開始慢慢地成了家、家鄉,或甚至是生命中有重要歸屬感的地區。
但是,在茶藝館相關報導下的網路評論,大家卻對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感到疑問。然而,我們認識的這群越南姊妹們,他們中文還沒精通到可以好好為自己發聲,也不那麼被這社會在乎,儘管他們是在台灣人口眾多的一群,卻依然被遺留到無人發覺的角落。
「越窩越好」是店舖也是家
我們與許多越南姐妹的相遇是在「越窩越好 越式家庭手作料理」,我們在這邊建立起了連結。
這雖然是間小吃店,但當小星星忙不過來時,社工和其他越南姐妹們時常要成為小幫手。在疫情爆發前,店面內部的小小空間就是越南姐妹們聚會的場所,來這裡無非是一起吃飯、小酌或打牌,重點中的重點就是進行人與人的連結。
而這群與我們相遇的姐妹,都是在約15年前透過婚姻仲介來到台灣,背後盡是無法道人知的故事。
大部分的他們都背負貧窮家境來到異國,並不會搖身變成少奶奶,而是成為台灣家庭勞動力,還得血汗拚搏撐起幾百公里外的娘家經濟。婚姻、家庭生活如意俱全的越南姐妹是幸運少數,多是滿腹不敢在越洋電話和家人訴說的辛酸,幸好越窩越好有小星星、姐妹們和社工可以彼此傾訴、互相支持,像是在異鄉中沒有血緣的家人。
有次,姊妹L身體出了疑似癌症的病癥,身體也虛弱到工作前要先打點滴,才有力氣上工,再加上和越南家人發生衝突,心情簡直盪到谷底。這一切L不敢向任何家人透漏自己身體出狀況,但越窩越好在那段日子天天出現姐妹準備滋補的越式料理,每個姐妹圍繞著陪伴、鼓勵她積極檢查和治療。
L身體檢查那天,姐妹們和社工在越窩等著她的消息。午後瘦小的她踩著輕盈步伐而來,興高采烈地宣布自己沒事,擁抱了大家一輪。日兼三份打工的她馬上決定放自己一天假,和大家喝一杯慶祝。
線上直播包廂 人和人繼續連結
小星星常說:「越窩越好不賺錢,我還是要開下去。讓姐妹還有地方可以來。」只因姐妹曾在她撐不下去時,告訴她:「姊姊,你要是不開,我能去哪裡?」
越窩越好是這樣支撐他們心靈的所在,這些溫暖的畫面也一次次地出現著。但,疫情蔓延之後,人與人的連結不得已開始斷裂,而我們又可以怎麼樣繼續維繫關係與互相支持彼此呢?
疫情爆發後,姐妹們紛紛被停工,最可怕的不是物質上的窘迫,而是心靈日漸乾枯的模樣。特別是家庭關係較疏遠的姐妹,日日閉關在家中,和不親近的家人面面相覷,越南的親人依然遠在那頭,遠水救不了近火。天天滑著手機,接收姊妹們和社工關於疫情的訊息,無處宣洩的姐妹日漸憂鬱。
看著這一切的社工,內心吶喊著:「這樣下去真的不行啊!」社工育欣和小星星討論之後,決定發起喝酒直播。
第一次的直播包廂,姐妹們討論著彼此的的近況,以及對疫情的害怕之外,熱門話題就是,回越南機票的行情,然後發現貴到自己無法負擔,一片苦笑。也氣憤地談到,媒體對萬華的汙名,大家莫名地對這個地方有認同感,一起罵著、討論得相當熱烈。我們隔著螢幕「YO~~」(越南語「乾杯」之意),隨心地閒話家常,有姐妹說:「可以為此心情愉悅三天!」
此刻,「直播」不是狂歡紀錄,而是我們維繫人與人連結的努力模樣,是我們付諸行動,要互相支持、要打破苦悶。我們等不到疫情漸緩那天才相聚,我們還是好想念越窩越好的日子。
防疫的日常久久等不到假期,同島一命,將自己隔離是義務,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場艱辛的戰鬥,大家依然在奮戰著,所有的人們都是。
親愛的大家,請記得務必將自己的身心都照顧好,然後期待未來「越窩越好」的那天到來。(小廣告補充:在疫情趨緩之後,越窩又好重啟外帶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