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選擇題 種給下一代的解答
這幾年的農人,異常辛苦。
一陣暴雨,打得水稻倒伏不起、木瓜泡爛水傷;一場大旱,曬得茶樹萎凋枯竭、番茄瘋欉裂果。極端氣候宛如一位嚴師,向每一名腳踏黃土背朝天的學生發問,回答晚了就得受懲罰。
面對上天的叩問,美濃農會率先回應,選擇以「永續」為主軸,寫出友善農業、食農教育、環境共好的解答;同時,更以國產木材改裝「未來超市」,創造質感舒適的農產銷售舞台,與臺灣各地的農人,攜手譜演「美濃解方」。
引領臺灣農業 首開「植物醫生」診斷島嶼
美濃受荖濃溪和楠梓仙溪支流沖積成平原,月光山系與茶頂山系就像兩隻臂膀,世世代代環抱美濃山下的人,正是這一塊豐沃的土地餵養了島嶼,而獲得高雄糧倉之稱;不過,近幾年並不好過。
面對極端氣候威脅,農人鮮少知道新興的名詞,如淨零排放、碳足跡或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但是「600天沒下雨」、「淹進客廳的泥水」卻實實在在地衝擊日常生活。對此,美濃農會站出來提供解方。
美濃農會2016年響應國家政策,鼓勵農人們嘗試產銷履歷和有機資材,2年後更率先引進植物醫生,成為全台農會的領頭羊。
「植物醫生就像社區診所一樣。」美濃農會技術員劉立言解釋,先由熟悉田地情況的醫生初步診斷,需要進一步措施再送土壤或農作物到改良場和農試所;她說,此舉不但能縮短作業的時間,也可以因地制宜找出解方,特別是氣候異常讓田間的挑戰越來越多,除了短暫暴雨和長期乾旱之外,病蟲害也因此越來越嚴重。
只有鼓勵和輔導措施還不夠,美濃農會更是從「根本」引導農民往永續的方向前進。一年一度的橙蜜香番茄評鑑競賽,比得不僅是果肉的甜度與外觀,還會到田間審查衛生、整枝、存活率等項目,並調降甜度和果實整齊度分數占比、提升田間審查重要性。
劉立言坦言,針對永續農業的種種改變,農人們起初非常排斥,所以必須要由農會帶頭做,再用成果說服其他人。
上台吧!在地職人 以農民為主角的永續開場
對於推廣永續農業,美濃農會沒有抱持浪漫的幻想,反而務實地開拓農產品銷售空間、創造附加價值。美濃農會2021年改建農會超市,以國產柳杉整修超過30年的老建築,將店內空間一分為二,訂定販賣區和內用區,並改名為「未來超市」,用實際行動替農民搭建一處展演舞台。
「臺灣的未來在永續、永續的未來在農業、農業的未來在農民。」未來超市店長劉美禎強調,讓農民成為土地上的主角,才是這個超市存在的意義。
走進超市,眼前每一排展售農產品的貨架都是用木頭構築,抬頭可看見波浪條紋,象徵頭頂戴的斗笠與辛勤耕耘的農產果實,架上陳列的都是友善農業所種出的產品,例如高雄147米、白玉蘿蔔、無籽檸檬、野蓮等。
販賣區旁也打造一間「未來廚房」,以美濃特色農產品研發飲料和甜品,例如敏豆茉莉奶茶或有機紅豆豆花;此外,這一處空間也將成為推廣食農教育的場域,藉由青農、家政媽媽教導友善農業知識,並實作醃製蘿蔔、野蓮蛋捲等料理,讓更多人理解永續理念。
「如何推廣永續?能賺錢最關鍵。」劉美禎笑說,在談任何理想之前,活下來才是首要任務,所以未來超市就像舞台,讓當地人與觀光客看見農民們的努力。
分享聚光燈的共好 「未來」的未竟之事
「改變一定有風險,但不改變無法解決眼前困境。」劉美禎表示,未來超市踏出嘗試的第一步,也願意與其他地區的農民一同分享成果。因此,在架上不只有美濃的農特產品,更可以看見台南下營的「A贏鵝肉鬆」、南投田中的黑米、嘉義阿里山的山葵椒鹽等。
另外,考量美濃人口組成,超市有一區放滿東南亞的醬料與零食;根據戶政資料,美濃地區有3萬7千多人,65歲以上的長輩佔27%、約1萬人,連帶使得街頭巷尾出現外籍看護與移工,而這些來自家鄉的商品就是他們心中鄉愁的出口。
對於未來超市的未來,劉美禎正著手規劃多元食農課程,不僅提供豐富的體驗活動,也讓更多默默無名的農民被看見;劉立言則構思,如何讓農人每日採摘的新鮮農產放到架上,再藉由顧客回饋與銷售狀況,給予修改方向和成就感,「讓農人親眼看見蔬果被買光,這種油然而生的滿足感就能推動他們持續前進。」
上天的叩問 美濃寫下的回答
每年5到7月,位於美濃溪的源頭「雙溪谷地」都會出現黃蝶漫天飛舞,這項風景源自於美濃人30年前的決定;30年後,當上天以極端氣候為考題,再一次站在抉擇路口的美濃人會如何作答?
未來超市在門口的玻璃立面題了一首詩:
「友善耕作 美濃平原 優雅而健康的活著 人也是 土地也是 花草蟲蛙也是——」
而這就是美濃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