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浪浪樂活醫療室-零撲殺浪浪,靠義診培育獸醫人才

2023/08/22 生命力新聞 李昭儀、沈郁芯

林荀龍教授就讀台灣大學獸醫學系期間,時常看見流浪動物穿梭在台北都市叢林的大街小巷中,對著行人齜牙咧嘴的防範姿態,儼然已成為社會上的隱患之一。

他認為想要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只能從自身做起,林荀龍就讀完台灣大學獸醫學系後,為研究動物眼科疾病而研讀中興大學研究所,爾後成為中興大學副教授,在中部地區開始帶領獸醫系研究生前往偏鄉地區為遊蕩在路上的小狗、小貓做義診,給予那些沒有人寵愛及領養的流浪動物,一個完善的醫療機會。在2018年建立「浪浪樂活醫療室」,為動物福祉盡一份心力。

減少台灣浪浪 從教育宣傳下手

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林荀龍,在2007年起首次帶著中興大學獸醫系研究生到中部地區替流浪動物做義診。惡劣的手術環境下,蜷縮著身子的毛小孩,口中發著嗚嗚咽咽的低鳴聲,睜著葡萄眼一眨一眨,從眼神中就能感受毛孩的不安與恐懼。

林荀龍與研究生們盡可能讓偏鄉絕育場域能有良好的條件,搭起五根支柱的帳篷、帶上發電機,在所有感到害怕的毛小孩心中點燃一束火光。屈膝在地,為牠們細心檢查是否有任何疾病與症狀,最後撫順了牠們的毛髮、也撫順了牠們的不安。同時,也準備數多張塑膠椅,為正在等待自家寵物的飼主做教育宣導。

流浪狗展露開心的笑容。 照片提供/中興大學
流浪狗展露開心的笑容。 照片提供/中興大學

這就是林荀龍一直以來,利用自身專業帶著一屆屆莘莘學子們推動友善動物保護計畫,於2018年受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支持成立了浪浪樂活醫療室,持續為動物執行絕育手術期間,向飼主們進行教育宣導,林荀龍說道:「要減少流浪動物的產生,得從源頭控制,長期的教育宣傳非常重要。」

林荀龍表示,目前減少流浪動物數量的主流方式是以絕育、結紮為主,中興大學獸醫系可以提供流浪犬貓醫療上的協助,但僅僅只有獸醫系學生是無法全面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在其他方面是十分缺乏專業性。所以號召各個學校領域中的人才共同參與流浪動物減量行動,執行絕育手術前後,需要弘光科技大學動物保健系的學生協助。

在手術過程中,動保系學生會化身成毛小孩的護理師,在手術前會耐心安撫情緒不穩定的犬貓,給於牠們安全感;在手術後則會時時刻刻記錄毛小孩的恢復狀況、帶著牠們到戶外走動,揮灑毛小孩們的精力,讓牠們的身心靈能儘早康復。在教育宣傳中,則是藉由台南科技大學,以文創、影片紀錄為主,透過視覺藝術向大眾做教育宣傳。

教授帶領學生們進行手術。 照片拍攝/李昭儀
教授帶領學生們進行手術。 照片拍攝/李昭儀

林荀龍認為,教育宣傳的目的在於對國高中的孩子們說明流浪動物的產生。過去在全台的流浪動物數量遠超過現在路上目光所及的流浪犬貓,過多的流浪犬貓容易導致動物傳染病的盛行,或是發生犬貓誤傷人類的事件發生。

中興大學浪浪樂活室的教授及助理會站在國高中的孩子面前,向他們解釋流浪動物的源頭及路上遇有具有攻擊性的流浪動物該如何應對。一次次地站在講桌台前,為那些流浪犬貓們發聲,期望撕下對流浪動物的負面標籤,讓孩子們知道,牠們並不可怕!

「零」撲殺流浪動物 義診行動培育獸醫人才

2014年動物保護法宣告停止人道撲殺流浪動物,實施起「零撲殺」政策,停止流浪動物安樂死的行動。

林荀龍表示,流浪犬貓數量龐大,犬貓一年可以繁殖兩次,而八到十公斤的中型犬一次可以誕下六到八隻的狗小孩。需要與當地的動保團體合作,一同前往到沒有獸醫師的偏鄉地區駐紮,挨家挨戶地尋問當地有飼養寵物並有結紮絕育意願的主人,經由同意後進行貓狗結紮。

學生專注於幫助流浪狗的術後照顧。 照片拍攝/李昭儀
學生專注於幫助流浪狗的術後照顧。 照片拍攝/李昭儀

「汪!」一聲聲宏亮又具有威嚇效果的吠叫聲,這是狗狗替主人維護自家果園或工廠的行為之一。到偏鄉做絕育手術的過程中,中興大學的獸醫團隊會先收到地方動保單位的邀請,讓獸醫系研究生們向有意做絕育的飼主們提供醫療上的技術。林荀龍表示:「有更多獸醫師投入絕育行動,才能趕上流浪動物們的繁殖速度。」

在過去到達偏鄉絕育經驗中,部分飼主會認為結了紮的狗警覺性會下降,進而達不到威嚇入侵者的能力與保護家園的責任,拒絕替自家看門犬做絕育的手術。遇到這種情況,都會請志工或是獸醫師加以勸導,並且加強當地絕育宣導,盼著飼主們能讓自家狗狗接受絕育手術,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

林荀龍希望透過中興大學獸醫團隊在台中神岡、大雅一帶為浪狗浪貓提供的醫療協助,喚起其他動保團體或獸醫師共同參與協助,投入自身的技術與資源,帶領獸醫系的莘莘學子,建立動物福祉。

絕育手術過程示意圖。 製圖/李昭儀
絕育手術過程示意圖。 製圖/李昭儀

浪浪樂活醫療室 教育飼主生命離別意義

2018年中興大學成立的浪浪樂活醫療室,建立目的希望協助動物獲得醫療機會。台灣公私立收容所的環境與資源相差甚大,在私人的弱勢收容所,一處處的鐵籠關著大大小小的生命,牠們睜著大眼看向每一個來來去去的人們,搖著尾巴,盼著睜開眼又是新的一天。

零撲殺的政策,延長了動物們的生命期限,但未被收養的流浪動物們會因垂暮之年產生許多疾病,飽受病痛折磨,弱勢收容所沒有多餘的資金來繳納高昂的治療費用,動物們無法及時獲得治療而導致牠們失去一條鮮活的生命。

浪浪樂活醫療室的存在在於提供弱勢收容所,有一個完整的醫療環境,希望這些動物不要因為缺乏金錢而無法得到足夠的醫療,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中興大學浪浪醫療室照顧流浪狗的環境。 照片拍攝/李昭儀
中興大學浪浪醫療室照顧流浪狗的環境。 照片拍攝/李昭儀

在浪浪樂活醫療室裡,藉由獸醫生與教授帶領研究生累積動物義診經驗,讓學生投入到弱勢團體進行救助行動,讓自身專業可以發揮在動物救助上。在絕育手術進行的同時,會教導飼主如何照顧自家寵物手術後的一切照顧程序。

時代的更迭,飼主們漸漸將寵物視為家中的成員之一,但生命的有限,寵物無法陪伴主人共度一生。醫療室也與國立暨南大學心理諮商系的專業師生做跨領域的合作,在「愛的最後一哩路」的演講中,引導飼主在喪寵後該如何適應心態上的轉變,放下那些用力過猛的情緒、放下自責與悲痛,讓寵物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中回到過去、回到彼此最舒適的相處方式,不用再害怕離別的到來,讓心諮系的師生可以進行生命教育課程,提供專業給於飼主心靈上建設,減緩愛寵終將離開的傷痛。

執起手術刀 保護動物福祉

在台中一起駭人的虐貓的社會案件中,聽聞年邁的老翁拾起生魚片專用的刀刃,向家中貓兒的尾巴砍去,導致小貓當場失血過多,緊急送至浪浪樂活醫療室後,失去了一條尾巴但也順利活下去。送至樂活室後,小貓精神萎靡不振牠在籠中的模樣,讓人不捨。在醫療室受了完善的治療與細心的陪伴,讓小貓重拾對人類的信任,精神逐漸好轉,最後也藉由醫療室協助,讓小貓有好的歸屬。

中興大學成立的浪浪樂活室介入協助受傷貓咪,是為了實現動物福祉,減少動物被人為所傷害以及提供即時的醫療救護與安全的住所。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給於流浪犬貓或是其他種族的動物生命的尊重,希望透過自身行為給大眾們在生活環境裡面都要去尊重不同的生命的理念。針對流浪貓狗做出發點,避免動物們因為人類的環境開發亦是刻意導致動物受傷來危害牠們的生命。

流浪狗因被專人細心照顧,見到醫療人員以外的陌生人不會害怕,反而充滿好奇。 照片拍...
流浪狗因被專人細心照顧,見到醫療人員以外的陌生人不會害怕,反而充滿好奇。 照片拍攝/李昭儀

「實際上在面對整個救援過程,這隻狗會因為人為因素,導致身心靈上的傷害,但會在醫療過程中,恢復了對人類的信任,臉上呈現愉快的笑容,我認為這才是對我們最大的回饋。」林荀龍帶著一屆屆年輕的學子們拾起手術刀救助動物,救活了一隻隻弱勢的浪浪們,再由研究生學長姐們帶著學弟妹進行手術,一屆教導一屆。銀白色的手術刀在年輕學子手下彷彿成為薪火傳承的火把,帶著愛與包容,點亮每一隻浪浪及受虐犬貓曾經暗無天日的心房、重拾牠們對人類的信任。

在林荀龍的帶領下浪浪樂活醫療室在中部以及金門地區大有成果,2022年中興大學獸醫系受邀與日本關島大學合作,由教授與醫師帶領研究生前往關島做絕育,受到國際肯定,同時也與越南河內大學合作,將預計前往河內大學協助當地社區為流浪動物做義診。讓各個國家的獸醫師與學生們做連結、交流技術與想法,讓自國內累積的幾年經驗中可以幫助台灣以外的國家,讓全世界都能重視動物的福祉,帶給動物們有個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

採訪側記

在這次訪談過程中,與曾前往關島大學的研究生聊了很多。最讓我印象的是,他自己從協助者的身份到持刀者的身份,心態上與身份上的轉變都讓他感到榮幸與感動,能貢獻自己的一份能力,幫助更多動物。

 圖/freepik
圖/freepik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浪浪樂活醫療室 救助弱勢毛孩

延伸閱讀

>>在「動物黃泉路」上工作 「路殺社」撿屍護生態

>>長頸鹿為何在流眼淚?-她擁抱地球孤兒,替動物說

>>【酷媽倡議】母親節快樂!愛貓一生的「石虎媽媽」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人稱「少年阿公」的方子維與孩童一起於音樂米收穫祭割稻。 圖/音樂米企業社臉書提供

從1912年到今天!少年阿公帶外國遊客愛上宜蘭百年市場

2023/12/09
北投小農於有機農田種菜,並採用有機食材作為酒家菜料理。 圖/T22團隊提供

台北土生土長!火山咖啡、快樂雞蛋 北投小農與自然共生

2023/12/05
「歪果」非壞掉的水果只是外觀不符合市場對水果的要求因此無法販售。 圖/果嶼goo...

不捨長歪的水果被丟棄!5大學生創業跟農民救「歪果」

2023/11/23
運用廢棄漁網做製成的太陽眼鏡。 圖/王唯甯攝影

稻穀變衣架、寶特瓶做包包-「裏外」把廢物變時尚

2023/11/21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身背3D攝影機記錄海岸地貌。 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怕下一代看不見美景…他發起海岸行腳計畫 背22公斤攝影機徒步環台3圈

2023/10/28
林育君隨身攜帶的包包中,皆是他利用邊角料自行製作的各種用品。 圖/林約慈攝影

換季衣物怎麼處理?「袋代設計」做成獨一無二提包 環保又時尚

2023/10/23

最新文章

人稱「少年阿公」的方子維與孩童一起於音樂米收穫祭割稻。 圖/音樂米企業社臉書提供

從1912年到今天!少年阿公帶外國遊客愛上宜蘭百年市場

2023/12/09
圖說/永齡基金會-永齡女力計畫攜手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新創團...

「永齡女力計畫-打造台灣職家女性生態圈 go action平台」正式上線!串連各界資源共創「台灣女力圖鑑」

2023/12/08
綠領職缺並非理工限定且前景看好,成為轉職的熱門行業。 圖/freepik

文科轉職起薪高5千 專家:綠領人才很缺 非理工生限定

2023/12/08
若無特別設定,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還是Google的同名AI,他們...

《智慧妻子》:Siri和AI家電也需要女性主義嗎?

2023/12/08
立法院今日排審「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多個婦女性別團體發表聲明,有支持有反對。示...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救少子化靠人工生殖法修法惹議

2023/12/07
早期屏東社頂部落進行第一批的夜間觀察導覽。 圖/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中心提供

花20年投身《里山根經濟》 陳美惠︰社區生態旅遊現在正是時機

2023/12/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