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烏俄戰爭延燒至COP27/砲火中的克里米亞 碳排放歸誰管?

2022/11/17 記者 周妤靜 /夏姆錫克即時報導

戰火中的克里米亞 碳排放歸誰管? 圖/pexels
戰火中的克里米亞 碳排放歸誰管? 圖/pexels

當各國都想降低碳排、期望官方報告能寫下低碳排的漂亮數據,烏克蘭俄羅斯卻在「爭搶」碳排。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的烏克蘭談判代表里亞布欽(Oleksii Riabchyn)告訴記者,烏克蘭在峰會談判中的首要訴求:克里米亞的碳排屬於烏克蘭,因克里米亞仍然是烏克蘭的領土。

里亞布欽從2016年開始擔任聯合國氣候峰會的烏克蘭談判代表,他表示,俄羅斯在碳排放的官方報告中,計入克里米亞及烏克蘭部分區域的碳排放,「我們不承認、必須阻止他們。」

今年是烏克蘭第一次在聯合國氣候峰會會場設立國家館;今年也是烏克蘭最艱困一年。烏克蘭館選擇全黑的背景,不若其他國家館呈現出明亮的形象,為傳達烏克蘭還處在戰爭的黑暗之中。

里亞布欽在館中接受願景工程記者的訪問,他指著烏克蘭館漏斗狀的展區,「這是土地被飛彈轟炸後的形狀,現在烏克蘭的土地佈滿漏斗狀的坑洞。」在象徵遭轟土地的漏斗中,陳列出16種烏克蘭的土壤,「烏克蘭有世界上最好的黑土,能有效生產穀物和玉米,卻被俄羅斯的炸彈毀壞。」

烏克蘭談判代表里亞布欽表示,俄羅斯停止侵略,烏克蘭才能為氣候變遷有所貢獻。 記者...
烏克蘭談判代表里亞布欽表示,俄羅斯停止侵略,烏克蘭才能為氣候變遷有所貢獻。 記者周妤靜/攝影

一位為民眾導覽、不願具名的烏克蘭人說,「土壤是烏克蘭的心,也是烏克蘭的精神。」館中產出戰前戰後的土壤照片,被炸過的土壤了無生機,就像沙漠的黃土。俄羅斯轟炸的不只是烏克蘭的土地,也是世界糧倉。

里亞布欽說,「非洲國家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我們也是。但我們還受到俄羅斯導彈的攻擊,導致可耕地減少。」此外,俄羅斯阻擋烏克蘭向外運輸糧食的路線,惡化非洲的糧食危機。

記者問里亞布欽,烏克蘭對於減緩暖化與氣候調適有什麼看法?「很不幸的,我們都在想如何結束戰爭。」

館內一塊彈痕累累的樹皮,還看得到子彈的殘骸。這棵樹齡十年的橡木,來自烏克蘭的首都基輔附近的年輕市鎮。俄羅斯的入侵損壞當地水壩,水壩洩出的洪水加上砲擊,導致40%的森林地遭破壞,至少要五十年才有機會復原。

「俄羅斯是氣候恐怖份子!」里亞布欽表示,我們想拓展清潔能源,2030年前要生產30GW再生能源,達到2050年的淨零目標,期待世界各國不再需要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但我們要先把俄羅斯踢出我們的領土。」

他舉例,俄羅斯因戰爭減供天然氣,迫使奧地利不得不重啟燃煤電廠。「各國資金應投注在減緩與調適的發展上,現在卻花在減輕戰爭造成的後果。」他說,戰爭導致石油價格上漲,各國政府要將支出用於減緩民生衝擊、提供生活補貼。

烏克蘭雖處於戰爭狀態,仍積極參與COP27、設立國家館,告訴世界戰爭的後果。里亞布欽表示,目前有超過三十個國家領導人,包括台灣,公開支持烏克蘭、呼籲俄羅斯停止戰爭。他強調,唯有俄羅斯停止侵略,烏克蘭才能為氣候變遷有所貢獻。「在COP27,人們知道我來自烏克蘭,會擁抱我、跟我握手,給予很大的支持;俄羅斯反而是被孤立的。」

遭飛彈轟炸的土地呈現漏斗狀,烏克蘭國土遍佈這樣的戰爭傷痕。 記者周妤靜/攝影
遭飛彈轟炸的土地呈現漏斗狀,烏克蘭國土遍佈這樣的戰爭傷痕。 記者周妤靜/攝影

烏克蘭在象徵被轟土地的漏斗中,展出16種土壤,呈現烏克蘭土壤的豐富性。 圖/烏克...
烏克蘭在象徵被轟土地的漏斗中,展出16種土壤,呈現烏克蘭土壤的豐富性。 圖/烏克蘭館提供

烏克蘭豐饒的土地遭轟炸後了無生機。 記者周妤靜/攝影
烏克蘭豐饒的土地遭轟炸後了無生機。 記者周妤靜/攝影

這棵樹齡十年的橡樹見證了戰爭,樹皮上可見子彈殘骸。 記者周妤靜/攝影
這棵樹齡十年的橡樹見證了戰爭,樹皮上可見子彈殘骸。 記者周妤靜/攝影

烏克蘭館呈現土壤遭轟炸前後的對比。 記者周妤靜/攝影
烏克蘭館呈現土壤遭轟炸前後的對比。 記者周妤靜/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環保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未來「廢清法」將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

將廢棄物視為資源!環保署將「廢清法」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法」

2023/05/31
根據世界城市文化論壇(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的數...

巴黎夏天「熱死人」 面對極端高溫花都如何調適?

2023/05/31
義大利藍色經濟持續增長,2021年產值已達1427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6936億...

重視海洋經濟!義大利藍色經濟產值達1427億歐元

2023/05/30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環保署今年初公布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減量效益補助及媒合作業辦法,補助汰換車齡10年以...

汰換老車!加碼減碳空汙獎勵 最高可領1.9萬

2023/05/27
為防止企業「漂綠」,環保署採行2措施防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氣候變遷法上路!環保署提出2措施把關「漂綠」疑慮

2023/05/26

最新文章

Seaweed Generation機器人AlgaRay的示意圖(黃色魟魚外型)...

大西洋馬尾藻失控成災 新創公司擬用機器人將海藻沉入海底固碳

2023/05/31
環保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未來「廢清法」將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

將廢棄物視為資源!環保署將「廢清法」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法」

2023/05/31
巡護隊在海上巡航賞鯨時,若發現有異常情況會立即協助通報及蒐證。 圖片來源:海保署...

「友善賞鯨2.0」開跑 今年增標章考核、加大解說品質和海上巡護力道

2023/05/30
義大利藍色經濟持續增長,2021年產值已達1427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6936億...

重視海洋經濟!義大利藍色經濟產值達1427億歐元

2023/05/30
圖/freepik

GreenBiz 報告:2023全球綠色發展10大趨勢出爐!

2023/05/29
電器產品維修不易而且價格高,讓許多消費者轉而購買較廉價的新品。 圖片來源:Max...

奧地利鼓勵物品「能修就修」 一年發出56萬張維修券反應熱烈

2023/05/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