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靠回收?「重新設計」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

2021/06/03 天下雜誌出版/文:黃育徵、陳惠琳

談到循環經濟,很多人馬上接口:「我知道,就是『3R』嘛!」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回收再利用(Recycle),這個小孩子都朗朗上口的垃圾減量「3R」策略,台灣已努力20年,從建置系統到普及教育,做出很不錯的成果,回收率超過60%,甚至屢屢被外媒稱為「廢棄物處理的天才」。這樣的成果卻達到隱形的天花板,很難再提高;民眾也時不時聽見,回收後的物品未必有處理的消息。到底3R策略有著什麼樣最根本的不足呢?

0
若要治本,需要從源頭解決問題,必須談2R:「重新定義(Redefine)」,再根據定義後的目標「重新設計(Redesign)」,才能從少做一點壞事(less bad) 圖/unsplash

高達90%回收率 卻把把錯的事情做得更徹底?

大家一定很熟悉紙類回收,也許還曾有收集過期報章雜誌、舊書賣錢的經驗。一九八九年環保署在全台放置外星寶寶資源回收桶時,就將紙類訂為四大回收資源之一,國內回收紙類的成效已是全球第二,每一張紙平均可以回收六次。

回收來的紙類中,卻參雜了淋有塑膠膜的紙品、紙餐盒、鋁箔包、熱感應紙,影響了處理效率與再生紙的品質。

為了處理含塑膠膜的紙類,紙廠必須以特殊設備分離紙漿與塑膠淋膜,並且想辦法處理衍生的塑膠廢棄物。近年來因為列印電子發票而大量產生的熱感應紙,因為使用了複合材質而無法回收。甚至許多市售的油墨是以開採石油而來的礦物油製成,除了在印刷的過程中會揮發出有毒氣體,在回收的脫墨處理過程中,更可能因殘留而污染紙纖維,破壞了後端再生紙的品質。

民眾喜歡淨白的紙張,導致紙廠更需施以大量漂白劑來取悅市場,衍生更多的水污染。在這樣的機制之下,產品的設計有缺陷,回收的機制無法有效分選,再利用的過程造成更多污染。愈高的「回收率」,會不會把錯的事情做得更徹底?

也很多人提倡「再使用」。以家電來說,有些民眾出自惜物的善意,在換購節能、節水的家電設備後,將淘汰的老舊電器轉贈給經濟弱勢者使用;但由於這些電器已經老舊,此舉反而讓受贈的弱勢家庭增加電費開銷,甚至成為全年收入的一○%至二○%都用來負擔電費的「能源貧戶」。不當的再使用,反而造成更多的環境衝擊,更違背了善意的初衷。

因此,3R是在處理線性經濟問題的治標措施。若要治本,需要從源頭解決問題,必須談2R:「重新定義(Redefine)」,再根據定義後的目標「重新設計(Redesign)」,才能從少做一點壞事(less bad)的權衡之策,轉變成追求更好更高價值(more good)的積極之道。

0
民眾喜歡淨白的紙張,導致紙廠更需施以大量漂白劑來取悅市場,衍生更多的水污染。 圖/unsplash

重新反思 我們要的是「消費」還是「使用」?

「我們不是活在一個動作會引發可預測結果的線性、牛頓式的世界。相反地,我們活在一個複雜的系統,環境、社會政治、經濟系統都不停地在重新配置,不停地影響我們」在2020年OECD出版的報告《面對經濟挑戰的新方法之中》,描繪出現代世界快速變化、動盪和愈來愈無法被掌握的特性。

物聯網的應用讓世界如同一個巨型的服務平台,有大量的物品可任君隨選即用。過去人們買唱片聽音樂,進戲院看電影的行為,已經大量被Apple Music、Spotify、Netflix等訂閱制的服務取代。

我們曾探討過線性經濟的缺陷之一: 多買多消費。「消費(consume)」這個詞被普遍使用,卻甚少有人反思這個詞彙的荒謬性。「Consume」這個英文的字源,原有「摧毀」意涵,後有揮霍、耗盡的意思。

然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產品的功能、它所帶來的價值,並不需要消耗產品及裡面所有放進去的資源。當年輕世代紛紛選擇從「擁有」轉向「使用」,以取得最大程度的彈性與開放;社會上「斷捨離」的風潮,更顯示有愈多人選擇離開物質的奴役,轉向更簡單、輕盈的生活。因此,我們不妨反思:我們是需要的是「消費」還是「使用」?

生產者,不該只是肩負「延伸責任」

在這樣的趨勢之中,客戶想要的不是擁有產品的形體,而是他們真正的需求是否被滿足。提供服務讓企業更容易調整創造價值的方式和內容,更能因應大環境的動盪和消費市場的多變。

再者,生產者如果大量生產產品,將廢棄及回收的責任轉嫁給政府或其他業者,即使負擔回收費用,已經不足以回應客戶對企業責任的期待。台灣的資源回收管理基金制度,截至目前為止共有33類產品,在廠商製造或進口產品之時,便需繳交一筆基金作為產品廢棄時的處理費用,稱之為「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這個基金的運作,成功地建立起了台灣的回收體系。

0
資源耗竭的風險固然令人憂慮,但是因為消耗資源,尤其是化石燃料,帶來的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大規模自然災害,可能更早到來。 圖/freepik

但你可曾想過,當生產者賺取利益,消費者享受完畢,為什麼是環保署、環保局的同仁天經地義的要負責「處理」?所有廠商繳納一樣的費用,如何有動機使用更好的材料,從源頭改變產品設計呢?更何況,更有數百千種的產品還未列管。這些產品後續的回收處理,誰來負責呢?

產品的生產者對產品的組成和拆解擁有最完善的知識,應該展現對產品永遠負責的態度。廠商擁有產品,使用者付費使用服務時,生產者才真正有了全部的責任。

這時,廠商便有高度動機從源頭改變產品設計,設計易拆解、易保養維修、高品質的產品,以符合消費者需求與市場技術的進步;同時也不須再承受原物料的供應風險。我稱之為「生產者擁有責任(Extended Producer Ownership,EPO)」。

資源耗竭的風險固然令人憂慮,但是因為消耗資源,尤其是化石燃料,帶來的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大規模自然災害,可能更早到來。因此,有多少資源的儲存量「可供使用」並非是我們最該擔心的議題;相反的,有多少「不該被使用」的石油、煤炭,恐怕才是關鍵。企業不應該再將資源視為生產費用的「成本」,而是轉而視為「資產」持續循環使用,降低原物料供應及營運上的風險。

錯置的廢棄物 需要新的循環經濟體系

大自然之中沒有所謂的「廢棄物」,所有養分都能成為其他生物所需。相同的,一間公司的廢棄物可能僅是沒有身份、不為人知的「錯置資源」,當我們知道其中的組成、特性與來源,就能更好的規劃使用方式,這些需要去化的「必要之惡」,可以產生「資源化」的價值,成為另外一間公司所需的資源。

0
圖/天下雜誌出版社提供

因此,在循環經濟中,更重要的是以資源管理取代廢棄物管理的思維。歐盟在推動循環經濟的過程之中,將廢棄物區隔為「廢棄物」及「副產品」;台灣的環保署,也開始透過修法或函釋,鼓勵生產者負擔擁有的責任,而不再將使用過的物品定義為廢棄物。現在更有愈來愈多的廠商,採行ISO14052的「物質流成本會計」,將製程中的產出列為「正產品」與「負產品」,此舉有助於企業重新思考,如何將產品由負轉正,而非視為廢棄物去化。

在邁向循環經濟的過程之中,唯有貫徹重新定義「需求使用者的」與「供給產品的」,生產與使用過程所使用的「資源」及衍生出的「廢棄物(缺乏身份的錯置資源)」,我們才可以進一步討論,如何來「重新設計」一個循環的經濟系統。

• 本文摘自:循環台灣

•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第六屆經驗分享會8家機構合影,從左至右依序為得勝者教育協會曾秉常專員、現代婦女基...

【倡議圈活動】2024年第六屆傳善獎經驗分享會 顧問攜手機構面對挑戰

2024/04/26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課程中心副教授何昕家,在2024地球解方年會上分享永續教育現...

永續教育入課綱 中科大教授何昕家:現實世界是最佳教科書

2024/04/26
2024地球解方邀請產官學界代表,深入探討國內氫能的未來技術與經濟發展。 圖/董...

台灣氫能下一步怎麼走?產官學看好潛在經濟價值

2024/04/26
超長加班、隱形加班,是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新華社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2024/04/26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證實,目前規劃第3次審議會時間會延至5月初。 圖/f...

第3次碳費審議延期 將討論分階段費率、碳定價子法

2024/04/26
圖/臺銀人壽 提供

信賴跨越世代 臺銀人壽貼心傳愛 用永續撐地球

2024/04/26

最新文章

超長加班、隱形加班,是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新華社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2024/04/26
我們用不著現今的高生產率,即可讓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準。 圖/freep...

不努力也能過好生活!遵守「成長的極限」反而走更遠

2024/04/26
圖/臺銀人壽 提供

信賴跨越世代 臺銀人壽貼心傳愛 用永續撐地球

2024/04/26
圖說/日月光投控擁有全台灣唯4的「燈塔工廠」,更打造出全球第一座鑽石級低碳封測廠...

年霸榜永續模範生!日月光「4支箭」加速永續共好未來

2024/04/25
高達七成五上班族想要投入ESG相關工作,認為不但薪資高,且發展潛力大。 圖/sh...

職缺2年增4000筆!7成5上班族看好ESG工作

2024/04/25
2024年4月21日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F1)大賽。 圖/...

F1拚2030淨零!賽車排放量佔不到1% 更多來自物流和賽道

2024/04/25
Top